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小贷资产属于债权类资产,也是比较适合做ABS的,小贷公司也有动力通过盘活存量来扩大资金来源,因为资金是掣肘小贷发展的最大瓶颈。
根据相关规定,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是资本金;
二是捐赠资金;
三是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不超过资本净额的50%)。
过于严苛的条件导致了小贷公司资金来源受限、资金成本较高,难以做大做强。而ABS的出现,则为小贷公司提供了一个获取低成本资金的途径。
发行量方面
2015年,交易所共有24只小贷类ABS发行[1],发行量为123.59亿元,平均发行金额为5.14亿元,小贷ABS的发行量占15年交易所ABS发行总量的7%左右。
结构设计方面
24只产品中,除了国正小贷、宇商小贷、皖投小贷和瀚华小贷仅有优先和次级分层之外,其余产品均设置了优先、夹层和次级三档,更好地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产品评级方面
优先级评级为AA+到AAA,夹层的评级为A到AA,具体见下表:
原始权益人
|
发行期数
|
优先
A
|
优先
B
|
阿里小贷
|
8
|
AAA
|
A+
|
金通小贷
|
2
|
AAA
|
AA
|
金坤小贷
|
3
|
AA+
|
AA
|
文广农贷
|
1
|
AAA
|
AA
|
国正小贷
|
1
|
AAA
|
-
|
宇商小贷
|
1
|
AA+
|
-
|
中和农信
|
1
|
AAA
|
A
|
皖投小贷
|
1
|
AAA
|
-
|
广达小贷
|
1
|
AAA
|
AA
|
瀚华小贷
|
1
|
AA+
|
-
|
安信小贷
|
1
|
AAA
|
AA
|
平安小贷
|
1
|
AAA
|
A
|
世联信贷
|
1
|
AAA
|
AA
|
原始权益人方面
24只产品共涉及13家原始权益人,其中,阿里一家独大,共计发行了8期,合计60亿的规模,占据全部发行量的半壁江山。每家原始权益人的发行额如下所示:
综合而言,小贷ABS市场在备案制后有了较好的起步,但是总体而言发行量偏少,发行主体较为单一,随着国家级的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出台,针对小贷公司的经营环境将迎来较大改善,未来“小额分散”类小贷以及经营规范、股东背景雄厚的经营类贷款的发行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由于基础资产利率水平较高,小贷ABS的发行利率整体而言高于其他类型的资产。其中,优先A档的平均发行利率为6.02%,优先B档的平均发行利率为7.88%,优先B和优先A的利差为186BP。具体发行利率的分布可以见下面的散点图。
从趋势线可以看出,整体票息下降飞快,优先A档利率由上半年的6%-7%下降至下半年的4.5%-6%的水平,优先B档利率由上半年的8%-9%下降至下半年的6%-8%的水平。从下降速率看[2],优先B档的趋势线斜率略陡于优先A档,表明优先B档利率下降更为凶猛,优先B于优先A的利差进一步收窄,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考虑,B档配置价值有所降低。
下表将全部样本划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子样本,对收益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