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赵民微分享
“赵民微分享”是赵民的自媒体频道。以长期的读书阅世经验,为您分析行业动向,判断经济大势,点评最新时事,指点心中迷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冷笑话  ·  《猫科动物睡觉时都会非常警觉》 ·  2 天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居然看见蚊子被流放宁古塔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赵民微分享

朱锋:2018中美关系需要“新的磨合、新的决心、新的态度” | 2018新年论坛完美收官

赵民微分享  · 公众号  ·  · 2018-01-25 19:56

正文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中美两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其关系的些许变化都将震动全球。中美两国在相关领域达成务实合作新模式,是推动国际实践积极演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中美两国落实造福世界人民所必须承载的历史使命。


然而,随着特朗普总统的上台,美国对华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贸易保护、种族主义逐渐抬头,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良性发展蒙上了阴霾。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中美战略关系会有怎么的前景?著名中美关系专家朱锋在正略集团2018新年论坛中给出了建言。



演讲完 整版现场实录




2018年被认为是世界局势前所未有的复杂动荡的一年,1月17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刚刚公布了《2018全球风险报告》,该报告认为2018年的国际局势可能是自1986年以来前所未有的,甚至在未来有战争冲突的可能。大国的对抗,国际经济严重的起伏动荡,再加上一系列的地区热点问题,如朝核、中东、欧洲趋势、美俄关系等,都会经历非常难以预测的重大风险关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西方世界内在的民粹主义思想在继续抬头,美国自由民主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暗淡。美国的NGO上个星期发布了关于美国人权和民主的报道,认为特朗普上台让美国民主程度空前的下降。


在2018年开年之际,来展望今年,一方面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新时代,进入新的发展历史机遇期,十九大让中国春雷滚滚;另外一方面,今天的中美关系,很多人认为中美关系的复杂、严峻可能是1972年以来前所未有的。2017年12月18日美国公布的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中国的定性,对未来中美关系战略性的解读,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美国不仅将中国立为战略对手,而且战略地位已经超过俄罗斯,中国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对手。


但是战略对手这个词并不新鲜,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就已经是美国的战略对手了,还有另外一个词叫战略的挑战者,这个词跟战略对手没什么差别,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但是美国第一次把中国称为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是指观念价值,包括国家意识形态问题上采取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方式,但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特指想要打破原有的条约安排,甚至想要重新划分国家的边界和领土范围,这就是国际关系中的修正主义,所以国际关系中的修正主义往往是国际关系从理论到实践的冲突来源。现在美国人把这顶帽子扣在中国头上,中国在南海所做的事情和俄罗斯在利比亚所做的是一样的,在南海也好,东海也好,基本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基于法律和历史的实施,但为什么美国把这个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我研究的专长是国际安全问题,特别是东亚安全,东亚安全最重要的是中美关系。正如我们所知的南海九段线,有足够历史档案证明中国是征求了国际社会的意见,今天美国对九段线的立场是:第一不合法,第二说中国很过分。为什么美国人会在南海问题上变脸?原因很简单:1947年,中国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盟国,而今天的中国成为了美国的战略挑战者,老话讲屁股决定脑袋,中美关系同样如此,美国人对自己利益的判断和解读,决定了对领土主权问题的基本立场,所以现在的南海问题,中美关系,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复杂。


当十九大强调中国开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候,美国也在进入新时代,所以今天的国际政治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中美两个新时代同时出现,美国的新时代是因为有一位新的总统,而这位总统被媒体经常公布的他形象,总是笑的一脸猥琐,而且他没有任何的从政经历,用中国标准来衡量就是在乡村里当村委会主任都不够资格。但现在他是美国总统,而且一定不要低估特朗普对美国的领导,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特朗普让美国经济、美国股市、美国投资、美国农业生产一路在看涨,美国的失业率降至4.1%,这是过去16年以来美国最低的失业率,而且近期美国甚至出现了雇工困难的问题,中美两个新时代正在同时出现。


在这两个新时代中,中美可以充分的磨合,充分的合作吗?这个话题的沉重性是亘古未有的,一方面美国的报告给中国扣帽子,另外一方面从国际关系的研究角度描述,十九大报告认为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正在加深,国际力量的均衡正在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发展,所以在这样的相互依赖加深,东西方均衡发展的情况下,中美关系的两个新时代究竟是碰撞,还是合作?从朝核问题来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试验场。


