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蒋少龙,
西南财经大学
袁宝华(1916年1月—2019年5月9日)袁老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享年103岁。
袁老是个老革命,建国以后长期担任国家计经委副主任、主任等重要职务,对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袁老还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说起人大,笔者是比较熟悉的。人大的老校长吴树青、老一辈经济学家宋涛、卫兴华等都曾经是《经济学家》杂志社的学术委员,也是《经济学家》杂志的撰稿人。与人大经济学院的一些教授也很熟悉,以前在各种经济理论研讨会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声影。人大名师杨志还送我两本书,《论资本的二重性》和《杨志和她的学生们》。
人大出版社出版的《袁宝华回忆录》和《袁宝华悼念集》
笔者认识袁老时,他还没有到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校长,而是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时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工作,早在1983年1月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他最早倡导在国营企业中推行经济责任制,解决“吃大锅饭”的难题。面对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管理,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1987年6月,他明确提出企业升级要从管理抓起,提高企业素质,一靠技术进步,二靠加强管理。他认为我国多数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他大刀阔斧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在探索建立我国的企业管理科学上筚路蓝缕,夙兴夜寐。
1994年4月17至21日,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年会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国家所属机关、团体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事业单位的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袁宝华、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薛昭鋆等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研究交流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做法及经验并修改了研究会章程。
笔者当时在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办的《改革时报》工作,以记者的身份参加了此次规模盛大的企业年会,并获得一次单独访谈的机会,这就是我与袁老的一面之交。
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年会之所以在四川省德阳市举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德阳是四川省的工业大市,这里不仅有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宏华石油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和上市公司。而且这里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有与安徽凤阳同时搞包产到户的广汉金鱼乡,有率先在全国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广汉向阳镇,等等。
风和日丽,川西三月好风光。在德阳旌湖宾馆,袁老与笔者侃侃而谈。
话题首先从改革谈起。袁老开门见山的说,1994年是十几年改革以来改革措施出台最多的一年,目的就是要转换企业机制,推动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一个有力的竞争环境。当然,要真正搞好搞活国有企业,其外部条件还需要继续改善。尤其是在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要防止一些执法部门以权力进入市场。企业自身则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上面。当时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甚至停产、半停产的状况,中央对此十分重视,并把它与农村工作一起作为全国的两个重点来抓,但仍有一部分企业结构调整不甚理想。随着宏观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些企业还会出现新的亏损甚至破产。因此,所有企业都要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面上企业继续深化贯彻《企业法》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把企业的各种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实处,为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同时,中央将选择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以便取得经验,加以推广。
针对当时不少经济主管部门的领导、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特别是政工人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案、措施及操作方法不甚了了,对税收、财政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方案所涉及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熟悉的情况,袁老认为最紧迫的的任务就是要在企业广大干部中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知识,否则在实践中就容易出现口头上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满脑子想的和实际做的却仍然是过去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或者把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的理解为搞资本主义。如果那样,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进程,就有可能走弯路,甚至于事半功倍。
作为中国职工思想政治研究会会长,袁老十分强调要以改革的精神改变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对笔者说,新时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把民主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或基本手段,切实研究如何让职工在企业成为真正的主体,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落实。如果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要处理好“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的关系。“新三会”和“老三会”各有各的作用,谁也代替不了谁。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较好形式,这一点已写进了《企业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丢掉中国特色,应当把民主管理搞得更好。尤其是在改革攻坚阶段,更需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每一项改革的意义、内容、步骤、措施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向广大职工讲清楚,增强他们对改革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说教式”的。企业负责人或政工人员要真正关心职工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善于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理顺情绪,以保证社会稳定和改革顺利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当灭火队,而要防患于未来,,要及时反映职工的呼声,伸张正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一项建设性的工作,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才会真正有生命力。
当年《改革时报》刊登的袁宝华访谈录
袁老博学多才,他还与笔者谈起著名哲学家任继愈的《重读(天演论)》(载1994年4月4日《人民日报》)。他说这篇文章谈古说今,呼呼人们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安不忘危,方能免遭危殆。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要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思想,真正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袁老一语中的,他指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观点,是贯穿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发展历史的一条红线。过去的历史证明,凡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就取得成功,反之则会遭受挫折。但真正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并非易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曾经出现过这个“热”那个“热”,但该“热”的没热起来,不该热的却“热”得烫手,原因就在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对立起来了。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袁老高屋建瓴,其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民主管理的经济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包括袁老这些与笔者谈及的的管理思想,已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于2005年推出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项“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就是以袁老的名字命名。这是为了推广企业管理中的新经验,表彰在管理创新中涌现的优秀人才。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每年都要经过严格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对2-3名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于"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这是中国企业界的管理最高奖。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称,袁宝华是他最好的“启蒙老师”。
笔者与袁宝华孙女袁娅合影
2020年5月,《袁宝华悼念集——纪念袁宝华逝世一周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年过去了。袁老当初与笔者谈笑风生,至今仍言犹在耳。可惜斯人已去,其风范长存。袁老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