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数字货币能否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经济的支付问题,即在技术上解决高效支付、安全支付,及其底层技术的成本问题。如果数字货币的使用在效率、安全、成本上不能优于现有的货币体系,那技术再怎么玄乎都没有应用价值。据介绍,目前比特币一天转账达到二十多万笔,也就是说,区块一天需要的容量大约200M。数字货币是一个记录从发行到流转所有信息的硕大压缩包,虽然无形,却每一个都要占用一定量的容量。以人民币转账为例,假设全国每人每天只办理一个整数(一元人民币),就是十三亿笔,是比特币的6500倍,那区块的容量至少6500×200M。如果每个人每天转账不止一笔,并且每笔还有零头数字,现有的网络恐怕是不能负荷的。而目前银行体系和由银行账户体系支撑的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支付效率和成本消耗,远远优于目前支撑数字货币的技术。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如果数字货币能在技术上开发成功,同时又能为市场提供更顺畅的交换与支付效率,它会作为一种货币形态而与纸币、记账货币同时存在。也就是说,一种货币,比如人民币,可以有纸币、硬币、记账货币、数字货币等不同货币形态同时存在,它们可以在各自适应的领域和场景进行支付和结算,或全部或部分地发挥货币的各种功能。如果数字货币的特点是点对点高效安全的支付,那么它在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就相当于现在的现钞纸币,当然是在线上使用,可以代替纸币支付、信用卡支付、支票支付以及现在的第三方支付在一定领域内的支付功能。作为货币的数字货币,依然是法定货币,与其他货币形态是可以互相等价转换的。
至于一些机构发行的用于特殊领域商品交换和服务支付的数字货币,只是代价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脱离记账系统用于点对点支付的数字货币,与流通中的纸币一样,有支付功能和价值尺度功能,但没有信用创造等现代金融功能,如要实现这样的功能,数字货币必须像纸币一样进入银行的记账系统成为记账货币。货币创造、信用创造,是现代货币的关键功能,没有这项功能,任何货币形态的材质都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而这样的功能是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银行体系的账户系统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就现代金融的安全管理而言,比如反洗钱等,数字货币或许从技术上提供了一种可能,即流通中的数字货币依然可以在中央银行监管的视野内,这在纸币状态下是难以做到的。所以,货币发行的去中心化、记账的去中心化,是不可行的。至于支付的去中心化,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在纸币支付的状态下,支付都是点对点的,没有中心。
撇开偷税漏税、非法交易、洗黑钱等不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支付是否点对点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支付的效率和安全,以及支付前后用户管理资金与账户的方便与经济。现在银行体系的支付和第三方支付,从用户体验角度说,与点对点支付没有什么差别,可以说比现钞支付的效率都要高。因为现钞支付,双方还要点钞核实。但在支付环节前后,资金在银行账户上是自动钱生钱的(存款有利息收入),用户可以利用账户进行各种金融业务的操作。如果数字货币只是解决支付问题、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而交易前后的资金管理也要像现钞一样在交易后专门存到银行的账户里,那么数字货币是否能被广泛的使用就有很大的疑问了。因此,对于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还需要做更理性、科学、周全的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