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智美城镇
华易研究院立足“智慧社会,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秉承“创新、发展、智能、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构建中国智美城镇建设与运营生态圈——战略合作伙伴联盟体,主营业务涵盖新型智慧城市、特色小镇和产业新区三大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生活研究所  ·  比跑步还伤膝盖的动作,第一个你正在做! ·  3 天前  
广东疾控  ·  冰箱里冻了一年的肉,到底还能不能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智美城镇

【行业分享】习总书记:让城市更有韧性

智美城镇  · 公众号  ·  · 2024-04-26 17:54

正文

NEWS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 “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韧性城市通常指城市遭遇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的时候,能够有效防御风险、快速恢复运转,并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城市防灾能力。形象地说,韧性城市能像弹簧一样有张有弛,从容应对外界压力并迅速恢复。


浙江大学韧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乃玉认为,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高度集聚,加剧了城镇灾害风险。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韧性城市的防灾体系强调从被动应急到决策前移,从各自为战到协同联动;防灾决策层面,韧性城市更加提倡数据驱动和量化分析。”王乃玉说,一个城市的韧性,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评价:物理维度,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等在灾害下的功能水平和恢复能力;组织维度,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灾害过程中的准备、组织、调度和决策能力;社会维度,在灾后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临时避难场地,长期恢复过程中满足当地就业和教育需求的能力;经济维度,城市经济系统能够承受灾害造成的打击,并在灾后快速恢复的能力。


让城市更有韧性,要更新“硬设施”,也要强化“软实力”。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管廊等,是维系城市正常有序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被称为“城市生命线”。当前,不少城市正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等设施配套建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进一步提升智慧防范风险的能力。


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对各类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在过去基础上今年将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管网,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以上易涝积水点治理。


王乃玉认为,韧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参与,还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探索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如北京印发专项规划,正在构建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安徽合肥积极开展城市生命线监测,在2.5万个城市高风险点,布设100多种、6.4万套前端感知设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