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是我国专业化发展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位列世界500强第9位。股票代码601668.SH。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16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16 小时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编辑·手记 | ... ·  2 天前  
青澄财经  ·  携程金融打造携程增长第三极 ·  2 天前  
青澄财经  ·  携程金融打造携程增长第三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建筑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①丨北京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中国建筑  · 公众号  ·  · 2024-09-28 15:00

主要观点总结

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周开幕,中建集团11个项目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其中,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等获评“最佳实践”或“优秀项目”奖项。集团将陆续介绍获奖项目,本期介绍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纪实。项目团队发挥旧城改造专业优势,进行精细化管理,以小区“新颜”换群众“心安”,与居民结下深厚缘分。项目团队通过走访调研、沟通交底、创新实施“楼栋管家”服务体系等方式,解决改造过程中居民的各种问题,成为北京市首个外护栏拆除率100%的示范项目。项目团队还通过优化方案、搭建临时设施、降低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措施,打造了上下水改造率和外护栏拆除率双100%的示范工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建集团多个项目在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中获奖。

在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中,中建集团的多个项目被评选为“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或“优秀项目”奖项。其中,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是获奖项目之一。

关键观点2: 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云景里小区面临老旧小区改造的挑战,但通过走访调研、沟通交底、实施楼栋管家服务体系等方式,项目团队成功解决了居民的各种问题,成为北京市首个外护栏拆除率100%的示范项目。

关键观点3: 项目团队注重从居民视角看待改造工作。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项目团队注重从居民视角看待改造工作。例如,通过优化方案、搭建临时设施、降低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措施,打造了上下水改造率和外护栏拆除率双100%的示范工程。

关键观点4: 项目团队的成功实践收获了居民的好评和推广。

项目团队的精细管理和有效沟通赢得了居民的好评。居民的热情问候、邀请和感谢信都体现了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此外,项目的管理模式也被北京市建委向全市分享推广。

关键观点5: 项目团队将继续服务群众,打造城市更新的“金招牌”。

项目团队将继续服务群众,打造中国建筑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金招牌”。从云景里转战水仙园的项目团队,将继续当好服务群众的“解题家”,承担更多的改造项目。


正文

以“共续文脉、共享美好”为主题,第三届北京城市更新论坛暨第二届北京城市更新周9月27日在京开幕,中建集团11个项目入选本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其中,中建二局实施的“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中建一局实施的“房山区熙悦天街·熙悦荟项目”以及中建设计研究院、中建八局实施的“经开区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获评“最佳实践”奖项,中海集团实施的“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危旧楼改建项目”等集团8个项目获评“优秀项目”奖项。


今日起,集团微信开设专栏,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中建集团“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入选项目。本期为您带来《以小区“新颜”换群众“心安”——北京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纪实》,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以小区“新颜”换群众“心安”

北京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

综合整 治项目 建设纪实


“看看我们这个小区,现在变得多漂亮!真是没想到,几十年的老小区让这群小伙子变‘年轻’了!我和邻居们现在还留着施工时建的居民交流群,有事儿大家还愿意在群里说道说道,打心眼儿里觉得群里都是自己的亲人。”北京市通州区云景里小区居民王萍萍一边带着孙女在小区游乐园玩耍,一边由衷地感慨道。



由中建二局负责实施的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今年顺利完成,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现实。在这里,项目团队发挥旧城改造的专业优势,上演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以小区“新颜”换群众“心安”,与几千名城市老旧小区居民结下深厚缘分。


当好“知心人”


云景里小区至今已有近30年房龄。小区共有16栋住宅楼,包含55个单元,涉及居民672户、2300余人。不同于常见的封闭式建设工地,在这里,项目改造与居民日常生活交叉度极高,这意味着老百姓成为检验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7#楼楼本体改造效果前后对比

广场改造前后


早在项目投标阶段,项目团队便积极走到居民身边,通过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居民的诉求,精心打磨改造方案,主动公示主材样品,最终赢得了包括居民代表在内的评委信任,最终成功中标。


