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读文摘
有品,有趣,有料,有态度。一个读书人的聚集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动物园的正确打开方式:投喂这事儿,是真的会要命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一年消失5600所,招不到人的小学纷纷倒闭了 ·  5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11 月 3 日,宜春秋两不沾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读文摘

富养的女儿被自行车拐走,还送去了宝马

悦读文摘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1-26 08:02

正文

文 | 美亚

来源 | 美亚在港村



授之于爱,不如授之于爱的能力。

——社长


-1-

 

身边女友接二连三生女儿,画风就变了。LV和Burberry从妈妈身上转移到女儿身上。两三岁的丫头,行走的人民币。


她们咬牙切齿地讲:就这么一块心头肉,一定要富养!切不能我们辛辛苦苦养,长大了一辆宝马就拐走。


我:有没有考虑过,这样富养,可能会一辆自行车就拐走了,还带走了你们的宝马?


我们以为富养女儿,就能让她抵御物质诱惑,坐拥爱马仕不乱?错!单纯富养只能带来两个结果:


一、我有钱,谈钱多庸俗。站在宇宙中心呼唤渣男,贴人贴钱只为“爱”。


她们集中对浪子/穷才子/痞子拥有圣母的情怀——吊儿郎当多有型,和外面那些浊物不一样。


二、我小时候有钱,长大了发现天外有天,有钱是父母的“富养虚构”,我为了维持“最好的”,翻倍虚荣,自甘堕落。


“裸贷”“援交”的家庭,就有富养出来的姑娘,父母老泪纵横,想不通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给予她除了物质以外的追求选择。


-2-

 

地球人都看得出,我偏心女儿。小糖儿般的构造,一颦一笑都甜得发腻,拉个屎坐在马桶上冲我喊:妈咪我爱你。


我能理解那种“给她堆满天下最好的”切肤之爱。


所以我对女儿也的的确确是富养,一岁开始,每年生日送她一件奢侈品,买到她不觉喜欢好东西是虚荣,觉得爱马仕不过是一饭一蔬般天然的存在。


但是,我对女儿的富养,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我每天都给她足够的拥抱和亲吻,给她读绘本,带她看儿童音乐剧,带她去旅行,夸她聪慧又努力。


大一点,我会带她去看意大利的浪漫帅哥,看德国的革履绅士,看美国的热情猛男。告诉她世界那么大,男人那么多,套路那么深,爱情是片浩瀚森林,隔壁班的那个铜锣湾扛把子算老几?


再大一点,我还会带她去我的发布会,去干妈九夜茴的电影剧组探班,去北京参观粒子对撞机,去落基山脉通宵夜观天象,去布拉格看The Dancing House, 去海德堡“哲学家小径”徜徉,追着全世界的爱乐乐团奔跑。


你看宝贝,这世界是不是比玫瑰和钻戒更迷人?




我希望她身为女人,在比男人更艰辛的自我实现路上,没有情感的牵绊,不受自我怀疑的迷乱。笃定和自爱,是家财万贯不能匹敌的“富贵”。


其实精神富养总结起来也够简单,就是让她见够世面——


知道天底下好男人应该拥有怎样的品质,不被鞍前马后迷乱心智;


知道这世界精彩纷呈,能追求的东西眼花缭乱,儿女情长和物质都只是泛泛其一。


-3-

 

精神富养最好的案例是林徽因。在我看来,她的父亲林长民把教育家的精神成功践行到家中。


首先,林长民创造了一个开明的家庭氛围。


他早年曾去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立志做“治世之能臣”,本身是一个见过世面,有家国格局的人。他会把世界局势和先进思想和林徽因沟通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女孩子家不懂。


其次,他能让林徽因觉得自己被爱。


他外出公干,都会写信给林徽因:我尤爱汝。林长民直抒爱意的举动,让林徽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女子被看低的时代,她自信,有自我认同感。


最后,他实实在在地带林徽因见世界。


在别的姑娘打点嫁妆时,林长民带16岁的林徽因去欧洲公干。她在英国结识了徐志摩,得到了英国诗歌和戏剧的沐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她在那里对“画房子”产生了兴趣,确立了一生的理想——建筑。



林长民和林徽因


林徽因为什么会拒绝徐志摩?私以为是林长民的教育,让林徽因深谙,文艺男青年不靠谱啊!


所以她不为情踌躇,择偶理性,选择了更稳妥,更能助力她人生价值的梁思成,夫唱妇随,成为中国建筑学的开荒者。


你说她实际也好,说她势利也罢,不好意思,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心机婊”。


因为纵观她的一生,对情感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对事业,她矢志不渝,从不因自己是女子而怯步。


这才是富养的正确打开方式,交给她世界画卷,教给她为人处世之道。她自然懂得洁身自好,雍容雅步。


爱她,并不等同给予顶配生活,而是通过拥抱和亲吻和交流,感受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她爱人和被爱的价值,不需要通过男人来实现。


带她去看世界,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成为依附者,以一种低姿态的身段,委屈变现自己之于世界的价值。让她感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独立探索者。


授之于爱,不如授之于爱的能力,是自爱,也是爱他人的心智,更是爱世界的格局。


作者:美亚,专栏作家,《南都周刊》特约撰稿人,一个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微博@美亚在港村,微信公众号:美亚在港村 ( ID:meiya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