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学术经纬
第一时间送上生命科学重磅学术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当"哪吒"遇上磁共振:如何让他突破"魔童结界"? ·  11 小时前  
医学界  ·  顶级医疗中心,迎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  昨天  
蒲公英Ouryao  ·  又一药企股票拟终止上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学术经纬

用脂肪“饿死”癌细胞!《自然》子刊:改造脂肪细胞,抢光肿瘤的口粮

学术经纬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10 08:15

正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癌症是当下重大医学难题之一,大多数癌症患者仍接受的是化疗、放疗等传统治疗手段。随着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的兴起,一些特定的癌症类型迎来了全新的治愈希望,但仍会面临着副作用过大、容易复发的问题。这也促使科学家不断寻找更多能清除癌细胞的策略。

对癌细胞来说,摄取大量的葡萄糖是维持高能量代谢、增强增殖能力的关键。而破坏这一吸收过程就有望将癌细胞推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即俗称的 “饿死”癌细胞 。2023年,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Takahiro Seki教授和同事发表于《自然》的研究, 提到了一种新颖的癌细胞饥饿策略:寒冷 。我们在遭遇低温时,应该都感受过不自觉的颤抖现象,这是身体自发的一种体温维持机制。除此之外,身体内部还存在一种依赖脂肪组织的非颤抖产热方式。


与腹部堆积用于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WAT)不同,棕色脂肪组织(BAT)会将能量转化成热量释放。在寒冷状态下,BAT的活性会得到提升,以此产生更多的热量。Seki教授通过对肿瘤小鼠的观察发现,与处于30℃的小鼠相比,处于4℃环境下的小鼠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但如果破坏了小鼠的BAT功能,则无法从寒冷中获取到这种好处。

尽管寒冷具备抗肿瘤的作用,但让癌症患者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并不现实。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Nadav Ahituv博士也注意到了过往研究的闪光点,他和同事认为由于BAT是寒冷介导抗肿瘤效应的关键因素,或许可以 借助BAT绕过寒冷的副作用 ,实现一箭双雕的结果。

在最新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的新研究中,Ahituv博士与同事提出了一种基于BAT的脂肪操纵移植术(AMT): 研究者可以将能量消耗水平高的BAT移植到癌细胞存在的区域,这些BAT会与癌细胞竞争有限的营养,让癌细胞获取不到快速生长所需的能量,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不过,成人体内的BAT占比非常小,仅有小部分存在于肩胛、颈部和脊柱周围。想要提取这些BAT不仅困难,也难以长时间维系供给。如何能稳定地获得更多能用于移植的BAT呢?

对于这一问题,Ahituv博士已经有了一套解决方案:只需要在体外稍加改造, 体内大量的WAT将有效地成为BAT来源 。熟悉CAR-T细胞疗法的读者应该知道,科学家可以先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体外改造后增强它识别特定肿瘤抗原的能力。

相对应的,WAT也能通过类似的方式转变成BAT或者米色脂肪组织,比如解偶联蛋白1(UCP1)在WAT到BAT的转变中明显上调,并且是该转变不可或缺的蛋白,另外有相似效果的还包括PPARG辅激活因子、PRDM16等。研究者在WAT中激活这三种分子的表达基因后,WAT都显著转变成了褐色或米色,产热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随后,Ahituv博士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细胞培养模型:培养皿的下层培养癌细胞,分别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细胞;上层则会培养经过改造,变成BAT的脂肪细胞;两者之间会通过一个特殊的嵌入薄膜分隔开,避免接触。

▲BAT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3天后,Ahituv博士发现与没有任何干预的癌细胞相比,同改造BAT共培养的癌细胞数量明显更少,其中 激活了UCP1的BAT可以最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生长 所有 实验组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糖酵解和脂肪酸氧化能力都出现了下降。

这些改造BAT除了在体外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在体内同样具备相同的效果。比如研究者先将癌细胞移植到了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这些癌细胞会迅速成长为肉眼可见的肿瘤。大约在6-8周后,研究者将激活了UPC1的BAT类器官移植到了成形的肿瘤旁。

这些移植的BAT类器官表达了高水平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同时可以持久存在于肿瘤周围。 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共培养可以使得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 。癌细胞的增殖标志物明显减少,糖酵解水平下降,而凋亡水平提升。在葡萄糖的争夺战中,癌细胞败给了BAT,因此最终导致了死亡的结局。

▲通过移植BAT类器官,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乳腺癌和胰腺癌的小鼠模型中,作者重复了这一实验。他们将培养好的BAT类器官移植到了乳腺或胰腺,这种方式同样能够显著促进癌细胞的凋亡。这些结果都表明, 合理利用高度消耗能量的BAT,就可以通过营养竞争的方式给癌细胞“断粮”!

在未来,医生或许只要从患者身上获取一些腹部脂肪,在改造后重新输入回肿瘤所在区域就能抑制肿瘤生长。除了葡萄糖,脂肪细胞也可以改造成特定的饮食偏好,比如胰腺癌有时倾向于吸收尿苷,那么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性提升脂肪细胞的尿苷转运通路,以此实现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参考资料:
[1] Nguyen, H.P., An, K., Ito, Y. et al. Implantation of engineered adipocytes suppresses tumor progression in cancer models. Nat Biotechnol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4-02551-2
[2] Seki, T., Yang, Y., Sun, X. et al. Brown-fat-mediated tumour suppression by cold-altered global metabolism. Nature 608, 421–428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030-3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更多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