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Bitsea)写了以下篇目:
-
《
2017年6月写字总结
》
-
《
暴雨往事
》
-
《
那些吃过的亏和占到的便宜
》
-
《
请你警惕廉价的讨好
》
-
《
为什么我没有游戏成瘾?
》
-
《
完美受害人
》
-
《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的
》
-
《<
冈仁波齐>观后
》
-
《
照亮世界的那个人
》
-
《
怎样决定要不要去相信一个人
》
-
《
可能是年度电影的>》
-
《
写给各位陛下
》
-
《
【广告】让手机清凉一哈
》
-
《
如果我有个好一点的初中英文老师
》
-
《
帝都深处好修行
》
-
《
楼顶的草地
》
-
《
2017松茸季开始
》
-
《你35岁,身体越来越差》
-
《
人生压力守恒定律
》
-
《
大姨妈
》
-
《
松茸答疑
》
本月文章数量比上月少,主要是因为在7月份里突然多了许多事情:
配合新书出版,审阅篇目,签署合同;
准备开网店,开始一年一度的松茸季;
筹备《得到》第二期专栏内容;
小程序
姨妈日历
和
群里有事
的升级;
恢复每天锻炼身体一小时。
所以整体上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过因为开始锻炼身体,精力和体能恢复了许多。在7月初的时候,我经常下班回家路上就已经非常困倦,到了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躺在沙发上睡一觉。以至于第二天早上要拿起微信,不断道歉:对不起,昨晚我睡着了,没看见---是啊,你和菜头晚上八点多就睡觉,你是有多不愿意回我的微信啊!
现在,我基本上每天12点多就能睡着,一觉可以睡到早上8:15闹钟响,然后起来拍摄天空。拍完了坐在沙发上想一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情要处理。想完了套上衣服,出门上班。
在七月里,我个人最满意的文章是《
大姨妈
》。有读者说这篇文章可惜了,名字起得不好,让人以为是在谈我做的小程序姨妈日历,所以就不愿意点进来看。那我也没有办法,因为大姨妈就是大姨妈,这篇文章谈的也是这个人。我作为亲属,写一篇悼文纪念她老人家,标题要多么生动活泼火爆生猛是为什么呢?我只想在文章里写出自己印象里的大姨妈,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写她曾经在这个世界上的印记。任何一个亲友,或者她的旧识看到这篇文章就能想起她和她的往事来,那么,我觉得就非常满意了。
我很罕见地用了两篇文章谈了同一个事件:《
完美受害人
》和《
照亮世界的那个人
》。上网二十年之后,我早已经不是那个写时评的和菜头了。现在人们对我文字的印象,大概是一个贪吃好玩的胖子。事实也的确如此,我改变不了世界,改变不了人心,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是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无论是看我的一篇文章也好,还是吃一顿美食也罢,我觉得自己的所知所见所感所写,多多少少能够对其他人有用。于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有那么一点点价值。
但这次的绿城事件在网上引发的风波是真的把我惹火了。不说话不等于我看不明白,所以,我就说了几句,证明有眼睛的人都还在看着,并不是所有人都瞎了。不是说只要声音足够大,抱团的人足够多,就可以在网络上捏造任何想要捏造的事实,引导任何想要引导的话题。所以,这里我也非常感谢所有愿意读一下这两篇文章,也愿意去思考一下的读者。只要还有一个独立的头脑,就还保留了一个不被塑造的心智。
7月是国产电影月。兵荒马乱的,上百部片子都挤了进来。于是就有了《<
冈仁波齐>观后
》和《
可能是年度电影的>》两篇观后感。我不是影评人,写的也不是影评,因为水平到不到那个程度,谈不了电影的镜头、结构和表演,我只能谈谈自己对电影的感受。好,好在哪里。觉得不好,不好又在哪里。现在,已经进入了8月。当初因为我的这两篇文章而走进电影院的人,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感觉如何呢?尤其是那些看完非常愤怒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重新翻一翻,还觉得心火旺盛么?
写文章靠技巧是不能长久的。古人说:言为心声。一个作者可以在一篇文章上表演自己不具备的人格特质,可以在十篇上完美表演,但是在一百篇、一千篇文章上表演就变得毫无可能了。读者比作者要聪明,只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有足够多的机会观察,他们总能知道作者的哪些文章言不由衷,哪些文章发自肺腑,哪些文章是游戏应景之作。
因此,作者的生存之道不在于写出一篇传世文章。而是写出足够多的文字,足够诚实的文字,让人们足够认识你这个人。
题图摄影:
Jonny Lindner
图片授权基于:
CC0协议
槽边往事
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
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