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乡愁如歌,
那个遥远的地方是否还有山温水软的江南?]
——题记
“去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时光叫故乡。”民谣低吟浅唱。那满眼无垠的青葱是君山的翠绿,那满口的甜蜜是孩童心底的无知,那幢老屋是逝去的童年,满心的疑惑还没有答案,一纸素笺,倾诉衷肠。
诗人笔下的四月天,温柔而又生机盎然,阳光空灵地在春的光艳里轻舞,透过山上层层叠叠新绿叶片的缝隙间,在青石小径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君山不很巍峨,坐落在南河畔。最喜欢在一个有阳光的清晨,沿着蜿蜒的山间小径,清风拂面,绿叶入眼,阳光轻洒。到了山顶,拂一身薄汗,聆听沉重而又绵长的钟声,看来来往往的信徒燃香拜佛,磕头虔诚地双手合十。望向山下大片大片的绿,没缘由地大喊一声,只听得声声回响,眼底便只留笑靥,只留童年的纯真与懵懂,我还不懂什么是乡愁。
每个小孩都有一个爱吃糖画的理由——一块白玉石板,一个小铁锅,一个转盘,还有黄澄澄的红糖。心情忐忑的站在转盘前,双手合十地盼望指针指向凤凰。尽管每次都不如愿以偿,但是看糖人叔叔舀出一勺红糖,那有温度的甜香就散开来。像泼墨山水画一般,扬扬洒洒,最后拿竹签一摁,刀柄一顿,一个栩栩如生的糖生肖就做好了。每次我都小心翼翼的抿着吃——这些生肖也会疼!有时好心的糖人叔叔也会给我做凤凰,很大的糖凤凰一直甜到心里。一幅幅糖画沉淀了我的童年,也让我隐隐地浸染了几缕乡愁。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在不久以后离开了故土。待我回去时,再次走过我家的江南小院,只有满屋披麻戴孝,和安睡在漆黑的、油亮的棺材里的奶奶。我的童年,并着那江南小院,一起消逝。可我又忽而怀念那人、那事、那屋。我像是风雨中的残荷,心中唯一的彼岸也只有这片我成长的故土了。每逢佳节,我特别期盼回家。我有一百个不喜欢成都的理由,但我无法不爱我的故乡。故乡可以不繁华、不很大、不发达,但有我依恋的那座青山、那根糖画、那幢老屋……
从幼时的懵懂青涩,到现在的多愁善感,我一直在寻找心中的彼岸。漫漫流年,我渐渐懂得,只有故乡,那片哺育你的土地才是一个人心中永远的家园
。
独坐心中的江南小楼,半炉香已然燃罄,内心早已行尽风日溪山,却又这般安静淡然,人世风光虚实相生,不承想,隔了朝代时空,亦会有这般乡愁。我爱故乡江南草长莺飞的绿意盎然,亦爱她斜风细雨的温婉。在这简朴的岁月中,忘记了流年转换。这些年的迷茫里,多少次搁下山水楼台,放下内心宛转的情思,在这风雨摇曳中找到心中的彼岸。我懂了,我的彼岸是这山温水软的故乡江南。
在这狂风暴雨之中,我是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回首那烟雨小楼,那斜风细雨的江南。我不曾懂得珍惜浮华的亭台轩榭,尘世的繁华喧嚣,但我听懂了彼岸故土的召唤,痴痴地爱着我山温水软的故土江南。
携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携手之人未至,终老的城我已找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