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描二维码,观看纪录片《【新日本风土记】秋叶原_日字》
up by 秋パパ
对于看着动漫作品成长的一代人而言,「秋叶原」应该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名字。
这个世界首屈一指的电器街,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二次元文化。密密麻麻的店铺与大厦间永远充斥着新鲜的面孔、不停变换的看板和各式各样的动漫周边,狭窄的街道被时代的梦想与欲望塞得满满当当。
而抛开观光客眼中的热闹表面,维持着秋叶原的运转和日常生活的「秋叶原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眼里的秋叶原,拥有怎样不同的意义?
被秋叶原的魅力吸引的外国人
漫画、cosplay、游戏、电子产品……怀着不同兴趣来到秋叶原的外国游客,已达到每天40万人之多。
而被这异次元般新奇的文化吸引而决定留下来的,也不在少数——来自智利的Tamara就是其中的一个。
两年前,21岁的Tamara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只身来到了东京,如今是一名在秋叶原接待外国游客的女仆向导。
她对秋叶原了如指掌:从电子中心的历史、可以cosplay的动漫专门店到人气的女仆咖啡,Tamara已经成为了外国游客了解秋叶原的重要媒介。
高中时因为自己的爱好受到了同龄人的欺凌,而在那时拯救Tamara的,正是秋叶原。在这里,任何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
「当穿上这身女仆服装时就像大变身一样,和从前的那个我完全不同了。能在这里发现新的自我,真的非常感动。在智利,这身装扮多半会被另眼看待,而在秋叶原,无论什么样子都是能被接受的,这就是秋叶原的魅力所在。」
虽然来日两年都未能回家,生活开销也颇为艰辛,但因为能在秋叶原,Tamara依然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开创电器街辉煌历史的「二代目」
如今作为动漫圣地而闻名的秋叶原,其发源其实是常年经久不衰的电子产品行业。而从上世纪开始便支撑着秋叶原并开创其辉煌历史的,正是这一批还在经营当时的电子老铺的「二代目」传人们。
这张照片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1951年,复员兵拉着牛车前行,其前方正是刚创立不久的「无线电中心」。正因有了先代人的辛勤劳作,才有了当年乃至现在的繁荣景象。
1945年,当时的秋叶原区域还是一片遭战乱损毁的废墟。由于站台周边交通相较便利,开始出现了贩售无线电收音机的露天摊位,能收到音乐和欢笑的收音机,也成为了当时饱受战乱纷扰的民众为数不多的乐趣来源之一。
因为自己买零件组装收音机的价格仅为直接购买的三分之一,贩卖收音机零部件的行业也开始在秋叶原兴起。
也是从这间小小的店铺里,八卷先生的父亲开创了秋叶原的一部分。
而令秋叶原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当为商户之间制定的无形规则:不同的店铺里,绝不售卖同样的商品,各有自家特征。不管是计量仪、连接线、半导体,都能在这五脏俱全的50家小小店铺里,找到它的专门地。各家各户墨守规则、共存共荣,一起创造了秋叶原的繁荣发展,而这份传统,也被他们的后代继续传承。
比如一台年代久远、早已失修的音响。在八卷先生的帮助下,先后找到真空管、压缩器和半导体的职人商店,找到早已停售的型号、经友邻介绍找到他店的藏品、通过专人使用替代品等等。
通过秋叶原二代目们的协力相助,这台古老的音响又焕发了新生,开始播出美妙的音乐。
这种独特的成就感、继承传统的职人精神与互帮互助的友好氛围,也是秋叶原的魅力之处。
数码达人、产品收藏者
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曾诞生了超频的世界纪录。
电脑的超频,就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者的超频方式将CPU、显卡、内存等硬件的工作频率提高,让它们在高于其额定的频率状态下稳定工作,以提高电脑的工作速度。这种非常考验硬件、动手能力与智力的竞技,几乎可以称作电脑界的F1赛车比赛。
竞技的内容就是,如何将指定的CG动画在最短时间内保证速度与高画质,一般而言,这样的一段CG需要15秒。
而在曾经的世界记录创造者村田的设定下,加上使用液氮冷却,轻松地演示出了9.14秒的好成
绩。
对于日本超频世界冠军之一——清水贵裕来说,秋叶原是「寻宝的地方」,总有好东西在等着他。
