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分享一些二律背反的观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爱可可-爱生活  ·  //@爱可可-爱生活:欢迎参与~-20250 ... ·  5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在AI工具热潮中,传统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不仅 ... ·  6 天前  
宝玉xp  ·  回复@WilsonK:aistudio这是给 ... ·  6 天前  
爱可可-爱生活  ·  【ArXival:机器学习研究助手,用插图和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经济动力学64:日本90年代经济衰退

二律背反的一灯如豆  · 公众号  ·  · 2019-02-13 10:07

正文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崛起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二战的主战场远离日本本土,两颗原子弹虽然把广岛与长崎夷为平地,却也打消了日本“本土决战”的念头,使得其主要工业基础得以保留。作为曾经的列强,日本有着当时数一数二的工业与高素质劳动力基础,战时用作军备生产的设备、厂房、劳动力与技术,在战后被转化为民用建设。杜鲁门主义的施行让日本成为东亚对抗共产主义的桥头堡,受到了大量来自美国的援助。日本人民普遍具有的勤劳、坚忍的品质。


1964年起,日本始终保持贸易顺差,这让日本逐渐积累起庞大的外汇储备,也让日本国内的货币数量膨胀,这些货币一方面如《36、经济体系整体利润的根本来源》所述变成了企业与个人的利润,促进着人们勤奋产出,另一方面带来物价水平的上升。今天日本以本币计量的高物价水平以及大面额货币,即是数十年来货币数量增长的结果。货币与经济增长持续相互促进,带了日本经济长期景气。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黄金枷锁被移除,更多美元被印制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入日本。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长期贸易顺差也让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


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以美国的负债累累为代价,也让美国相关产业受到进口商品冲击,引发美国相关群体不满。长期摩擦迫使双方政府最终就日元升值达成共识,继而,美国又拿着与日本达成的协议和其他国家谈判。19859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简称G5)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诱导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5%。在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最低跌至1美元兑120日元,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或者换言之,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本迎来了自己的镀金时代。1988年,据美国《商业周报》统计,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占了22家。1991年日本的人均GDP28000美元,而美国只有23000美元,在泡沫经济的高峰时期,甚至日本的总资产也以479160亿美元超过美国的468142亿美元。在1990年初,日本全部的公司股票市值高于美国,而美国的人口是日本的2倍。伴随着日元升值,日本的购买力达到可怕程度,疯狂购买欧美资产。SONY耗巨资34亿美元购买“美国的灵魂”的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松下斥资61亿美元购买环球电影公司;三菱重工出资8.5亿美元“美利坚标志”之称的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


与此同时,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日本的出口受到打击。其出口增速由1985年的2.4%下滑到1986年的-4.8%,经济增长率从1985年的4.1%下降至1986年的3.1%。为应对出口下滑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日本央行开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下调利率水平至2%,用今天的话来说,想要“扩大内需”。1986年底,日本经济就迅速恢复了增长势头。198612月到19914月间的51个月,被称为“平成景气”,日本房地产价格连续大幅上涨,东京圈地价涨幅在19871988年分别达到57.5%22.6%;日经指数由1985年末的13113.32点一路攀升到1989年末的38915.87点,在四年内涨了近200%


1985年以后,日本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原本,人们“赚到的钱”是由贸易顺差带来的货币增长,尔后,变成资产价格上涨与日元升值所带来的账面效应。当时日本的经济细节,处处透露出“柯立芝繁荣”的气息。


日本股票连续25年上扬,日本股市永远上涨的神话被反复传颂,人人蜂拥炒股。房地产市场上,如同“车轮上的美国人人都想去佛罗里达度假”的论调,“在日本那么狭小的国土上,土地必然极其稀缺,价格必然不断上涨”成为房价疯涨的坚定的信心来源,四处流传着炒房而一夜暴富励志故事,人人痴迷于房地产投资。


而随着日元升值态势的确立,投机外汇市场变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各种炒汇致富的典型纷纷涌现。如阪和兴业,一家干了四十年圆钢和钢线出口的企业,在社长北茂桑的带领下开始炒外汇。在电视采访中,北茂森轻描淡写地说:“(炒外汇)一天赚一亿,就是小儿科,一天赚五亿也有过”。日元升值所带来的账面效应,就这样实实在在地成为企业利润。北茂的形象也经由电视,刺激着其他企业和一般民众的神经,人们疯狂地参与到外汇投机活动中。


