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山法院在新年来临之际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亮点工作。截至12月27日,中山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万余件,同比下降;办结案件10万余件,同比增长。法院通过优化涉港澳审判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司法合作,提高涉澳纠纷化解效率。同时,中山法院制定“工改”裁判指引,支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中山法院将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提供司法保障。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山法院受理和办结案件数量统计
截至12月27日,中山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2万余件,同比下降;办结案件数量也在增长。
关键观点2: 优化涉港澳审判工作体制机制
中山法院通过创建机制如“坦澳相融”“坦港相融”“法侨共建”,助力高效化解涉港澳纠纷。
关键观点3: 制定“工改”裁判指引
中山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办理低效工业园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相关纠纷案件的工作指引》,支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
关键观点4: 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
中山法院深入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方式如“先判交地”,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关键观点5: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
中山法院主动融入中山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推进多元解纷系统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正文
新的一年来临之际
南方都市报整版报道
回望2024年
中山法院
以审判工作现代化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亮点工作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7日),中山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0631件,同比下降4.54%;办结案件108243件,同比增长7.07%。审判执行质效持续向好,存案系数全省排名第二,执行工作8项重点指标全省第一,获得39项市级以上表彰。法院服务“1+6+N”工作体系和“工改”入选“中山改革30项典型案例”。在南方都市报社、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中山分院)主办的“实干惠民生解民忧 共建强美治新中山”——第二届“中山‘百千万工程’”“市民点赞”优秀案例展示大会上,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良法善治助力纠纷源头化解”,高票获评2024中山“市民点赞”优秀案例。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一张张信任的投票,背后承载着中山法院护航发展的力度、破题求进的勇气、司法为民的坚守。今年来,中山法院积极服务粤港澳法治协调发展大局、全力支持中山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实践。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今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东西两岸加速缝合,与深中通道同样在紧锣密鼓推进的,还有中山和深圳两地法院共同搭建的司法领域合作交流“深中通道”。司法领域这条“深中通道”,构想始于2022年。深圳法院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对标先进,当年中山中院就出台《关于为中山与深圳一体化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实施方案》,全面向深圳学习。经过近两年实践,深中跨区域司法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目前,中山法院办理涉外涉港澳委托送达、调查案件44件;中山市第一法院与深圳法院互相委托送达案件161件、协助执行1365件。不断提速的司法合作“深中通道”,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的积极探索。实际上,在大湾区范围内,随着跨境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内地与港澳的跨境纠纷类型也日渐多元。中山法院不断优化涉港澳审判工作体制机制,特创“坦澳相融”“坦港相融”“法侨共建”等机制,助力高效化解纠纷。
▲6月6日,一起租赁纠纷和解,成为通过“坦澳相融”机制调解的第一个成功案例。“谭会长,这个涉澳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请你协助调解!”今年6月,中山市第一法院坦洲法庭邀请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会长、法院特邀调解员谭东汉,对一宗涉澳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谭东汉通过电话耐心劝解,30分钟后,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这成为坦洲法庭与澳门中山坦洲同乡联谊会全国首创“坦澳相融”共建机制以来的第一个成功案例。瞄准“痛点”靶向发力,中山法院一系列举措切实增强了湾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今年11月,中山中院发布的《中山法院涉澳纠纷化解司法审查报告(2019—2024)》显示,2022年开始,中山法院涉澳案件数量连续大幅下降;2024年1月至10月,中山涉澳民商事案件数量减少到291件。与此同时,中山法院的司法协助质效显著提升,5年来,中山中院认可与执行澳门民商事判决平均审理周期从490天缩短为33天。
“现在开庭。”今年3月,一起行政处罚案件的庭审旁听活动在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举行。庭审现场有近70名来自中山各镇街的听众——他们是镇街分管“工改”的领导班子成员及执法工作人员。旁听的目的,是通过真实案件提高“工改”综合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庭审现场
“工改”是中山一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也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胜负手”,更是中山推进“百千万工程”这盘大棋的关键一子。涉“工改”案件主要集中在企业搬迁腾挪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租赁纠纷、行政诉讼等领域。为集中优势力量,中山法院在立案、审判和执行环节加强审查识别,组建专门审判团队负责此类案件审理,由具有审理涉土地纠纷类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承办人或审判长,推进涉“工改”案件的审判执行。12月25日,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办理低效工业园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相关纠纷案件的工作指引》,成为近年来中山法院依法服务“工改”,统一裁判标准,发布典型案例,持续发力支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改革的又一重磅举措。近年来,全市法院妥善审结了一系列标志性案件。比如东区街道九亩湾工业区项目升级改造范围的白沙湾村委会土地财产损害赔偿纠纷系列案,一揽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力促全市最早获批“村企合作+单一主体归宗”项目。审结黄圃镇大岑工业区系列案,促成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628亩土地以“零纠纷”完成土地整备,保障连片整合用地面积最大的“工改”项目。在诉讼中,当事双方围绕案涉土地收回后的经济损失赔偿等问题往往存在较大分歧,但项目落地往往“等不得”,为此,中山中院创新“先判交地”工作方法。在审理西区沙朗8万平方米涉“工改”土地租赁合同纠纷案中,二审期间各方当事人矛盾较大,可能延缓案涉土地的开发利用。中山中院找准突破口,对于双方解除合同、收回土地等均无争议事实,采用“先行判决”方式将案涉土地优先交付“工改”,赔偿问题后续处理,以法律手段助力项目落地加速。
守护正义 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
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的核心宗旨。近年来,中山法院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不断实践、创新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深入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让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2023年,中山中院印发《关于开展马锡五审判方式新时代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传承红色司法文化中一切为了人民、注重调查研究、就地化解纠纷、追求案结事了、倾听群众感受的精神内核,落实“老百姓到法院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来走程序的”。今年1月,中山中院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提升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中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万春任组长。中山中院聚焦制定了6个方面、20项任务的创建工作“施工图”,细化后的“任务书”在7个中心法庭“上墙”公示公开,3个人民法庭作为首批重点培育对象打造标杆工程。▲法官贴近群众,普法零距离。
与此同时,中山法院全面落实“人民法官下村居”,与多部门共建“村庭所”联动机制,设立“法润乡风”乡村振兴法律服务工作站,今年深入村居开展巡回法庭97场。以制度保障为支撑点,以下沉一线为落脚点,中山法院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亮点纷呈,1-11月,中山7个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21888件,同比下降15.36%,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成效持续明显;办结20114件,结案率为91.90%,同比上升9.14%。值得一提的是,中山法院主动融入中山市“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多元解纷系统工程建设,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深做实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成功调解案件51428件,同比增长41.74%。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持续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现场会上,坦洲法庭获评全省先进典型。
“中山迎来了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深中‘六个一体化’不断推进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市法院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以审判工作现代化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山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司法保障。”中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廖万春表示。
中山中院编辑部
一审:郑世鑫
二审:王 念
三审:罗嘉浩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