专栏名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和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DeepSeek的出现,只会让强者更强 ·  昨天  
冯唐  ·  这些梦境是在暗示你!一定不能忽略 ·  23 小时前  
金城江悠然网  ·  【夜读】原来,真正的成长是和自己握手言和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灼见

毕淑敏:我与北极点,初见即是永诀

灼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8-16 20:46

正文

Aug.

16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我心知肚明,我与北极点,初见即是永诀。


作者  毕淑敏


“苍茫白夜中,一粒橙红色的甲虫,锲而不舍地向地球的最北端倔强挺进,终于攀上了地球冰冷头颅的银色王冠之顶……”全世界最大的核动力破冰船——俄罗斯的“50 年胜利号”,驮着我,于2016 年7 月27 日7 时57 分,抵达北极点——北纬90 度。在汽笛惊喜的长鸣中,我写下以上这段话。


古希腊人把北极叫作Arctic,意思是“熊站在头顶的地方”。这个熊,不是张牙舞爪的真熊,而是夜空中的大熊座。如果你从赤道出发一直向北方走,当大熊座中的明亮七星高悬在头顶上时,你站立的地方,便是北极。


地球一边围绕着太阳公转,一边围绕着一根看不见的轴自转。五味俱全的四季和朝朝暮暮的变化,正由此产生。不过,地球比较萌。它并非一本正经直立着,而是歪着脑袋——自转轴是偏的。


北极点,就是这根自转轴的顶点。


我年轻时在西藏阿里当兵,总听人说“这里是地球的第三极”。小女生不知天高地厚,便生出何时能到那两极——南极和北极去看看的想法。梦想在心中埋藏近半个世纪,渐渐发霉,但并未消失。年纪渐长,我明白到遥远而有危险的地方跋涉,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有钱,第二是有时间,第三是有人筹划组织,第四是当事人要有一点点胆量。


在我个人历史的很长阶段中,除第四点外,余皆空白,只有望两极而兴叹。现在,我已经老了,并必将越来越老。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我垒出的一个个字码,如同老农的一颗颗麦粒,攒下半麻袋有余。我已退休,时间可自由操控。国内的极之美旅行机构,开创了普通人奔赴南北极旅行的通畅渠道。至于勇气,如同忠诚老狗不嫌家贫,从未离开过我。


万事俱备了。


年龄提醒我,有些理想,要进入优先考虑级别。不然,必有力不从心那一天。



世上大多数梦想,并非破灭,只是被主人以各种理由推迟,直至无力完成。去北极点当然会有点风险。不过世上最可怕的险境,是凡事万分小心。它的险,不在于险象环生濒临崩溃,而在于此人终将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绝缘。鲜活生命被活成了无汁衰草,一世等同一瞬,实为可怖之事。对使用生命的方式,不必贪图完美。生命乃乘兴而来,尽力生动有益即可。


人们常常埋怨命运的不可知性,但我认为,只要不是太离谱的要求,不存太多私心杂念,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在太平盛世中,基本可以执掌人生的基本走向。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可随理想而起舞。


原以为既然到了北极,以此地名称冠名的这种熊,理应不少。虽不能像早年间荒山野兔遍地跑来跑去,但每天见上几头,应该不成问题。真到了北极圈内,才发现生存环境之恶劣,真不是我等生活在温带的人可以轻易想象的。除了北极圈近处的岛屿荒漠上,有些许苔藓类低等植物苦苦挣扎,其余皆冰海无边。


此刻还是北极地区最温暖的季节,已让俺们叫苦不迭,若是到了连续100 天完全不见太阳的极夜酷寒之时,简直是地狱缩影。什么动物能在这种艰窘之中生存啊?!


