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的嗅觉,依旧灵敏。
顶级大佬又传来新的动向。
几天前,李嘉诚长子、长和系主席李泽钜首次公开家族办公室进程:
“李氏家族一直于香港进行不同投资,会就于香港成立家族办公室一事制度化,管理人包括共事多年的友好同事以及家族成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
资料显示,这也将是
首个在港成立家办的香港富豪家族
。
对超级富豪而言,家族办公室几乎是一种标配。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大“
Domus
”(家族主管)以及中世纪时期的大“Domo”(总管家)。
可以理解为,富豪给自己家族找了一个“超级管家”,帮助家族进行资产配置、法律服务、慈善事业、家族治理、家族教育等。
李氏家族确实需要这么一个“管家”。今年96岁的李嘉诚,曾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2024年2月,李嘉诚以362亿美元位列2024福布斯中国香港富豪榜榜首,宝刀未老。
再厉害的富豪,也得考虑传承问题。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李嘉诚就设立了家族信托基金,不仅将上市公司股权装入家族信托,还提前规划了资产分配事宜。
在外界看来,随着李嘉诚长孙女的公开亮相,李嘉诚家族的接力棒已经来到第三代。如今,家族办公室的成立,也标志着李嘉诚家族的财富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也是一个大趋势。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香港有超过27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这个数据,是新加坡的近2倍。
更重要的信息是,
家族办公室
落地香港,意味着
李嘉诚
家族将进一步押注香港。
这不禁令人好奇,这一次李超人又嗅到了什么信号?
这不是李嘉诚的第一次大动作。
时间回到2023年6月,有网友称,李嘉诚与好友同游西湖,并喝了价值不菲的龙井。尽管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长和方面的证实,但这无疑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
拉长时间看,其实信号早已出现。
2022年10月,长实集团以46.01亿港元获得一宗位于中国香港新界的住宅用地。
同年12月,长实集团以投标金额11.61亿港元中标中国香港市建局皇后大道西/贤居里项目。
彼时,根据媒体测算,
仅
2022年四季度,李嘉诚的长实集团就在香港囤地投入149亿港元(约133亿元)。
再往前看,2022年5月份,在广州白云区的白云空港大道地块的竞拍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参与了竞标。
还有2020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将和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旗下的吉电股份组建合营公司,一起探讨电力能源合作计划,李嘉诚给出的诚意是10个亿。
此外,根据时代财经的报道,李嘉诚父子曾“爆买”长实,2020年内至少进行了80次增持,耗资超50亿港元,这是用真金白银在加码。
不难发现,纵观李嘉诚这几年的动作,有一条颇为清晰的线索:
回归。
风向悄然生变。
时间回到2015年,新华社旗下智库机构“瞭望智库”发了一篇文章,标题非常轰动:
《别让李嘉诚跑了》。
舆论汹涌,李嘉诚在内地的形象骤然扭转。这种变化背后,是李嘉诚资产布局的迁移。中国基金报曾做过不完全统计,李嘉诚卖掉的内地和香港的资产,至少已经超过2500亿元。还有消息传出,
早在
2018年底,李嘉诚旗下长和集团在亚洲的资产占比就已下降至10%。
大甩卖背后,彼时的李嘉诚正兴致勃勃地押注欧洲。
根据当时的统计,李嘉诚在英国投资已超过4000亿港元。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都姓李。
财报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