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中方发布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访华消息 ·  2 天前  
政事堂2019  ·  为什么是任正非、王传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年中顶层会议,划重点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21-07-31 14:25

正文

教育行业和滴滴事件之后,没人敢再轻视宏观政策的倾向和重点。


昨天年中政治局会议召开,我们先看下都有哪些重点内容:



接下来是几个重点内容的解读:


海外疫情仍在演变,疫苗接种人数和确诊病例数齐升。


因为南京机场对境外航班的输入防控不当,国内疫情又冒头了。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9个省市发布紧急通知要求非必要不出省不离市。


心疼所有服务行业,更心疼航空业——2021年上半年,春秋航空的客运量为2019年上半年的103.41%;吉祥航空恢复率排第二,为92.69%;三大航的恢复率在70%左右;


这把又不行了,还得加了历史级别的高油价,没准儿「随心飞」又要来了。


看了几家券商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解读,普遍认为下半年就算有降准降息的动作,更大概率还是定向支持中小企业。


首提「完善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明眼人都明白,主要是针对中概股的。


同一天,美国暂停中企赴美IPO申请,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


这下监管难度可小很多了,因为干脆不用去境外上市了。目前还有137家排队等待赴美上市的企业,都可以准备港股招股书了。


利好港股,利好港交所股价,利好港股打新。


把真正优秀的好企业留在本土 (沪港深) 上市,其实利国利民。


为什么这么说?


还是看下对岸,美国人养老最依赖的是401K对吧?


401K是啥?基于指数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


指数基金的底层是啥?美股。


美股的底层是啥?全世界来这边上市融资的好公司。


中概股就像北漂,自己爹妈都没照顾好呢,颠颠跑外边给别人爹妈贡献养老金去了。该回来了,VIE结构也该破了。


一边是我国社保基金入市,另一边是注册制下优秀公司本土上市,说利国利民,不过分。


再提支持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意味着新能源仍是政策支持重点,也会是资本市场的关注焦点。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ETF涨幅超过40%,排名第一。


首提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十四五规划等也有提及,目前看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领航企业等是政策支持发展的重点。


7月27号有一场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鹤总也在会上发表致辞,提到「资本市场将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具体而言, 科创板既是融资渠道,又是资本退出通道。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和配套政策——双减政策细则30条出台,校外培训行业被定性后已经开始清理。


下半年也许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类似「攀枝花为二孩三孩家庭发补贴」的新闻。换个角度看这事会豁然开朗!生育补贴是啥?财政支出?格局小了,生娃补贴其实是「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新基建项目!


各地基建项目同质化,回报率未可知,不如搞生娃补贴,更可持续,预期回报率更高。


某地区的生育率一旦明显提高,用地指标不愁了,小学生人口数不愁了,人口增量不愁,那转移支付也不愁,消费能力和意愿也改善了,财政工资也有长期保障了,一切欣欣向荣。


生娃=高回报率的新基建。都是为了孩子!


尽快出台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还是能源替换战略,增加用电来替代煤、气、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转化为碳减排。


长期利空钢铁煤炭,长期利好光伏风电、储能。


继续把夜壶藏在床底下!


中原地产研究院给了一个数据:


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累计调控超过320次。 其中中央各部门的调控政策达46次。你们感受下。


我们不妨从4个角度来看下现在楼市的整体现状——


供给方面 ,一线楼市的供给严重不足,但未来供给的增加方向更多是保障、租赁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