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大气网
中国大气网是大气行业专业门户网站,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大气问题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深度的大气研究网上专题、资讯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DeepSeek下周开源5个代码库#,每 ... ·  3 天前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22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大气网

VOCs治理势在必行 短板亟需补齐

中国大气网  · 公众号  ·  · 2017-11-05 00:01

正文

 文章导读


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如今是影响很多地方空气质量的最为重要的污染物,而VOCs作为二者的前体物,对其治理势在必行。


来源: 《环境》 作者: 梁光源


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如今是影响很多地方空气质量的最为重要的污染物,而VOCs作为二者的前体物,对其治理势在必行。但VOCs来源广泛,治理技术众多,监测体系也不完善,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


治理技术五花八门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广东后,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更愿意花钱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了,但是,我们最担心的是,花了钱却达不到预期效果,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中山市某家具行业负责人说,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加码,VOCs治理市场逐渐打开,新的VOCs治理技术不断涌现,在鱼龙混杂的科技市场中,企业难找到合适的VOCs治理技术。


“VOCs成分复杂,市场分散,涉及行业广泛,没有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企业需根据工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处理技术,即使选择对了,也不代表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继续摸索相关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及长效管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治理相比较, VOCs污染物种类繁多,组成成份更复杂,其种类包含有烃类、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氰类等,即使同一物质,由于份量不同、浓度不同,所需技术路线也不一样。


目前,VOCs治理控制技术五花八门,涉及10多种技术及组合技术。 总的来说,大致可分为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两大类,回收技术包括吸附技术、吸收技术、冷凝技术、膜技术,销毁技术包括燃烧技术、光催化降解、生物降解、等离子体技术等。 而据清华大学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所采用的VOCs处理技术主要以吸附、催化燃烧、生物处理为主,这三种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8%、22%、15%。


此前,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曾随机对广东首批1411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中的631家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发现,使用活性炭吸附的就有215家。“ 在适宜回收VOCs的情况下,吸附技术是一种比较经济的选择,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但许多中小企业选择吸附技术是看中其建设成本低。”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说,由于活性炭价格比较高,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常年累月都不更换,处理效果大打折扣,到最后为零。


“理论和实践往往会有很大差距,有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引入活性炭吸附+脱附燃烧技术,结果发现该技术并不够成熟。有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治理VOCs,其采用的治理技术成熟与否还需要时间检验。”东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相关人员说, 不同类型的化合物性质各异,大多数行业的VOCs又以混合物的形式排放,因此采用单一的治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想要的治理效果,通常情况下需要采用多种治理技术的组合,才能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 “不少企业在引入处理技术后才发现,并不能对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实现完全收集,不得不重新开始选择。”


“我们要求所有VOCs排放企业都要使用组合技术处理污染物,这样能杜绝企业为节约成本而不及时更换活性炭,摆样子应付环保检查的行为。”东莞市道滘镇环境保护局一位副局长说,采用组合技术后,即使前期活性炭吸附失效,后期的处理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VOCs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企业使用活性炭的台帐,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企业是否有及时更换。”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比如作为VOCs排放重点行业的制药行业,产品往往会涉及到商业机密,治污企业一般不愿意向治理装置供应商提供产品配方,这也导致部分供应商为完成业绩需求,会根据企业的意愿而胡乱推销处理技术。


“技术要求高低取决于客户。如果企业客户环保意识不强,仅为应付环保部门的检查,那么就不存在技术门槛,小型治理公司都可以把现场做得像模像样。”广州市某VOCs治理公司说, VOCs治理涉及石化、化工、印刷、涂布、喷漆、制革、制药等众多行业,行业的参与者众多,水平参差不齐,既有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跨国公司,也有经验缺乏的入门者。 “VOCs治理行业要垄断也不容易,市场完全开放,各家治理装置供应商凭借自身的技术、策略来获得竞争优势。”


“油改水”改革遭遇困难


数据显示,18%的VOCs是由传统溶剂型油漆排放产生 。而水性木器漆的VOCs排放量,仅占油性漆排放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国家及行业对水性涂料的呼声很高,但大多数企业也还只停留在观望层面,不少行业响应‘油改水’号召,只是为了在追逐行业趋势上不落于人后。”采访过程中,不少家具行业向记者说起水性涂料在推广中遇到的困难,说得最多就是成本问题。


据介绍,油性漆替换成水性漆,需要从研发、生产设备、人员等进行全面改造,所投入的成本非常巨大,且还不一定就能成功运用于市场。 以曲美家具改造为例,早在2014年,该公司就宣布企业全线启 用水性漆,潜心研发技术两年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对外表示,仅改造筹备工作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现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并不能马上大规模投产。“与油性漆相比,水性漆的环保性更强,不过它的饱和度、硬度、丰富度等不及油性漆。”


“大部分大型家具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油改水’,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成本及利润之间找不到平衡点,就会出现倒闭或者干脆退出市场。”东莞某家具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市场很难要求所有家具企业都使用水性漆,毕竟水性涂料技术和施工的局限性让很多企业不敢将水性涂料付诸于日常生产,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主营油性漆的现实,毕竟企业要赚钱才能活下去。


目前,国内水性涂料的占比仅占5%左右。据业内专业人士介绍,20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水性涂料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而且把它应用于木器方面,到1980年在丹麦正式将水性涂料商品化。而在我国,水性木器漆的产业化道路每月聚焦22一直比较艰难。水性木器涂料从兴起到现在,就算是国内最早涉足的知名涂料企业也难成大器。1995年,德国都芳涂料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推广其在欧洲已经成熟的水性木器涂料品牌,虽然产品环保性能好,但由于价格较高,加之中国应用水性漆的大环境尚未形成,造成产品水土不服。1996年,山东亚力美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生产水性木器涂料的企业,但在2000年衰退。深圳漆宝化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冲入水性漆市场,称产品解决了水性漆的质量和成本问题,但时至今日市场反应一般。2014年,东莞大宝漆开始进入水性漆市场,并同步研究。


“水性木器漆目前在家具行业利用率不高的原因,除了水性漆的性能指标不如油漆及价格高以外,我认为还存在标准制定不严的问题。”北京家具行业协会会长何法涧说,国家标准不像欧美那么高,这让一些假水性漆有了可乘之机,对真正使用水性漆的家具企业产品质量造成伤害。


“水性漆家具市场还需要一个培育过程,现在使用水性漆的产品都无法涨价。如果得不到政策扶持,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在一个平台上。”东莞某家具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虽然环保部门在对喷涂业的无组织、无处理排放进行大规模的整顿,而且力度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整改或关停。“这对守法、创新的企业是不公平的,最终会使创新企业的投入变成负担,失去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很迫切地期待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监测体系亟需完善


“各地VOCs治理政策、标准、方案的出台实施,将催生巨大的VOCs治理、监测和第三方服务市场。初步预计,近3年仅VOCs治理市场将达1800亿元。” 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VOCs种类多(最为常见的有300多种),涉及到的行业和企业数量多,排放条件复杂,监管非常困难,监测、检测已经成为目前制约VOCs治理的一个关键业务。“‘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VOCs排放总量要下降10%以上。而要落实完成VOCs排放总量下降任务,除了加强治理外,还必须重视监测,尤其是在线监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