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朋友圈有补剂商、保健品销售、微商的话,一定对他们的宣传手段并不陌生。在其中,「夸大疗效」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宣传手段之一了。
比如被很多自媒体吐槽过的量子速读、全脑开发,号称「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1-5分钟就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不需要翻开书就能理解书中内容」……
图:互联网
以及很多针对老年人、重症患者的保健品销售,什么2个月让瘫痪患者健步如飞、3个疗程彻底治愈癌症,连诺贝尔奖得主都震惊了……
图:
见水印
对于这一类虚假宣传,相信《健身先健脑》的读者们一定都嗤之以鼻:随便上网查查就能知道,这类宣传毫无理论背景可言,一看就很假!
不过今天Ruki姐想聊聊的,是那些「进阶版」的垃圾产品:它们一般包装正规,来自注册在案的合法厂商,甚至还有可以在知网、PubMed上查到的科学文献背书,还有大V、明星做代言,可以说看起来效果应该是相当靠谱了。这些产品的危害在于很难被科学素养不高的大众识别,甚至有时候还能蒙蔽专家……
到底是什么样的产品,才这么可怕?Ruki姐给它们的套路起了个名字:
「垃圾科学」
。
01
垃圾科学是什么?
「对实践毫无意义的研究」
为什么有科学研究背书,产品还能不靠谱?原因就出在这些研究的类型上。
正常来说,某种补剂想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从体外、动物实验开始,确认药物不仅有效,毒副作用还较低以后,才能逐渐转移到人体实验,然后在一切结果都没问题之后,才能通过审批上市(药物研发也是类似的流程)。
原理很简单:如果不进行细胞、动物实验的话,就算这种补剂有效,万一毒性也很大,直接人体实验导致志愿者重病、死亡怎么办?
于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动物和人的DNA再接近,也替代不了人体
。很多补剂虽然在细胞层面或者动物实验中效果非常好,但是对人类要么毒性太大,要么效果就消失了。
你可能会觉得:「既然这种补剂在小白鼠身上有效,那在人身上效果就算差一点,估计也不赖」!不过看完数据的话,你可能会重新想想这个问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数据表明,那些通过了动物测试的药物,有95%无法通过人体实验。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数据表明,至2004年,这一失败率高达92%。[1]
这就意味着,其实绝大部分在小白鼠身上效果良好的补剂、药物,其实到了人身上,就是毫无作用的「智商税」、「垃圾产品」。动物实验是科研必须经过的阶段,这无法避免;但这里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厂商,会直接拿动物甚至体外实验的数据来忽悠你,让你以为科研界出了什么新突破,发明了「减脂神器」、「增肌神器」,赶紧掏出钱包乖乖买单。
02
你能鉴别垃圾科学吗?
「3个例子教你鉴别」
理论讲的再多,不如实践靠谱。接下来,Ruki姐就用几个日常生活、健身界常见的例子,试试你对于垃圾科学的鉴别能力如何。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
从最简单的例子开始
(注:以下实验都是真实存在的,结论也都发表在同行审议的期刊上。)
例1
:在1985年,以Sharee博士为首的,来自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将可口可乐(经典配方)和人类精子混合在一起,可以起到比较有效的「杀精」效果。这项研究随后被发表在医学界的顶尖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所以,喝可乐其实是比安全套更为有效的避孕方法。
这种做法不靠谱。
可乐在体外和精子直接接触,与体内喝下去、经过消化、分解、新陈代谢……完全是两回事。举个极端的例子:在体外将某些细菌和狗屎混在一起,细菌会因为失去生存环境(比如合适的温度、湿度等)慢慢死亡,但这并不代表吃狗屎可以保健。
例2
: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小白鼠每天喝的水里添加人参皂苷(一种来自人参的活性物质)之后,发现这些小白鼠在不改变生活方式和运动量的情况下,长出了更多的棕色脂肪(「好脂肪」),并且还长出了大量的新肌肉纤维。因此,吃人参不仅可以保健,还可以减脂增肌。
这种做法不靠谱。
实验室中给动物服用活性物质,一般剂量大、周期长(相对于它们的生命周期的,比如,让只能活几十天的果蝇连着禁食1天,可能就相当于让你连着1年不吃饭),对于人体的迁移性非常小。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小白鼠每天到底摄入了多少人参皂苷。
换算到人身上,你可能每天需要吃几斤人参皂苷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按照1-3%的含量算,就是几百斤人参。可能在达到效果之前,你就已经撑(穷)死了。
该物质的
人体研究已经被表明无效
。
例3
:一群科学家发现,在小白鼠连续30天服用油沙草籽(如上图所示,它是一种类似杏仁的果实)之后,小白鼠的睾酮水平上升到了原本水平的225%之多。实验使用的剂量换算到人体身上大概是每天10-20克,并非不可达到的剂量。因此,每天吃一碗油沙草籽,可以起到良好的促睾效果。
这种做法不靠谱。
虽然剂量看似可行,但小白鼠和人类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同样的物质,在两者身上的作用机理也会稍有不同,导致这种物质的效果天差万别。
目前,没有任何人体实验表明油沙草的促睾作用。
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不管实验结果是什么,
如果没有人体实验,一切效果都免谈
。动物、体外实验本身没有错,也是科研的必经阶段,错的是那些将实验结果虚假宣传,企图蒙蔽消费者的厂商们。
如果明知实验结果对于人体没什么迁移作用,还在疯狂宣传某些保健品、补剂的话,Ruki姐只能觉得,这些人不是蠢就是坏了。
1. Monitoring Editor: TOM L. BEAUCHAMP and DAVID DeGRAZIA, Guest Editors AYSHA AKHTAR*。The Flaws and Human Harms of Animal Experimentation。Camb Q Healthc Ethics. 2015 Oct; 24(4): 407–419.
版权声明
1.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除非特殊声明,均为原创。
2.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翻译内容,均已取得原作者授权,并已签订创作协议。翻译文章所得打赏金额,将100%返还原作者。
3. 本公众号及「MINDS」杂志所有内容,已委托维权骑士进行版权保护,侵权转载、洗稿,将追求相关责任。
4. 「MINDS」杂志内容已于上海市版权局注册版权,侵权转载、洗稿,将追求相关责任。
5. 有偿约稿、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协商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