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兵团零距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小米汽车诚招授权服务伙伴,邀您携手共赢 ·  8 小时前  
姑苏晚报  ·  好消息!事关新能源汽车 ·  21 小时前  
比亚迪汽车  ·  比亚迪陪伴小张和老张的温暖回家路 ·  5 天前  
比亚迪汽车  ·  比亚迪王朝1月销售130030辆,同比增长4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兵团零距离

定日县6.8级地震丨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

兵团零距离  · 公众号  ·  · 2025-01-09 07:35

主要观点总结

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表示,定日县'1·07'地震救援工作已转向安置和重建阶段。政府正在监测预警震情,全力搜救和救治受伤人员,安置受灾群众并提供冬季保暖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加快灾情核查和重建工作。日喀则市长王方红表示,目前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设立了多个转移安置点并转移了受灾群众,无游客伤亡。同时,展开了灾后心理建设和娱乐活动,并帮助搭建帐篷和安装床等安置设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地震救援工作已转向安置和重建阶段

洪力表示目前灾区工作已由紧急救援转为群众安置阶段,政府正在全力搜救和救治受伤人员,做好安置和保暖工作。

关键观点2: 灾区搜救工作已基本结束

王方红表示,人员搜救工作已经全覆盖、无盲区进行,并已搜救被困群众407人,目前搜救工作基本结束。

关键观点3: 设立多个转移安置点并转移受灾群众

为了安置受灾群众,政府在灾区设立了187个转移安置点,并转移安置了4.65万人。

关键观点4: 展开灾后心理建设和娱乐活动

在安置点,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展开了关于地震灾害及灾后心理建设的问题的讲解,并赠送玩偶熊、表演节目,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阴影。

关键观点5: 救援人员帮助搭建帐篷和安装床等安置设施

在安置点,救援人员不仅帮助搭建帐篷,还帮助安装床等生活设施,以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正文

西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洪力8日表示,定日县“1·07”地震震后救援搜救工作已转为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下一步自治区将持续加强震情监测预警,继续全力搜救,不落一人,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入夜冬季保暖取暖工作,防止次生灾害,全力加快灾情核查和灾后重建。

1月8日,医护人员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野江村进行消杀。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洪力在日喀则定日县“1·07”地震受灾救援工作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说,鉴于目前灾区工作已由紧急救援转为群众安置阶段,且灾区处于隆冬季节,高寒缺氧、路途遥远,救援队伍已饱和,非灾区民间救援队等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在现阶段未经审批不要自行前往灾区。

1月8日,医护人员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野江村进行消杀。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日喀则市长王方红表示,地震发生以来,共出动西部战区官兵、武警日喀则支队、公安干警、自治区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力量,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万余人,进行全覆盖、无盲区搜救,共计搜救被困群众407人。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
王方红说,截至目前,在灾区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65万人。此外,定日县484名游客已全部返回至日喀则市区,无人员伤亡。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左二)帮助受灾群众换上保暖的新鞋。 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塘仁村地震灾后安置点,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次旦拉姆给孩子们讲解关于地震灾害及灾后心理建设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塘仁村地震灾后安置点,孩子们在回答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关于地震灾害及灾后心理建设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塘仁村地震灾后安置点,西藏星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向孩子们赠送玩偶熊,并给他们表演节目。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雪珠村安置点,救援人员帮助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雪珠村安置点,林芝市森林消防支队米林中队的救援人员帮助受灾群众安装领取到的床。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安置点,救援人员在搭建临时安置板房。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来源:新华社 (记者格桑边觉、邱星翔)

编辑:王钰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