炒房、炒股、炒汇,变成了最正经最赚钱的事情,与之相对,出口企业节省开支、加班加点工作也赚不到几个钱。


日本经济也开启癫狂模式。由于日元坚挺,人们大量进口高档商品,喝全世界最贵的酒、抽全世界最贵的雪茄,还纷纷走出国门,买空海外的奢侈品店。在国内,东京最小的企业也要在最高档的银座地区开年会。人们下班后都要聚集在饭店、KTV、酒吧等场所消费,昂贵的出租车价完全不妨碍人们晚上打车回家,甚至由于出租车太少、排队打车的人太多,人们挥舞着万元大钞加价。由货币守恒,人们大笔花销出去的钱其实变成了另一些人的收入,于是大家都花的多、赚的也多。然而这些消费很多是过度消费,经济结构悄然发生着改变,金融、娱乐等行业兴盛,制造业衰颓。


当日本经济表现出“不对劲”的时候,已经距广场协议签订过去了整整5年时间。1989年起,日本央行一改当初为抵消日元升值对出口经济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刺激内需的货币扩张政策,把利率从持续多年的2%一举调整到3.25%、后又调高到4.25%,期望刺破房地产泡沫。借贷规模的扩张速度受到高利率的抑制,流动性骤然紧张,股票与房产被大量抛售,账面效应衰退。


股市与房地产的账面效应衰退,引发股票、房地产抵押相关借贷市场的危机。80年代股票、房地产价格持续稳定增长时,银行对房地产与股票的实物信用估价达到最大,富士银行甚至按照房地产估价100%发放贷款。并且如《48、金融吉芬商品与银行扩张》所述机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急速扩张。而当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随账面效应衰退而收缩,由《42、银行利润的虚无性》和《44、银行危机》可知,必然发生债务违约。债务违约导致银行抛售抵押资产,抵押物大幅度贬值,银行纷纷宣布破产。银行的破产又导致新一轮借贷收缩,企业融资遇到困难,企业也不得不开始申请破产,陷入恶性循环。


19901月初,日经指数在离4万点咫尺之遥时,调头大跌,到199010月跌到25194点,跌幅达35%;到19928月,跌到14309点,跌幅达63%;而到了1998年,已经只剩8000点,据最高点跌幅达79%。房地产价格也掉头下降,启程慢慢跌途,一些房地产的价格甚至最终跌去90%以上。


90年代日本经济萧条并不是一个非常猛烈的过程。在房地产泡沫被刺破后的十余年时间里,日本实际GDP下降的年份只有2年。真正让日本感受到痛苦的,是过去那种辉煌岁月的一去不复返,以及对停滞的绝望。与在增长期一切都在变好的感受不同,萧条期人们的境遇往往有所波动时好时坏,常常在最后发现自己在原地踏步。


即使在今天,依然有经济学者认为,日本经济萧条是一个货币问题。“流动性陷阱”是经济学家对日本经济迟迟不能从萧条中恢复的解释,这种看法并不全面。

事实上,众所周知,房地产泡沫是日本央行执意捅破的。在借贷危机发生、银行纷纷倒闭时,日本央行也有能力救助。日本央行强硬决策的背后,是日本全民对经济实质的思考。


经过几次全民大讨论,日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资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日本必须用他国需要的商品来进行交换资源。而依靠不动产、金融产业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整个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就会向不动产、金融这些行业倾斜,珍贵的劳动力、创造力被大量投入到投机活动中去,日本出口创汇的制造业就难免萎缩,未来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本无价格优势的日本产品将连技术优势也将失去,再没有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


资产价格的骤然下跌固然引起借贷的大规模崩盘,账面效应与财富效应又引起了消费与产出的下降。不过,如《30、政府干预》所述,日本90年代价格体系的重构其实是一种经济结构的修复。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最高峰的时期,无论性别、年龄、职业,人们谈论的话题都是房产,人们不是准备攒首付买房,就是正在倒卖房产,或者在考虑下一步的房产投资。尚未毕业的东京大学的学生们,最大的考虑不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否继续深造,而是要不要在东京郊外的某处购置一套房屋。这当然是件糟糕的事情。日本政府与日本民众意识到,他们必须要摆脱这场资产游戏。90年代房价崩溃后,日本人民的注意力终于从房子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买房热情降到冰点。


然而,在建房子、炒房子、创造账面财富之外,人们应该做什么,却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日本拥有如此觉悟的政府与民众,依然没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随着周边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日本产品的出口优势确实慢慢丧失,从而使得日本社会经历了20余年痛苦的社会阶层板结与经济低速运行。与大萧条时期年轻的美国很快恢复活力不同,随着老龄化的深入,日本经济再创辉煌的时日看来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