但在项目真正实施过程中,挑战仍然像大山一样压了过来,拆除外护栏就是迎头遇到的第一道难题。


△施工楼栋管家张麒为居民讲解改造沙盘


在一开始的调研中,不少居民坚决不同意拆除护栏。经过细致的入户沟通,项目团队了解到,居民坚持保留外护栏,更多还是出于防盗的考虑。明确问题所在后,团队便针对性制定入户沟通交底方案:先是向居民耐心讲解护栏存在的隐患,不但阻碍外墙保温收口,还可能影响消防安全;随后针对居民普遍关注的防盗问题,详细介绍改造团队将安装更先进的监控系统,新增红外线报警铃等先进设备……一点点摆事实、讲道理,终于逐步消除了居民的顾虑。最后,在当地政府“三封信、两通知”的助力下,项目成为北京市首个外护栏拆除率100%的示范项目,大幅提升了改造整体效果。


经过这件事,项目团队也收获了做好旧改工作最大的工作法宝——当居民的“知心人”。


化身“大管家”


拆护栏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接下来的工作却并未就此一帆风顺。随着改造的深入,居民各种各样的声音纷至沓来,有些还表达得非常激烈。项目经理唐华经过分析,发现症结在于反馈渠道不畅通、问题解决不及时。


就在他苦苦思索破局之法的时候,一天下班路上,他接到自家小区物业的电话。正是这通电话,让他有了灵感:能否把物业式管理引进项目管理中?


唐华当即返回项目部,找同事一起论证。一周后,项目明确了以居民协调服务为主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楼栋管家”服务体系,选派8名专业且耐心细致的施工员作为专职楼栋管家,每人负责2栋楼的居民协调事宜,并设置居民协调服务中心,开发运用“协商共建议事平台”小程序,居民可通过电话沟通、协调中心面对面沟通、小程序扫码多渠道多方式进行问题反馈,每项问题确保24小时内专人回访并解决。


△项目经理唐华检查灭火器

△施工楼栋管家栾志超带居民参观改造过程


通过这项机制的运转,居民的诉求迅速呈现在楼栋管家面前,再由楼栋管家协调分工,进行专业化处理。较为复杂的诉求,则由楼栋管家上门沟通,及时进行针对性解决。项目部还专门编制了入户指导手册,推动入户工作标准化。


△施工楼栋管家李志鹏和居民王萍萍


“以前有了问题都不知道找谁,这下方便多了,我就找我的楼栋管家,而且他们都很专业,反馈特别快!”小区居民纷纷给项目点赞,也为改造工作提供了更多助力。与此同时,项目也会通过居民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各楼栋管家进行打分评比,居民评价优秀的楼栋管家可获得表彰奖励,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各个环节负责人对居民诉求的解决效率。


打造“金招牌”


与小区居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居民对项目的信赖越来越深。这让项目团队更深刻地明白,要多从居民视角来看待改造工作。


项目经理唐华为居民送桶装水


以上下水改造为例,为了让居民早日享受到改造成果,在经过详细的方案优化后,把原定7月份实施的上下水改造提前至2月份,还制定了入户保障、临时设施搭建、恢复保障全过程闭环机制。施工人员进入居民家中后,首先要把地毯和薄膜铺设好,做好地板、沙发等防护。改造期间,则在小区搭设多处临时卫生间和3处高标准卫生间、洗漱间,并为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员设置固定坐便式卫生间。改造后,则全面排查有损害的区域,按照精装修标准进行复原,力争把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也正是如此,上下水改造工期由原有的10-15天缩短至7-10天,项目成为北京 市唯一一个上下水改造率和外护栏拆除率双100%的示范工程。


施工楼栋管家李志鹏和居民儿童


伴随着小区改造的顺利完成,项目团队也收获了无数感动: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热情问候,居民“到家里吃饭”的盛情邀请,还有居民直接把家门钥匙交给楼栋管家……这场与小区居民的双向奔赴,也让项目团队收获了各类锦旗和感谢信56份,吸引了一轮又一轮的观摩。项目管理模式由北京市建委向全市分享推广。


更为重要的是,在居民的口碑加持下,项目现场循环市场,成功中标通州区又一个改造项目——水仙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从云景里转战水仙园的项目团队,将继续当好服务群众的“解题家”,打造中国建筑在城市更新领域的“金招牌”。



编:韩凯亚, 邵雅青
核校:崔   融
审核 时锋,王健玮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 :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党建工作部,中建二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