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张大春谈“作文”:现在的孩子,脑子里动词太少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1-25 17:05

正文


温馨
提示
1. 本次活动,每人只能领取一个红包。
2. 红包发放时间是1月23日-1月27日期间每天8:00至23:00,每天一万红包送出,先到先得,发完即止。


作为一名专业小说家,张大春担心在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积习渐久,“日后华文世界不会有好的作家出现”。(理想国供图/图)”


全文共 3464 字,阅读大约需要 7 分钟。

  • 高分作文的路数,多半就是“颂”。孩子在启蒙阶段,到他日后一辈子都不写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写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 我担心的倒不是出版业要垮掉,而是我们的好奇心跟满足之间迅速的取得——也就是说,他对这个有兴趣,马上一刷屏,答案就来了。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微信号:nanfangzhoumo



大约从2007年出版《认得几个字》开始,台湾文坛的领军人物、著名作家张大春就在自己小说创作的本业之外,花了特别多的心力关注整个社会的语文教育。


起初是为了教自己的一双小儿女张容、张宜识字,但原本理应驾轻就熟的工作,却让张大春发觉自己未必真正知晓和懂得这些字词背后的故事和所含藏的丰富文化,慨叹“穷尽人之一生,恐怕未必有机会完完整整地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千万次的某个字认识透彻”。


于是,他特意挑选了近百个汉字,在适切的疏解之外,更兼及深广的历史文化背景,希望让孩子们有更闳远的视野,从小涵养出对汉字更为深刻纤敏的感觉。


现在,十年之后,当年的小儿女也已长大,认字不再是他们的困惑,取而代之的却是同样困扰大陆和港台中小学生的问题——写作文。而比起当年陪伴孩子从头学认字时的欣快,作文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却让身为小说家的张大春大为光火:让教师、学生、家长都倍觉头痛的作文完全是“附和题目”思维下的产物,根本无法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更谈不上引导学生透过写作能力的训练来实现自主人生的追求。


在张大春看来,作文是作文,文章是文章,前者不过是升学择业的敲门砖,大多用后即弃,而“写文章,是一辈子的能力”,练习写文章,根底上是“培养一种随身携带的能力”。甚且,作为一名专业小说家,张大春更担心在这样的作文教育的熏染下,积习渐久,“日后华文世界不会有好的作家出现”。因此,他这回以38篇专文、45篇例文来为莘莘学子讲述文章与说话之道。


2017年初,张大春携新书《文章自在》来到北京,与北京的中学生、一线语文教师以及青年作家共同探讨“作文这件事”。

(以下为张大春口述)


1
海峡两岸最统一的事情之一,是写作文

应试里能够具备最大的甄别弹性的,可能就是作文。一个人多拿10分,多拿5分,至少在台湾来讲是相当具有影响性的。


学生们大概从8岁开始写作文,18岁以后进入高等学府,可能就不写作文了,而且可能一辈子都不写作文了。但这十年之间的写作胃口却被弄坏了。怎么弄坏的?就是你来了题目,我就开始揣摩,第一要揣摩出题的考官,他希望我写什么,怎么样才能迎合他的意思;第二是揣摩批改的考官,他们怎么想,他们会认为我怎么写能拿高分。


所以海峡两岸最统一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在8岁到18岁之间让一个孩子习惯于揣摩他人心意,并且发挥变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有时候想起来有点毛骨悚然。


台湾在各级的所谓的升学考试中,大概采取的就是这个思维,孩子要去想什么是合宜的想法,什么是取分的想法,什么是能够拿到功名的想法,什么是大人们主流的意见。有的时候不免会有一些才华高越的小朋友们,他有特殊的修辞技巧,丰富的语料,还有一些组织章法清晰的路数,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我还看了一些,特别是大陆出现的满分的,或者是顶级分的作文,那文章我也写不出来。


可是看起来他的路数,多半就是“颂”,我称之为风雅颂的颂。就是高质量的作文多半来自颂体,孩子在启蒙的阶段,到他日后一辈子都不写文章的那一刻,他所有写的作文,都是揣摩他人的意思。


我认为这样的文化教养,在根本上出了极大的问题,可能我们在整个过去的作文教育,包括海峡两岸的中小学,一直没有判断或者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有效率地培养孩子自己产生知见,而且能够训练思维或者辩证的习惯,那是不是就可以让命题作文这件事情稍微往后退一步,也就是让命题作文退场,让应试作文离开真正所谓的文章的世界。


2
很重要的是平常的说话

我从我的孩子进了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以前,因为我对古文字有兴趣,所以我经常想办法把个别字形象化、生动化的编成故事,然后告诉他们。但是到了大概三年级,他们开始写作文,写作文我不教的。我只有两招,第一招我说你每篇作文拿给我看,我不看你的意思,不改你的思想,也不评论你的想法或者情感,我只改你的错字。他们两个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哥哥张容想开了,说不对了,四年级了,你不可能不看我思想。事实上这也是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看我的作文、日记、周记,我都让他看,为什么让他看?他说他只看错字,他也始终确守他的承诺,从来没有对我的思想或者意见有任何看法,就说哪里有错字。所以我信守这个传给我儿子。


我们家孩子跟父母对话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每天在饭桌上,或者其他一起共处的时间,是不断讲话的,这个训练从他们上幼稚园开始,一直到他们不太愿意跟我们讲话为止。


他们从来没有在任何求学阶段,被选为写作文的代表,作文分数大概在比较好的程度。


有趣的是,有一天我忽然发觉,有一个杂志向我的女儿邀稿,向她邀稿之后她也不想写,她母亲就逼着她说人家向你邀稿,写五篇书评,我看五篇书评吓一跳,我以为是专业书评家写的,结果是她妈开车载她的时候,在路上她用手机打的,打了五篇书评。真正的缺点显现了,每一段统统都是逗号加一个句号,标点符号没人教,她在学校也不好好学。但是表达意见之清晰,举证之明朗,而且在议论分析条理上没有瑕疵,我吓一跳。


我不是吹自己的孩子,毕竟他们离写文章的人差得太远,可是我相信他们之所以能够那么清晰,那么条理分明的表达,很重要的是基于平常的说话,跟他沟通的时间要长,面向要广,而且无所不谈。


3
最常用的动词是“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