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螺旋
解螺旋——医生科研最好的帮手。无论你是科研零基础,抑或初窥门径,你都可以在解螺旋获得极大的提升,从而面对基金、论文、实验游刃有余。解螺旋课堂是所有热爱科研技能学习的医生聚集地,解螺旋会员是医生科研全方位的贴心助手,加入我们,体验改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知名药企 「弃子」求生 ·  3 天前  
懒人医考  ·  【十版教材改动】之消化系统——穿孔 ·  3 天前  
解螺旋  ·  IF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螺旋

西为中用,中药单体SCI~

解螺旋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5-30 18:00

正文


科研经验 | 文献 | 实验 | 工具 | SCI写作 | 国自然


作者:Lucky King

转载请注明:解螺旋·临床医生科研成长平台



本文题目是:姜黄素腔内给药治疗肉瘤样间皮瘤(回复170529可下载文献,一月有效)



大鼠M5-T1间皮瘤细胞系体外培养表征


从石棉诱导的F344大鼠中分离出来四个恶性间皮瘤细胞系,由于M5-T1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高,选其进行后续实验(Fig.1A);


M5-T1细胞呈纺锤形(Fig.1B);它们都表达波形蛋白,但只有少数细胞保留上皮分化标志物,如E-钙粘蛋白和细胞角蛋白(Fig.1C-F)。


这些特征,是高度侵袭性肉瘤细胞所具有的特征。



最佳浓度/时间组合,可使姜黄素在体外杀死所有肿瘤细胞


作者前期工作:10.7μM顺铂处理细胞24h,使M5-T1细胞存活50%;姜黄素100μM浓度下,肿瘤细胞死光光。


本研究中,要确定最佳的姜黄素浓度/时间组合——只杀死肿瘤细胞而不产生抗性细胞,用SAHA、顺铂作对照。


另外,在相同处理条件下,找了非致瘤性亚正常大鼠间皮细胞系F1-0e作为平行对照,进行药物细胞毒性评价。选F1-0e细胞系作为参考,是因其与正常间皮细胞具有相同标志物及量。


Fig.2的图只剩五颜六色了,看着费劲。。。


(安利相似实验,使用活细胞工作站:一种,是利用细胞面积大小连续监测细胞生长;一种,是培养板底部包被一层金,通过测量电信号改变连续监测细胞生长。两种都可以出paper直接使用的生长曲线图,可进行多组比较。)


结论:与F1-0e细胞不同,M5-T1肿瘤细胞对姜黄素细胞毒性的敏感性更高。


与姜黄素(Fig.2A-B)相比,使用10μM SAHA或者10μM顺铂,细胞密度降低(板间比较);与对照孔相比(板内比较),活细胞比例适度(Fig.2C-D以及补充图S3);


鉴于结果,以及使用顺铂后大鼠临床症状剧烈(体重骤减),体内实验就取消顺铂组了。

 


与SAHA相比,姜黄素可以更快的杀死M5-T1细胞


使用荧光标记细胞凋亡和坏死(YO-PRO-1绿色荧光检测凋亡;碘化丙红色荧光监测坏死),延时视频显微镜拍摄。


与其他药物相比,姜黄素诱导M5-T1细胞凋亡&坏死较快,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Fig.3A);


形态学观察:在用100μm姜黄素处理2小时后,用正常培养基孵育3小时,许多细胞表现出坏死细胞的特征(Fig.3C),而对照组肿瘤细胞(Fig.3B)和SAHA处理细胞(Fig.3D)没有出现。这些特征包括膜完整性损失、细胞质突出等。



M5-T1间皮瘤细胞具有侵袭特性和较活跃的有丝分裂


在腹膜内接种5×106细胞,随后肿瘤细胞逐渐占据了先前正常网膜中脂肪细胞覆盖的空间。(大图)来自腹腔的一个转移性结节实例;(右上)肿瘤在网膜(O)上的发展,形成结节之一;(右下)区域内存在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白色箭头)(Fig.4A);


发现这些结节中附着于不同的组织,证明了肿瘤细胞在体内的侵袭能力,如肝脏(Fig.4B)、脾脏(Fig.4C)和胰腺(Fig.4D);肿瘤细胞入侵肠系膜淋巴结(Fig.4E)、隔膜(Fig.4F)、外基层(Fig.4G)和结肠粘膜固有层(Fig.4H)。



附着于顶叶腹膜的转移性肿瘤组织具有高有丝分裂指数特征(Fig.5A),肿瘤外层有巨噬细胞存在(Fig.5B),与正常组织交界面发生纤维化(Fig.5C)。


得出结论:M5-T1肿瘤按照TNM分期,对应于T4N1M1。

 


SAHA/姜黄素在体内的治疗效果因肿瘤坏死区的程度而异


在肿瘤攻击后第21和26天,分别用50mg/kg SAHA、750μg/kg姜黄素处理大鼠两次(实验E2,Fig.6),动物实验显示肿瘤大小没有减少。



与对照组比,姜黄素处理过的大鼠,从致密性看部分部位表面较软。


姜黄素组,收集实体瘤进行组织学分析:显示有大面积的坏死,剩余结节中心部分具有肿瘤细胞密度低的特征,无细胞质染色,伴随着出血迹象和高密度的巨噬细胞(Fig.7C);


