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丹山碧水,为丹霞地貌。这里既是三十六洞天之一,又是七十二福地之一。时日匆促,短短几天,重峦叠翠,杜鹃初绽,观之未足,留有念想,以待来日重游。
文/倪木兰
受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天师府住持张金涛道长的邀请,台湾太一道院黄胜得院长带领北京师范大学李海峰副教授和我,于2017年3月30日一同前往龙虎山参玄访道。
与龙虎山天师府张金涛会长合影留念(图源:倪木兰)
上午从北京乘坐高铁,傍晚抵达江西鹰潭北站,张会长即已安排好崔罗军道长前来迎接。一路上,崔道长热情地为我们介绍龙虎山命名缘由、道教发源地与发祥地的联系与区别、历代天师特别是祖天师张道陵教主的修道历程等等。江西省道教协会曾广亮副会长与办公室秦伟副主任也早在天师府旁家乡菜馆内等候共进晚餐,上清大米、蕨菜、野参、鳜鱼等等当地特色生态美食,令我至今回味不已。
天师府上下事务在张金涛会长主持下繁忙有序。人们出入养心斋向张会长请教或禀告各类事宜。在这里我有幸亲耳聆听张会长的体道之言:“行善积德,厚德载物,德能通神。道,在人身上体现为德行。很多人都会讲这些话,但做不到。一般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克制自己,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能改变本性。性格决定命,德行决定运,一命二运三德四善。”张会长和黄院长还回忆了三十年来的交往故事,两人都有志于谋篇布局,弘道海内外。张会长说:“撒切尔夫人说中国能做大国,但不能做强国。我认为,中国不仅能做大国,更能做强国。中国将以自身独特的文化而强国。我们平时做事情,格局要大,还要粗中有细,要注意细节上的严谨。另外要有亮剑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
座中时逢一位企业家弟子来访,张会长随缘自然地谈起自身对财富的理解:“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智慧,大富靠品德。”他鼓励企业家在取得物质财富上的成功之后多做善事,积功累行,济物利人,让社会财富实现良性循环流通。这位弟子听从师父之言,当即与张会长商量决定隐名捐资助学。
谈笑中途,张会长稍离斋房片刻,回来时手持墨宝相赠,我们未曾料得自己竟有此福气,连声感谢。黄院长尤其开心珍视,墨迹未干,大家劝他先把字幅搁地上晾,黄院长执意不允,自己恭恭敬敬地铺在桌面空闲处,后来令我持至暖气前烘了一烘,这才命我小心翼翼折叠好放入信封。张会长赠给黄院长的墨宝为“天师赐福”,又分别赠李老师和我“上善若水”与“道贯古今”之箴。虽然没有看过祖天师的字迹,但我目睹张会长的字,仿佛感受到祖天师的气势加持。李老师问张会长:“为什么您会想到写这几幅字?看起来正好合适我们每个人的所需。”话音未落,黄院长马上接过话头:“道法自然,如有神助。”大家会心一乐。
天师赐福(图源:倪木兰)
张会长同时兼任鹰潭龙虎山老子文化专修学院院长。这是国内首家经教育部门批准成立的老子学院,现今执行院长为李东先生。世界真小,一交谈之下,原来李院长是李海峰老师一位好友的姐夫。李院长举家入道门,从北京千里搬来龙虎山,老子学院的创办是一种新型教育尝试,为此,夫妇俩筚路蓝缕,耕耘创新,并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贤士们加盟。
与龙虎山道教学院李东院长交流(图源:倪木兰)
来龙虎山的第二天,微雨蒙蒙,我们在熊雄道长的带领下参观天师府。“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山为水骨,道为山魂。天师府第背山面水而建,门前泸溪河(又名上清河)奔流不息,伫立河边庭院,府邸宛如超级石舫。作为道教祖庭,院落庙宇巍峨井然。
头门匾额书写着大字“嗣汉天师府”,门前一对石麒麟护卫,抱柱对联应合此景而作:“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殿内供奉祖天师张道陵教主塑像等,殿侧奉祀九位女仙神像:斗姥元君、西王母、后土皇地祇、慈航道人、何仙姑、碧霞元君、九天玄女、魏华存夫人、妈祖等。大殿东侧有一钟亭,亭内置有9999斤重的元代铜钟,铜钟历经浩劫,钟钮遭人为损坏而遗失,已不能悬挂钟梁,而当今制作工艺欲使恢复原状尚有难度,令人叹慨!