了解2018年中美关系的走向,就需要了解特朗普, 2016年11月8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不是特朗普中了头彩,并不是侥幸,而是三场美国革命的结果:第一是中下层美国白人的革命,美国白人男性选民中的67%,白人女性选民中的64%投了特朗普的支持票;第二在美国社会沉默的多数人,大多数中下层的美国人,没有更多媒体采访曝光,没有更多话语权,给他选票的时候这些沉默的多数在行使他们的权利,所以沉默的多数是力量;第三特朗普的当选世界政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的革命,美国精英一致反对特朗普,但是为什么特朗普最后赢了,因为今天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自媒体,是手机,这是一个技术传播手段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朗普当选是三场革命的结果,但是美国社会的高度分裂:75%的美国人知道特朗普当选后傻掉;42%的人感到害怕;40%的美国人松了一口气,说终于改朝换代了,他们选出了一个他们想要的总统;35%的美国人感到激动;但也有34%的美国人感到郁闷,更有29%的美国人感到极其的愤怒,因为特朗普完全不是他们心目中那样一个美国总统。


在所有好莱坞大片中,美国总统永远是美国人心中的英雄主义的代表,而特朗普是什么样的总统?不过请一定记住,特朗普有社会基础,尽管他引起了分裂。美国人同样信奉家庭观念,特朗普的全家福,子孙满堂,这代表着一种喜气,代表着一种社会认同的价值对象。特朗普赢得了2016年的大选,这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分裂,而且他的政策、施政的方针在美国内部争议性是前所未有的,种族之间的矛盾在上升,他所获的投票是美国近30年历史最少的,另外一方面他的当选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骚动,也是前所未有的。


想了解一个变动的美国,就要了解特朗普执政的美国,要知道特朗普为什么不靠谱或者为什么靠谱,需要了解特朗普是谁,有三个简单的概括:第一特朗普是谁,首先他是右翼保守主义者,很多自由派主张的观点他是坚决反对的,比如说堕胎,女性堕胎是妇女解放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但在特朗普看来所有生命来自于上帝,这是非常极端的保守的美国右翼思想——所谓美国保守主义的本质,就是相信宗教法则依然是最重要的社会法则。


第二特朗普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他相信美国的伟大是因为美国白人的伟大,美国的伟大的根源是因为美国是白人的国家。众所周知特朗普上台以后,禁止旅游、移民,再加上最近对海地1600个有可能到美国去的难民口出恶言,说的都不是一般美国政治人物可以公开说出来。他代表了特朗普内心所捍卫的美国价值,不是简单的自由民主,而是白人主体所创造的所谓美国历史,他今天很多的执政方针也是希望能维持这样一个美国以白人为主体的国家特质。


因此特朗普赢得这么多白人的支持,再加上今天美国到底往哪里走,是一个传统主义的“人权开放自由公平”为所谓基本价值的美国,还是一个要回归所谓特朗普认为的经历多年移民难民接纳让美国白人精英主义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美国。今天的中国,正面临这样两个美国,不仅是保守的、建制派的美国,或者自由开放的美国,这点对于特朗普的政治使命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一组数据,解释了特朗普当选的深刻社会原因,那就是1966年总统竞选的时候,美国白人占整个选民的比例是84%,2016年50年过去,美国白人只占选民比例的64%,下降了20个百分点。这就是所谓白人至上主义者为什么选择特朗普,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要去推行强制的禁令,要排斥移民和难民的原因。特朗普是经济民主主义者,他认为美国的开放给世界带来了繁荣的机会,并把美国经济发展的很多问题归罪于其他各国对美国不平等的竞争。这也是特朗普扬言对中国、日本、韩国、德国要采取所谓的“贸易战”,进行贸易施压的根本原因。

再看特朗普的基本立场,2017年1月20号他就任美国第55届总统,权力是从一个党转移到另一个党,他强调美国的权力还给了美国人民,所以他是“以人民的名义”。特朗普的口号,让美国第一,但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号,而且他今天依然讲,叫“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但在今天这样的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一个总统,没有一个国家产业只能雇本国人,用本国货。

有一张漫画很有名,是特朗普把自由女神踹下去,自己站在自由女神的基座上。他想创造美国新的精神来源,这不是基于过去220年大家看到的美国开放、接受移民、个人自由,特朗普更多是强调他要成为所谓“有权威、有威望、有毅力、有决心”的领导人,要重新引导美国的变化和发展,而今天,这样的民粹主义思想在整个西方都在上升。