答案——汝之砒霜,吾之蜜糖。铺天盖地冷峻无比的冰海,乃是上苍送给北极熊的最好礼物。


北极熊,常年驻守北纬80 度到85 度之间的广阔冰域。说它们常驻,指一年到头,无论极昼还是极夜,无论觅食还是繁衍,都寸步不离这极北苦寒之地。不像一些候鸟,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拣着北极仅有的好时光,在这里休憩养子,一旦气候转劣,它们立刻起飞,成群结队向南逃逸,寻找更舒服的地方。这固然也不失为一种活法,但北极熊的孤独与矢志不渝,让人更生喟叹。



这是我第一次亲见北极熊。


它并不算很大,身体灵活,毛色雪白,估计肚子里的油水有限,不曾被环斑海豹的脂肪染黄。它在冰面上迅疾奔跑,如同银箔打造而成的精灵。四只大掌,犹如白色蒲扇,在冰雪中有序扑打,上下翻飞,姿态优雅。


虽说它的听觉并不发达,但游客们吸取教训完全噤声,加之原子破冰船并不散发任何味道,它不曾受到惊吓,仍保持着怡然自得的心境,其乐悠悠。奔跑中遇到海冰错落处,面对海水阻隔,它想也不想,并不放慢脚步,也没有丝毫踌躇,凭借跑动惯性凌身一跃,在空中画出灼灼一道白光,稳稳降至另外的浮冰上。


在它的前方,冰区多裂,便一个箭步接着一个箭步飞腾而起,好像跨越无形的栏杆,步幅可达5 米。多数时刻,它判断准确,安然着陆(准确地讲是安然着冰),接着马(准确地讲是熊)不停蹄地奔跑。


时有运气不佳,不知是判断有误还是体力不逮,它未曾抵达另一冰面,而是坠落冰隙,被蔚蓝色的海水淹没。北极熊镇定自若,并不觉得有何异样,马上昂起头,不慌不忙开始自在划水……


北冰洋的水多刺骨啊!陷落那一刻,北极熊被冰水瞬间浸透,会不会冷得打一个寒战?


一刹那,眼泪夺眶而出。


不仅是叹息北极熊生存之艰难,更是感动于它舒展酣畅的泳姿。


清澈海洋如蓝色水晶,北极熊浮动时,优雅如盛开的白莲花。我知道如此形容一只重达几百千克的凶猛动物似有不搭,但当目睹这硕大雪白的灵物,在漂荡浮冰的幽蓝海水中轻盈而悠然地舞动四肢,如特大水母般随波荡漾之时,你只能发出如此不可思议的喟叹。


北极熊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地戏着水,宽大的前爪宛如双桨,向下压动并向后拨划,为庞大躯体提供前进动力。后腿则基本上并在一处,起着舵的作用,掌控它游动的方向。



北极熊是完全食肉动物,食谱中没有任何植物。这也不能怪它饮食习惯不健康,都是叫北极的恶劣环境逼的。土生土长的北极植物,主要是苔藓和地衣之类。北极较低纬度处,偶尔还可见点滴绿色惊鸿一现,更高纬度的地方几乎寸草不生。


高纬度地区的植被,产量极低,打包归拢到一处,估计连兔子都喂不饱,哪能填满北极熊的大肚囊。北极熊终生只能以纯肉类充饥,冰天雪地独来独往,它或许是地球上最孤独寂寞的动物。


如果北极浮冰融化,甚至无冰,北极熊就失却了家园,无法生存下去。


有人问动物专家:“可否让北极熊移民南极,让它们调整食谱,练习着从此改吃企鹅?”


动物专家说:“北极熊不愿离开北极。”


从北极回来后,方知北京夏天酷暑难熬。有记者爆料,豢养在北京动物园的北极熊,吃掉了很多西瓜,还喝了绿豆白糖汤加固体果珍饮料。


我相信人们在尽一切努力安抚迁居的北极熊,但圈养在水泥森林里皮毛污浊的北极熊,能和冰海中畅游的北极熊相比吗?看到资料说,欧洲某动物园为了一解北极熊思乡之苦,在水泥砌成的院墙上,用白油漆涂画了冰山的形状。


我不能想象北极熊望着油漆剥脱的水泥墙会想起什么。


如果说北极熊有什么天敌的话,那就是人。北极的土著居民,长久以来就有猎杀北极熊的传统。不过没有枪支的因纽特人,赤手空拳对付力大无穷的北极熊,也是险象环生。


如果北极冰层彻底融化,北极熊丧失了休养生息的家园,最后活活饿死,变成一张褴褛黑皮,人类啊,包括你我,难辞其咎。



我心知肚明,我与北极点,初见即是永诀。


北半球冬天所有的寒冷,都来自北极。从此,每一次与彻骨冰寒相遇,我都会在心中喟叹:北极点,我与你重逢。


—THE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