中苑的玉皇殿是府内最高最大的宫殿,主殿供奉玉皇大帝神像身高9.99米。院中有10余株树龄700年以上的樟树,其中7株呈北斗七星状排列,可以推知当年手植樟树的道人的精心巧设。院内树立着元代道士书法家赵孟俯所书“玄教大宗师碑”,距今已六七百年历史,记载着玄教大宗师张留孙的弘教事迹,上面字迹稍有汗漫。此碑也让我不禁回忆起以前三次随黄院长访道北京东岳庙的情景。
继续北行,我们来到天师殿(原名三省堂),进门为照壁,上面画有太极阴阳图,两边对联曰:“道贯古今包宇宙,法尊自然驭人神”,横批“道气长存”。背面绘一自然风光图,内饰鹤、鹿、蜂、猴及花木,寓意“厚禄封侯”。祈福的游客们以各种硬币置放其间。
天师殿旁是授箓院,里面供奉着六十三位天师塑像,我们被此壮观气势震撼着,尤其是黄院长,他说从未看过在同一大殿有这么多位神像并列围绕,神气十足。与李老师最喜欢在三省堂打坐不同,黄院长整整花了大半个下午的时光在授箓院练功静坐,接受着众位天师们的神气加持。
天师府西边有“万法宗坛”,祀奉三清、四御、三官、五老等神明。龙虎山是千年道都,其中“万法宗坛”是道教祖庭的重要标志。道教正一派原有四大法坛:龙虎山“正一玄坛”、句容茅山“上清法坛”、江西樟树皂阁山“灵宝法坛”、南昌西山“净明法坛”。元代时张天师被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正一玄坛”改称“万法宗坛”,由此成为正一派唯一法坛。
张金涛会长强调“德能通神”(图源:倪木兰)
龙虎山的小罗(梓萌)姑娘也客串了一回导游,导览了陈列室、狐仙堂等景点。此处院落内植有多株桂树,特别的是这几棵桂树四季飘香,连枝干都开出花来。闻此馨香,心腑欣畅。小罗还教会我们一个独家秘笈:“掉在灌木或地上的樟树叶子可以拾起来,放在口袋衣柜等地方,具有添香除菌防蛀之效。”黄老师补充道:“神像大多是樟木雕刻而成,我平时洗手洗脸都选用手工樟脑皂。”即闻即行,我赶紧采集了一大捧新鲜樟树叶子放入书包,包内樟木香气持续数日。
第三天天气开始转晴。上午,崔道长驱车带我们参访正一观。正一观也是崔道长多年住观之所。1900多年前,祖天师张道陵教主率弟子王长、赵升在此结炉修炼九天神丹。黄老师认为,祖天师的弟子名字也好像暗含玄机一样,代表着长生、升仙。站在观门口远眺,正一观背后山峦虎踞之象历历鲜明,旁边龙蟠之象却云屯雾遮,一显一隐,阴阳相成。殿旁有祖天师炼丹井,传说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见,因将此地之名由云锦山改为龙虎山。祖天师服食仙丹而益寿延年,以九十高龄入蜀祛疫,积功累德,又以一百二十三岁遐寿登真仙庭。正所谓“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宫观地面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图阵,我们在崔道长亲身示范下都学会了行走南北斗罡步。云开日出,清风沁脾,场能加持,李老师提议,大家暂停脚步,就地打坐。崔道长担心席地而坐受凉,赶紧找来几个蒲垫。大家都好清静,心静神宁,一个多小时的打坐在眨眼间度过。之后我们移步祖师殿内,李老师虔祈,得第八十一上上大吉签,大家都倍感高兴恭喜李老师。趁此兴头,黄老师也请教如何化解我的性情起伏不定之症,于是崔道长悉心指导我如何祈请祖天师禳疾。双目静静望向神像,我努力感格着祖天师的高迈精神,期盼自己早日志诚融会高道品格。
下午崔道长带领我们来到大上清宫。大上清宫遗址是宗教建筑考古大发现,是江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等级最高的皇家宫观建筑,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为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素有“神仙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称,其规模之大属中国道教宫观之最,面积相当于半个故宫。大上清宫目前还保留有伏魔殿,殿门有封条,香客游人皆从旁侧门入内,殿正中有镇妖井一口,井旁赑屃驮碑,碑上大书四字“遇洪而开”。大家熟悉的《水浒传》开篇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邪”即与此有关。目前大上清宫正在大力复建之中。我们期盼宫观早日修好,祈请神灵护佑国家风调雨顺,百姓不再受洪水瘟疫等灾害侵扰,大家生活太平安康。
宗教建筑考古大发现——大上清宫(图源:倪木兰)
龙虎山丹山碧水,为丹霞地貌。这里既是三十六洞天之一,又是七十二福地之一。时日匆促,短短几天,重峦叠翠,杜鹃初绽,观之未足,留有念想,以待来日重游。
我老家村镇距离龙虎山百余公里,张会长热心安排崔道长驱车送我们抵家,崔道长还悉心指导我家乡村供奉神灵所应注意的事项等等。伴随我们满载而归的还有天师府所赠宝筏:《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龙虎山志》、《导读与译注》、《图说道德经》、《灵验方舟》、《悟道明理》、江西省道教协会刊物《道源教宗》、中国道教协会刊物《中国宗教》等。坐在回京的高铁上,翻开《龙虎山志》,一眼看到一个陌生文字——“仙”,我口里嘀咕:“这是什么字呀?”旁边黄院长一听就嚷起来:“嗨哟,亏你还是文字学专业出身的,这都不认识啊,人在山中,‘仙’字嘛!人不入山不成仙呀!”
获赠珍贵道书(图源:倪木兰)
张会长的随缘度人、崔道长的谦逊低调、熊道长的热情导介、罗姑娘的聪慧可人……这些殊胜道缘,让我更深地体会到“道尊德贵”的涵义,更加明白祖天师之道何以超出一家一姓、成为古今天下共同景仰之道……(编辑:若木)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倪木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