这是美国社会变革长期积累所造成的问题,贫富差距的扩大,阶层的固化,以及美国传统所谓“自由平等”的基本价值在贫富差距扩大和阶层固化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从1970年到现在50多年的时间,所谓中产阶级,在明显受到压制。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很愤怒,因为在美国要想考上名牌大学,数据显示最重要的是依靠家庭背景。美国年轻人从好的大学毕业,想找一份好的工作,取决于什么?是大学的成绩还是你的爸妈认识国会议员,或者认识著名公司CEO?一个大学毕业生想在社会中有好的工作和级别,最重要的是家庭背景,这就是今天美国的现实。所以那些年轻的、愤怒的年轻人,他们对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不均严重的不满。

一切国际治理的本质在于国家内部的发展,在于国家内部的体制,在于国家内部的民生,今天的美国也同样回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可以清楚的看到特朗普执政重点是国内,而不是国外,不是让美国继续充当所谓“全球领袖”。在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另外一方面这份报告断言大国竞争的时代又重新回归——自 1991年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人曾自豪地宣布自己是世界唯一的老大,认为美国的地位将不受挑战。但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揭示了美国姿态转变,由传统一贯的对其他国家的俯视,变成正在逐渐对其他国家采取平视的看法。特朗普的理念是要让美国固本,让美国的经济、财政、科技能重新持久的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这就是特朗普的美国。



中美关系走向


面对这样一个美国,世界会怎么样,中美关系会怎么样?


毫无疑问,特朗普上台,美国变了,世界也会变,因为美国目前还是世界的老大;而且特朗普本身也变化了,他上台后迅速将原核心执政团队主要骨干清洗掉,这些人跟他打天下并不能帮他坐天下。大家老看班农说中国是对全球的威胁,其实班农的民粹主义观点只是变革大潮里的一朵浪花而已,但问题是如果说特朗普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美国的变革进程,比如少管世界的事情,把重点放在美国做贸易和其他方面,会让美国在这个基础上所谓的“再度强大”。这不是大家之前熟悉的美国,但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个需要更加担心的美国,因为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战略力量说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财政、经济、教育、科技创新决定的。


从1945年到今天,有好几个大国在实力迫近美国的时候被迅速拉开,然后美国人笑的更久:例如70年代末,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时候达到过美国的67%,苏联的核弹头比美国还要多,苏联海外出境规模不比美国少,但前苏联还是解体了;1988年日本的GDP是美国的62%,而今天日本的GDP只有美国的32%。大国的竞争如果只关心安全问题、战略问题、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一定是不行,大国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关于80年代末至今所谓日本停滞的20年,日本承认这是第二次战败——第一次在二战的时候被美国人在军事上打败,第二次从80年代末之后的20年,被美国人在财政、货币、金融、经济和产业政策上打败。


因此,当中美的实力对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接近,局势就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虽然美国依然还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但是中美还是处在接近的阶段,当下不仅要担心那些南海、东海、朝核之类的热点问题,还需要担心未来十年,中美的实力对比的差距,会是进一步缩小,还是我们会进一步被拉大。这个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现在在分析中美关系的时候,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美国已经不可阻挡的衰落了;第二种观点认为美国一定会跟中国最后去谈判,划定一个所谓“共享”的国际空间;第三种观点认为今天中国会更有希望代表未来。除非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我们能够不仅走出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我们还能走出所谓“追赶者陷阱”,就像在二战以后日本一样在实力迫近被重新甩开的怪圈,才能有信心的说中美未来的竞争态势到底会是什么样。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中美战略竞争的对手关系,不是简单的敌友,更不是简单的亦敌亦友,内在的复杂性远超一般。今天中美关系的内在关系的复杂性就是竞争者、领先者,他们到底如何相处。很长时间美国人认为中国就是一个龟兔赛跑中的乌龟,美国是敏捷的兔子,只要自己不懈怠没有关系,但是美国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中美之间龟兔赛跑中国才是意志坚定满脸信心的兔子,但美国人甘愿做乌龟吗?因此这场龟兔赛跑很可能变成两只意志坚定信心满满的兔子的赛跑,比赛的结果会是什么?