相反,来自对照组、SAHA治疗组大鼠,网膜相对应区域呈现高肿瘤细胞密度、细胞质染色、微血管完整等特征(Fig.7A-B);


与SAHA组(Fig.7F-G)和对照组(Fig.7D)相比,姜黄素组(Fig.7E-G)侵入网膜内的细胞,坏死延伸显著更高,就是表面死细胞多。



SAHA/姜黄素处理,免疫细胞的定位/密度不同


对照组的特征在于,肿瘤最初生长在网膜组织中,其小的坏死区域中存在少量细胞(Fig.8A);


而SAHA处理组,肿瘤侵袭网膜组织,其坏死区域中几乎不存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Fig.8C);


姜黄素组大鼠肿瘤组织内:在侵入网膜组织内坏死区域,以及肿瘤细胞之间的交界面,存在许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Fig.8B);


对照组中,分离的CD8+细胞主要存在于肿瘤前端(Fig.8D);


CD8+细胞也存在于SAHA/姜黄素组大鼠肿瘤组织中,但分布/密度不同。姜黄素组:CD8+细胞遍布各处,包括在坏死区周围,靠近死细胞(Fig.8E);


SAHA组:坏死区域周围几乎没有CD8+细胞,分布在未改变的肿瘤组织周边且密度大,有时在生长结节附近(Fig.8F);


免疫细胞定量显示:姜黄素组每个区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密度显著最高(Fig.8G);


与姜黄素组、对照组相比,SAHA组每个区域的CD8+细胞的密度显著最高(Fig.8H)。

 


多次姜黄素治疗减少肿瘤块并产生CD8+T细胞簇


多次姜黄素治疗与未经治疗的比较(Fig.6)在肿瘤攻击后第7,9,11和14天,给予四次注射1.5mg/kg姜黄素的大鼠与对照相比,其平均总肿瘤质量显著降低。


在肝脏、胰腺和隔膜中没有呈现转移,在肠粘膜下层、腹膜粘膜顶层仅有小量残留肿瘤块(Fig.9A);


这些残留肿瘤具有特征:在其周围存在坏死区域延展(Fig.9B-C),存在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Fig.9D);


残留肿瘤组织周围也观察到大量的CD8+T淋巴细胞簇(Fig.9E-F);


相同区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D1+细胞的分布和形态有所改变,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被局限化(Fig.9G);


与对照组转移性肿瘤比较:显示存在少量的CD8+T淋巴细胞(Fig.9H-I)以及一些单核细胞/巨噬细胞(Fig.9J);


对照组中观察到的CD8+T淋巴细胞呈球形,在处理过大鼠中观察到CD8+ T淋巴细胞呈现梭形(Fig.9K-L);


与对照相比,残余肿瘤组织显示出每个区域的有丝分裂数量显著减少(Fig.9M-N);


用抗IL6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多次姜黄素处理,产生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降低(Fig.10A),染色强度显著降低(Fig.10B),表明肿瘤微环境发生改变;


这种变化进一步证明了该肿瘤间质特征的消失。

 

没有转移的正常组织中循环CD8+T细胞数量增加


在正常大鼠胰腺中,CD8+T细胞的存在是非常罕见的。


姜黄素处理组,胰腺内没有出现肿瘤转移的一些区域,大量细胞被染色(Fig.9A中红色箭头);


用抗CD3和抗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证明是T淋巴细胞中的CD8+ T淋巴细胞(补充图S4A),其中一些具有与(Fig.9K)相似的形态。


相比之下,对照组的胰腺特征在于存在许多循环肿瘤细胞。

 


脾脏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诱导,及微肿瘤病灶


肿瘤微小病灶定位在肝脏网膜附近,具有高比例CD8+T细胞的特征(Fig.11A);


在这些结构中、肝实质表面和内部被发现的淋巴细胞都呈现Fig.9K-L的典型形态;


淋巴细胞在肿瘤细胞试图穿透正常组织的地方积累(Fig.11B),说明其具有功能性、高流动性;


与这几种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肿瘤细胞也显示出其正常形态的改变(如大小、形状)。



以为是一篇用细胞分子学方法,做中药单体的文章。可惜看到了开头,没看到结尾,自己刨的坑跪着也要跳下去。


缺点


①文章通篇是病理切片,主要集中并停留在形态学表型方面了,没有分子实验、以及相关重要标记蛋白,没有深入涉及机制。纯病理图,看完,彻底犯密恐了~。


②Paper行文也很跳跃:会出现类似Fig.8和Fig.10一起比较说事儿;看到Fig.10了又让回看Fig.6的情况,这种行文方式不推荐。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文献菌为好友,直接提问和深入交流。

报名文献精读班,每周视频学文献,请点下图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合作微信:helixlif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