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改的领头羊,北京医改满月了,看看北京卫计委给出的成绩单吧!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今年4月8日,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今天正好是新政策“满月”的日子。新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有了哪些变化呢?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表示,新政策实施以来,3600余所医疗机构服务秩序全部正常;医疗费用、药品费用明显下降;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基层卫生服务的作用逐步发挥,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导向。
不过也有患者反映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专科医院看病仍然困难。异地就医患者医事服务费报销有障碍。部分药品在社区医院难找等。
看病费用下降明显
此次医改明确,北京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品)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其目标在于破除以药补医。近期,不少患者都感受到了药费的明显下降。
57岁的患者赵先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最近一个月,他特地留意了医改前后自己常用药品的价格变化。
今年3月他去医院开了四类药物,包括4盒氯沙坦钾片、3盒格列喹酮片、3盒阿卡波糖片以及5盒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累计费用为787.17元,
医改后,同样的药品、相同的数量,加起来的总价降到了679.93元,这样,每月的药费下降了107.24元,降幅达到了13.6%。
“以前挂号费是5元,自己花2元,此次改革后,医事服务费50元,自己花10元,这样算下来,总费用还是医改后低一些。”赵先生说。
与此同时,一些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下降明显,也是患者的普遍感受。
78岁的刘先生患有胆管结石,每年要定期复查。今年5月初,他去做胰胆管系统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时发现,这一项目的收费降到了400元。“我记得以前做相同的项目检查要七八百。”刘先生回忆说。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5月7日公布的数据,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四周来,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累积订购金额51亿元,累积节约药品费用约4.2亿元,节省幅度达8.2%。
4月8日至5月5日,三级医院门急诊次均药费与今年3月相比(下同)减少9.6%;住院例均费用减少4.1%;住院例均药费减少17.7%。二级医院门急诊次均药费减少14.8%;住院例均费用减少14.1%,住院例均药费减少24.0%。
CT、核磁检查工作量与今年改革前相比增加了5.5%和20.1%,费用减少了45.5%和24.4%,共节省费用1.1亿元。
患者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
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15.1%。
“今天排队取药的时候,感觉人似乎比以往少了一些。我不是起大早排队挂号的,是提前一天在现场约到的专家号。”5月5日上午,刚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取完药的一名64岁女性患者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就医体验。
据了解,推进分级诊疗是北京此次医改的另一个目标。近期,各级医院的门急诊量是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北京市卫计委的监测表明,四周来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15.1%,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7.2%,一级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门急诊量增加3.4%。
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长期战时状态有所松动,基层卫生服务的作用逐步发挥,符合分级诊疗制度的导向。
此外,监测单位普通号就诊人次为855.5万,减少11.9%;副主任及以上号别就诊人次为208.2万,减少15.9%。看专家难的问题有缓解倾向。
平均住院日也有变化,监测单位中的部分三级医院改革第四周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6.1天,与今年3月(8.1天)相比减少2天,显示出部分医院有加快床位周转提高效率的良好迹象。
患者遇到的问题
异地就医的医事服务费报销障碍。
“对我们外地来北京就医的患者,医事服务费的设立增加了不少负担。”68岁的吴国凤向记者讲出了自己来京就医的难处。
吴国凤是河北省泊头市的一名退休职工,虽然她的户口在北京,但因为当年下乡留在地方工作,退休后享受的不是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这样在京看病的费用报销就成了问题。
吴国凤患有溶血性贫血、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她给记者算了笔帐,平时每月拿药至少要在北医三院的两个科室分别挂一次号,另外还要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一次常规性检查,这样仅挂普通号也要支付至少150元,一年的医事服务费累计就有1800元,这部分钱要自付。
“这个是在不生其他病、不挂专家号的情况下,如果出现其他问题,那么费用肯定不止这些了,而且有些病在地方医院看不了,必须来北京。”吴国凤说。
虽然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明确提出,医事服务费纳入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但目前,异地医保患者能不能报销医事服务费,最终还要看各地医保部门的政策。
部分专科医院门诊压力仍较大。
对于一些专科医院的患者来说,医改政策对他们的影响仍然较有限。
医改后,林女士带女儿去儿研所看了一次皮肤类疾病。她告诉记者,人多排大队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是提前预约的号,预约号显示让下午两点到三点看病,我们从一点多开始候诊,但到五点多才看上,患者很多,等候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林女士说。
林女士表示,因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尽管人多,自己还是会选择带孩子到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就诊,而不是一二级医院,医事服务费的差别不太会影响自己。在她看来,因为儿童专科医院相对较少,因此还是存在一定“看病难”问题。
社区医院的部分药品不齐全
虽然此次医改的目标之一是让一部分患者分流至社区医院,但近期还是有患者反映,因为部分社区医院的药品有限,不得不跑到大医院挂号。
“医改后,三级医院的医事服务费比一级、二级医院高出不少,我们也不想往大医院挤,但是一些药在社区医院还是开不了。”77岁的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患有胃病,需要服用一种名叫“胃复春”的药物,而这种药在自己家附近的社区医院或二级医院都没有,所以她每次要到北医三院去开药。
“今后如果社区医院的药品能再齐全些,我就省事多了,也能少花些医事服务费。”孙女士说。
不过针对上述问题,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
例如,包括北京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市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缺药登记服务,医院会根据患者登记的所需药品情况进行补货,其中一些患者已经拿到了药品。
版权申明 |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