今天世界市值最高的企业依然是美国的苹果公司,家庭人均财富的拥有,美国依然是属于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对今天的中国来讲,中美的这场竞争中国更多的不是简单的信心,更多的是要有毅力和决心。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中美关系到底会怎么发展?能很简单的说特朗普很不靠谱吗?其实不然,特朗普依然还靠谱,现在看到是一个确实不同以往美国政府的美国,但是特朗普执政的基本线索是清晰的,他的个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商人有可交易性,可塑性,也有可发作性。


另外今天中美关系现实的社会基础对两国关系同样是一个重大的提醒,美国对中国持负面看法,共和党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是63%,民主党是54%,而共和党恰恰是美国今天的执政党。


外交方面,很多人担心美国人会拿中国开刀,对中国施压,美国政策会剧变,美国会敌视中国。不过现实是很难出现美国对华政策断崖式的变化,或者中美关系急转弯——从原来的合作很快变成全面对抗,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基于十九大报告,今天世界各国不管利益、意识形态有什么样的竞争,但是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在加强,东升西降的国际力量态势是不可避免的。特朗普效应已经开始,世界政治新的周期已经开始。


1991年到2016年这个世界政治周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美国的超级霸权,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第二是全球化加速发展;第三是所谓西方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今天,这样的世界政治周期已经结束了,如今正在开始一个新的世界政治发展周期,而这种周期性的特征,其实就像任何社会系统一样,国际关系同样有它的周期性的发展,今天这个新周期的世界会有三大特点:第一就是在全球化;第二是在国家化;第三是在意识形态化。什么叫在全球化,全球化在很长时间之内被称为是美国通过不断加强各种问题的一种对全球的治理制度,将美国国内的规则输送到世界,然后享有生产要素的全球自由合作。


但是特朗普上台第三天就退出TPP,紧接着将原来的全球化理念,多边主义换成今天美国强调的双边主义, 美国今天在贸易不仅针对中国,同样针对日本、韩国、德国。而且全球化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子,就是特别强调所谓全球价值,要不断的围绕全球化,所谓共同体的建设,要有趋向于相互的接近。所以美国在小布什和克林顿政府都不遗余力要输出所谓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但特朗普说我对这种所谓价值观的输出已经一点兴趣都没有。


第二点,国家化。所谓在国家化就是我们说的民粹主义,我们都知道以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原先强调多民主主义,强调是地区性的合作组织,拥有的对国家主权的相当程度上的超越和限制。所以地区组织,或者说区域一体化,成为了国际关系的重要点。英国脱欧,英国会成为带动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的新的动力吗?至少这个答案现在是非常模糊,而且不知道欧盟今后会增强还是会衰落。另外一方面在面对全球化的倒退时,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强自己的国家能力建设和宏观调控能力,所以2017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竞相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其经济和贸易措施都在内噬,特朗普效应使得世界各国感到寒意。大家能做的就是把衣服多穿一点,穿厚一点。所以一体化进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在重回自己的个体的国家的能力建设,民粹主义、保护主义都在竞相抬头。

第三在意识形态,美国教授弗朗西斯·福山曾经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说“自由主义和极端主义或者集权主义的竞争终于有了结果,所以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全面压倒了苏联的苏维埃式主义”。但今天意识形态前所未有的出现了多种格局,或者多样化的格局。现如今沙特都在改革,伊朗也在发生着新一波社会的动荡,而委内瑞拉这样传统的欧美左翼国家,也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新的政治转型,巴西和阿根廷的政治未来会是什么?因此今天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政治周期,意识形态会前所未有的多样。

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很简单,台湾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双方的争议、差异依然会不断的延续,但是中美的最重要的竞争点是经贸、财政、金融和货币。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是在国家安全大战略上有了重大调整的美国,是一个先内而外更多重视自身长久竞争力的美国。美国对外的基本政策不会变,但问题是美国的重心不是在外交,而是在内政。因此中美关系在2018年最大看点个别争议问题实质性的变化,而是两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稳定、财政能力上谁能有更加健康出色的表现。1月5日在《环球时报》中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我提到中美关系2018年的最大的看点很可能会出现所谓“全球央行行长”,因为1月底美联储会更换新的主席,更具有政策干预性和美国经济新保守主义政策色彩的罗杰姆.鲍威尔将会成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台以后如何利用美联储的各种利率政策,在货币和金融问题上推出什么样的一揽子计划,再加上今年美国将实行特朗普去年公布的减税方案,很受关注。

