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行业和滴滴事件之后,没人敢再轻视宏观政策的倾向和重点。
昨天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我们先看下都有哪些重点内容:
接下来是几个重点内容的解读:
①
海外疫情仍在演变,疫苗接种人数和确诊病例数齐升。
因为南京机场对境外航班的输入防控不当,国内疫情又冒头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9个省市发布紧急通知要求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
心疼所有服务行业,更心疼航空业——2021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客运量为2019年上半年的103.41%;吉祥航空恢复率排第二,为92.69%;三大航的恢复率在70%左右;
这把又不行了,还得加了历史级别的高油价,没准儿「随心飞」又要来了。
②
看了几家券商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解读,普遍认为下半年就算有降准降息的动作,更大概率还是定向支持中小企业。
③
首提「完善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明眼人都明白,主要是针对中概股的。
同一天,美国暂停中企赴美IPO申请,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
这下监管难度可小很多了,因为干脆不用去境外上市了。目前还有137家排队等待赴美上市的企业,都可以准备港股招股书了。
利好港股,利好港交所股价,利好港股打新。
把真正优秀的好企业留在本土
(沪港深)
上市,其实利国利民。
为什么这么说?
还是看下对岸,美国人养老最依赖的是401K对吧?
401K是啥?基于指数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
指数基金的底层是啥?美股。
美股的底层是啥?全世界来这边上市融资的好公司。
中概股就像北漂,自己爹妈都没照顾好呢,颠颠跑外边给别人爹妈贡献养老金去了。该回来了,VIE结构也该破了。
一边是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另一边是注册制下优秀公司本土上市,说利国利民,不过分。
④
再提支持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意味着新能源仍是政策支持重点,也会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ETF涨幅超过40%,排名第一。
⑤
首提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十四五规划等也有提及,目前看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等是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
7月27号有一场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鹤总也在会上发表致辞,提到「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具体而言,
科创板既是融资渠道,又是资本退出通道。
⑥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政策——双减政策细则30条出台,校外培训行业被定性后已经开始清理。
下半年也许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类似「攀枝花为二孩三孩家庭发补贴」的新闻。换个角度看这事会豁然开朗!生育补贴是啥?财政支出?格局小了,生娃补贴其实是「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新基建项目!
各地基建项目同质化,回报率未可知,不如搞生娃补贴,更可持续,预期回报率更高。
某地区的生育率一旦明显提高,用地指标不愁了,小学生人口数不愁了,人口增量不愁,那转移支付也不愁,消费能力和意愿也改善了,财政工资也有长期保障了,一切欣欣向荣。
生娃=高回报率的新基建。都是为了孩子!
⑦
尽快出台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还是能源替换战略,增加用电来替代煤、气、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转化为碳减排。
长期利空钢铁煤炭,长期利好光伏风电、储能。
⑧
继续把夜壶藏在床底下!
中原地产研究院给了一个数据:
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累计调控超过320次。
其中中央各部门的调控政策达46次。你们感受下。
我们不妨从4个角度来看下现在楼市的整体现状——
供给方面
,一线楼市的供给严重不足,但未来供给的增加方向更多是保障、租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