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期待一场硬核科技与温暖亲情的双向奔赴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3-06 17: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期待一场硬核科技与温暖亲情的双向奔赴

守护耳边宁静,需要你我共同按下“静音键”

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适老化改造难点在哪

趋利造谣注定得不偿失

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远胜“火眼金睛”



1

期待一场硬核科技与

温暖亲情的双向奔赴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该项标准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


微评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在不断布局,鼓励养老机器人等智能养老设备的发展 。在政策的支持下,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不少养老机器人产品。比如,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年人以及脑卒中、脑损伤等肢体功能障碍者进行康复训练……


毫无疑问,机器人的出现,为养老服务展现了更多可能性。 在当前护理人员短缺的背景下,机器人可以高效辅助日常生活,全天候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照料负担。


机器人+养老有着广阔空间,相信随着新标准的发布,该行业也将迎来发展的新春天,研发出更多符合社会期待和老年人需求的产品。 相信当硬核科技与温暖亲情同频共振,定能托举起“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美好未来。


(工人日报)


2

守护耳边宁静

需要你我共同按下“静音键”


社区内的汽车鸣笛声渐渐少了、广场舞的声音也越来越小,邻里之间相处得也更融洽……通过硬件改造、智慧监测和多方联动机制,重庆创建了600多个宁静小区,让居民得以“静”享生活。


微评

小区作为人们在城市中栖息的家园,现实中却往往不得清静, 无处不在的噪音敲打着居民的神经。噪声污染的危害仅次于空气污染,这位“隐形杀手”, 不仅损害居民身体健康,还容易诱发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人居环境质量。


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喧嚣,然而,城市活力与居住安宁并非是一道单选题。 让汽笛声与蝉鸣声找到共存空间,使万家灯火既能承载奋斗的激情也能安放休憩的温情,是现代城市治理的应有之义。 亟须多方协同发力,建立更完善、更科学的综合治理机制。


想要在城市化进程中“诗意地栖居”,需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社会共治格局。 我们乐于见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居住理想,通过现代智慧转化为现实图景。


(工人日报)


3

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

适老化改造难点在哪


“药品说明书字太小、内容过于专业,让老年人看不懂、看不清的问题已经存在了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戴茵拟向大会递交《关于进一步深化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革的建议》。诚如戴茵代表所言,药品说明书看不清、看不懂,确实是个老问题。


微评

事实上,关于药品的适老化改造已经在推进。 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不过相比于当下可上市销售的约10万种药品总量,参与试点的数量仍微乎其微。


“适老化改造”,我们不妨将之理解为一种“数字养老”。 既然是养老,必然就需要成本,那么社会如何更合理地分摊成本,才是更值得探讨的话题。医药行业本身也 应当多一些自觉,产品应当更加体谅患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代表委员多关注身边的小事,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也更能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改善人们的生活场景。也希望类似问题能够得到更高规格的重视, 表委员们可以 聚焦更多来自民间、直指生活难点痛点的议题,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勾勒更多纹理饱满的细节。


(红星评论微信公众号)


4

趋利造谣注定得不偿失


近期,一则“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的谣言引发关注。经调查,网民“夏老师在上海”发布此类视频,成为后续系列谣言数据来源。此后,个别网民为挑拨情绪、售卖保健品,继续捏造谣言,造成不良影响。


微评

谣言的源头来自一个网民的社交媒体账号,至于是否由该网民自己编造公安通报里未提及。 但可以合理推论的是,在无权威来源的情况下将这一耸人听闻的数据发布出来,是为了博眼球、博流量。 之后,这一谣言被更多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动起了歪心思。


博眼球、博流量也好,为了卖货也罢,本质上都是为了谋取私利,也就是“趋利性造谣”。 相关人员对法律的无知和漠视,对网络行为的边界存在模糊认知,以及侥幸心理, 对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依法惩处是对造谣者的最好警示。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凡事三思而后行,为了一点私利就行越轨之事,真的得不偿失。


(钱江晚报)


5

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

远胜“火眼金睛”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与全国人大代表冉冉建议,尽快出台AI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管理规章制度,对AI生成内容进行强制标识,加强深度合成标识技术标准的发布和管理,并明确对AI深度合成服务商未履行标识义务的惩罚制度。


微评

过去,人们笃信眼见为实。但这些年,有细节、有图片、有视频就有真相的判断标准一再受到冲击。 AI生成内容的底层逻辑,是真人“喂料”、技术“加工”,最终成果的版权到底属于原创作者、AI公司、还是AI使用者,至今存有争议。


两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建议对AI生成内容进行强制标识, 既基于上述“老问题”,也基于AI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AI技术加速上新,风险也在翻番,单靠网友的“火眼金睛”防范困难重重, 加强对AI的管理与治理已迫在眉睫。


标注AI“身份证”的责任,要落实在AI服务提供者上,也要落实在平台上;要落实给AI研发公司,也要落实给普通用户。 AI生成内容可以虚拟,但不可以虚假;可以逼真,但不能乱真。


(北京晚报)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3月,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 欢迎扫码订阅“两会新闻速递”手机报,及时获取两会热点新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