要买到最好最新的电子硬件,当然还是要来秋叶原。
二次元产业的经营者
所谓的「秋叶原」,其实是指千代田区的外神田一带。
明治时代起,饱受火灾之苦的神田街的人民为了受到神明庇佑,在那里建造了灭火神「秋叶大权现」的神袛。
为了迎接秋叶大神的到来,便将那一带称作「秋叶之原」,而这个称呼也在明治23年时被地铁站名正式采用。
而秋叶原站前这一栋8层的大厦,也有着与其同样古老的历史。
开满了女仆咖啡厅、漫画喫茶店、卡牌游戏店的大厦,它的主人是已年逾古稀的小暮先生。
小暮先生的父亲在战后买下了这片土地,小暮先生则在其上修成大厦,以收租金为生。在几十年的变化中,店面也几经更替,逐渐变为了现在的模样。
对于开在其中的女仆赌场、卡牌游戏店的店主而言,秋叶原的包容力是他们最为印象深刻的。
「这片街道允许自由的发展和生长。」
「各种新事物、变化和不同的想法都能一并接受,这里拥有包容的土壤。」
呈现这种包容力的,还有秋叶原独特的出租小隔间。小小的玻璃格子里塞满了价值不菲的小物件,既能为孩子找到心爱的手办,也能为中老年收藏者发现全新的复古电子产品。
秋叶原繁盛的玩具需求,还曾经拯救了泡沫经济中的町工场。大量的玩具零部件与周边生产,使秋叶原成为了玩具产业的支撑力量。
地下偶像
除了脍炙人口的国民偶像AKB48等,在秋叶原,还有这样一只秘密的偶像力量——地下IDOL。
这些几乎不正式出道的女孩子们,每天在小小的场地里为数量有限的粉丝们卖力演出。这种与偶像们前所未有的亲近感、和能全身心参与演出的共同感,也使地下偶像们俘获了相当数量的忠实粉丝。
Chiro就是地下偶像的忠实粉丝之一。8年前来自地方的Chiro在求职屡遭失败的时候,遇到了黑濑Sara,这位认真而可爱的地下偶像。
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成为地下偶像的中心人物,Sara的热情和努力无时无刻不感染着Chiro。
和偶像的相识仿佛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她的存在,能让自己找到生活中前进的方向。
他决定再次开始当年放弃的求职之路。
谢谢你,Sara酱。
谢谢你,秋叶原。
秋叶原的孩子们
秋叶原并不是游客的专属地。在热闹的秋叶原和不断加快的商业区域背后,还有这些孩子天天来上学。
即使是一间规模不大的小学,也有在其间成长的孩子们。
丸尾先生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并在秋叶原生活到现在的元老级人物之一。他坦言,「真希望能有孩子能看到自己这样的老头子后,也能有想保护这里的传统的想法。」如今在秋叶原的住民,已经比50年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与丸尾先生当年一起毕业的、土生土长的秋叶原人,如今也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守护着秋叶原。位于高楼大厦间的这家老铺食堂便是其一。
几十年间一直为秋叶原站前的神田青果市场提供美味平价饭食的食堂,在市场消失后,其消费主力从市场的商贩,变成了现在的IT战士。
「食堂的宗旨是不变的: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提供填饱肚子的食物。」
同样,在热闹的女仆咖啡店旁边,静静开着一间有130年历史的竹帘老铺。
作为4代目传人的田中先生,自幼起便在秋叶原的这一隅,默默守护着这份无人继承的传统手艺。
除了本职工作外,每年纳凉大会前,他会作为负责人之一,到每家合作处收取大会捐款。
这份用长年合作积累起来的信赖,随着秋叶原住民的减少以后将何去何从,这也是秋叶原老住民的担心之处。
纳凉大会前,秋叶原的商户负责人们聚集起来商讨准备事宜。为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他们特意准备了英文海报,也在考虑中文版的制作。
传统与新事物共存,科技与幻想并立。
不管是在这里出生的人,还是被它吸引而来、成长扎根的人,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归属地:秋叶原。
阿里酥 / text
【点击关键词,直达往期精选】
枯山水
/
樱花入魂
/
是枝裕和
/
增田宗昭
/
茑屋书店
beams/
昭和颜
/
日本酒
/
山口组
/
庵野秀明
/
脑洞
现代霓虹艺术力
/
小野洋子
/
天明屋尚
火花
/
上田义彦
/
冈崎京子
/
树木希林
杂志研究所
/
J-POP进化论
/
日式笑点
/
富士山攻略
工匠达人
/
喫茶店
/
字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