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暖风渐熏,夏意渐浓。
热浪滚滚的炎夏正在逼近。
很难想象,没有空调、没有风扇、
没有网络的古人怎
么活过夏天的?
难道都像古装剧里,雇几个丫鬟,在身后扇扇子,就度“夏”如年了吗?
非也。
古人的科技没有当代发达,却绞尽脑汁地过上凉快的夏天。从不知道,原来他们也吃冷饮、也用“冰箱”。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夏天古人除了挥扇取凉,还会做哪些事儿?
无冰不欢
(冰块·冰窖·冰饮)
夏天一到,居家妈妈就喜欢在家做冰条,冰糖水,其实很简单,有冰箱就行了。
古人也有冰条吗?他们的冰块哪里来的?
早在先秦,每逢寒冬,人们就开始储存天然冰块,次年夏天取出来用。但是,古人没有冰箱,怎么储存冰块呢?
没有冰箱,有冰窖啊!
最早的冰窖出现在周代,建在地下阴凉的地方。
每到盛夏,官民都会大量用冰:“取一桶冰,凿孔置于地,凉风满屋。”
有了冰,各种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吃法也研究出来了。据《武林旧事》记载,宋朝的街市已经出现“雪泡缩脾饮”、鹿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沈香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
其中的“雪泡”,就是饮料里加了冰雪水。瞧,我们的先人多聪明!
宋·李重元有《
忆王孙·夏词
》: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
诗中,宋代人们已经懂得,夏天把水果放冰水里镇,清脆消暑。躺竹席上,风
吹荷花香随风入房,吃着冰果子,何等的惬意啊!
除了冰,古人卧榻之上,还有
竹夫人、瓷枕。
竹夫人
虚堂一幅接篱巾,竹树森疏夏令新。
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
《初夏幽居》
南宋·陆游
诗中的“竹夫人”,是古人夏天抱着睡觉的竹物,一般为圆柱形,用竹篾编成,中间镂空。“竹夫人”材质凉快,在古代夏天广受欢迎。
消暑之物:瓷枕
一枕清凉入梦来
瓷枕
在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中国古代精美无比的瓷枕。枕面冰凉通透,枕画精美,睡上
凉快,看着也舒心。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就有一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芭蕉分凉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初夏睡起
》
杨万里
懒懒夏日,宅男宅女慵懒地躺床上,看窗外几株芭蕉,绿影上窗纱,不但几分凉爽,而且可爱!
采莲忘暑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云:“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六月又称为荷月,满池清香,
荷叶田田。穿梭于层层叠叠的
阴凉,
泛舟采莲,水上风来。
赏景祛暑
元代释英《山中景》诗云:
“六月山深处,轻风冷袭衣。
遥知城市里,扑面火花飞。”
皇宫有皇宫的避暑法,平民有平民的避暑法。老百姓
没有空调房,就选择深山,不但深林阴阴,凉爽清新,而且鼻尖花香,耳旁听蝉,岂不比城市里的家伙快活多了?
心静自然凉
下棋、垂钓、抚琴,也是古代文普遍的度夏方法。所谓心静自然凉。
想象着,划着小
船,在青山绿水间垂钓,安安静静地等鱼上钩,心无挂碍,自然凉快;亦或者,邀约三两棋友,在棋盘中互见乾坤,在棋盘里忘却焦躁的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