这两天美国公布了对2018年经济预测数字,强调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是美国的能源生产会继续迅速飙升,美国到2022年有望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特别是到2019年美国日生产石油产量会达到一千万桶,这就是今天俄罗斯的水准。如果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出口国,这对世界政治经济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很值得关注。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减税能否使得美国更好的吸收全球的投资,如果说美国出现通胀,进一步促成全球资本向美国回流,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美国股市在2017年曾经创造了八个历史最高点的记录,如此巨大的资金调整。而且还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就是2018年美国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宽松,因此2018年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的核心的看点是各国如何面对一个利用财政工具和财政杠杆,迫使其他主要经济体对美妥协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咄咄逼人的美国。


因此,今天中美关系的最突出的变化是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我们是在两个战场上,而且面对的复杂性和难度是空前的。我们说中美关系是老大和老二的关系,美国人说“战略竞争对手”,不管愿意不愿意这都是我们躲不过去的。我们中国人讲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与一母(笑)。


不过,我对2018年的中美关系依然看好,原因是2017年所建立的中美高层互动以及频繁的高层互动,所产生的对两国关系的管控效应还在继续深化。我们都知道美国社会、美国的媒体、美国的精英一贯对中国各种的抱怨,叫嚣说如果中国不妥协,美国的政策将面临决定性的变化。但问题在于什么政策会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问或者简单的告诉我们,美国对中国的政策会变。从这点上来讲,从去年的庄园会到7月份G20峰会,特朗普访华,其实两国元首在进一步促成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合作、相互妥协、相互进一步促进,我相信有基本的政治共识。近期中美首脑再度进行电话沟通,那就是要把中美经贸合作的蛋糕做大,要学会中美的相互妥协和相互的政策协调,只要把蛋糕做大,双方就有更进一步的经贸和各种利益的发展。


因此,现在很多人担心特朗普在2018年不会再启动中美中俄经济对话,美国将要对中国发动所谓的贸易战,我觉得这种看法未免过于简单。有关针对中国的“301条款”(指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的调查,过去已经有过三次,但是每一次调查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中美关系恶化或者中美之间形成更大的对抗,而在于彼此对各自的贸易政策建立更好的共识和形成新的合作机制空间。因此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今天中美关系在贸易和金融问题上,就一定是冲突的。


但是问题是今天中美关系在经贸和金融,包括货币政策等领域上,需要新的磨合,需要新的决心,需要新的态度。这不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施压,而是因为过去40年中国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两个过程的结果,一个是我们党的政策,特别是新的领导核心,新的政府,他们的高瞻远瞩和他们战略眼光。另外一方面是国际的推动力。中国本质上是一个保守的国家,14亿人口的国家要在改革开放问题上拿出决定性的战略举措,过去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就是这两个进程的结果,一是内在的活力,二是国际的推动力,甚至是压力。

其实要让各项事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外在有一定的压力不完全是坏事,可以一定程度上协调内部的共识,进一步加深加速改革开放的进程。所以中美互动的过程,其实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具有多层的意义。特朗普访华,两国领导人在象征中华文明高度和中国历史厚度的故宫举行会晤,这本身对中美关系就是历史性的进步。特朗普是过去40多年来第八位访问中国的总统——虽然不是第一个访华的美国总统,但是是第一次打开故宫大门的美国总统。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国领导人彼此相互尊重,在对话中相互的投入,这些确实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45年来未曾见到的。所以我相信高层的互动机制,仍然会成为中美关系管控危机、管控局势的重要力量。


第二个领域,经贸领域。中国经贸领域的发展不仅是源于美国的压力,而且也来自于我们体制的发展。比如说这几年非常有争议的“国进民退”这个概念,我们会因此进入新的国际舆论的辩论吗?“国进民退”和西方主要经济体对中国“非市场经济”的抱怨之间有没有关系?其实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讨论和面对。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中美可以有自己的经济强项,所以人口提前老化这个问题对我们未来的产业和经济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美国人口的基本分配,全球中最合理的。


另外一方面用中美的经贸赤字简单衡量中美关系是不准确的,因为今天全球化,美国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同样也是美国前三位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今天的中国对美出口的将近80%的商品,要么是用美国商标、要么美国技术,要么美国的资本,所以简单用贸易政策打压中国,不合理。我们也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对今天中国经贸问题的压力背后,中国开放市场,重提知识产权保护,重谈不正当竞争。在2018年,这种中美经贸问题的原有争议,会完全换一个背景,这个背景不仅是特朗普的新时代,同样也是中国的新时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