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音约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夜间情感广播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CCTV特约心理专家、情感畅销书和专栏作家、多家知名企业高端心理顾问,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主持人”和“心理治疗师”两个专业领域跨界传播的知名媒体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2.5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致痘 ·  18 小时前  
于小戈  ·  轰动全网的性Q案,反转了 ·  昨天  
莓辣MAYLOVE  ·  2.4 子宫内膜可能生长在眼睛和大脑 ·  昨天  
于小戈  ·  热搜躺枪,她又怀了… ·  3 天前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音约

汶川十年,后来的我们,后来的爱

青音约  · 公众号  · 两性  · 2018-05-11 14:59

正文

想学习完整内容

请扫描音频上方的二维码购买课程

青音约
活出本真,爱人悦己。

青音姐的知心话:

十年前的512,我还是央广的一名主播,灾难突然袭来,电波里的我们白天播报寻亲名单、全国哀悼;晚上我找来各路名人明星为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制作大型心理抚慰节目《同在星空下》,我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在播音第一线三个多月,不眠不休。

那是一段泪水充盈的日子,亲人的离散,生命的无常,丧失与创痛剧烈撞击着每个人的心。十年过去了,我们,还好吗?

上周我们发出了“汶川记忆”的征集,于是我们的后台涌入了这样一些留言,这些留言再一次让我和编辑妹妹们泪湿眼眶……没有什么比生命更脆弱,但也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顽强!感恩给我们留言的“音符”们,青音深深鞠躬!

以下,for you。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同胞遇难,1.8万同胞失踪,37万余同胞受伤。

 

今天,距离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这次地震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轨迹,也改变了这个国家。我们失去了很多,也获得了宝贵的生命经验。

 

上周,我们做了关于 “地震后生活重建”的征集活动,遇到了很多愿意与我们分享那段记忆的人。我们挑选出10个故事,一同听听他们如何回忆自己的十年。

 

那些地震亲历者们


@付玲 



当时我姐是从陆续倒塌的超市货架中爬起来的,我妈是午睡后被摇醒说房子裂了。


我和同学撑着伞往医院里走,在大门口看见很多尸体被排成排放在入口处,地上的雨水泛着微红,应该已经变成血水。门口花坛一个小孩子静静躺在那里淋着雨,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人在他身边,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心猛地收紧,同学看到了立刻将伞一斜挡住了我的视线……


后来几天全家在田里搭了个通铺帐篷。好像收到很多捐来的泡面什么的,但说实话没多少人吃,我们在农村,米和菜是有的,最愁的是住的地方还有洗澡的地方。更可笑的是有一次晚上有人谣传说山上的人下来抢东西,我记得那晚爸妈给我都备了一把刀在枕边!小朋友则是准备的棍子。


地震对我最大的改变是增加了我的不安,我一直缺乏安全感,有时候甚至不清楚什么能让我感到安全。生活是重建了,在外人眼里我好像是成功的强大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背后的辛酸不易。而我也希望我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小猫略懂

当时我正在午休,宿舍晃动的很厉害,但是兄弟们都不慌。留给我的印象是,为了一个馒头能排三个小时的队,泡菜加白饭原来如此美味。地震唤起了我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我会坦诚面对一切!



@陶青

当时午睡的闹钟刚刚响,迷迷糊糊中我觉得有人在使劲儿摇我的床。躲在厕所,觉得摇了好久,害怕得不行,光着脚从二楼冲到楼下。小区空地聚集了好多人,巨大的恐慌弥漫在空气中。


当时我还是异地恋,这次地震让我感觉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世事难料,我应该和我爱的人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我要去他的城市!


2009年我回到了重庆,国庆节和异地五年的他结婚了。谁能想到2014年我们离婚了,不到一个月母亲因为意外也离我而去,又剩下我一个人在这个城市。


悲伤过,害怕过,后悔过,庆幸自己慢慢走出黑暗,找到力量,又走在寻找幸福和爱的路上!这些过往都让我成长,感谢青音姐每天的语音,文字,给黑暗中的我们点亮一盏灯!



@兰兰

我们的学校不是震中心,没有那么严重,我们都躲在桌子底下。隔壁的一个同学,第一时间跑到低年级把一个脚坏的同学背出来的。



因为地震,我被学校推荐去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也因此改变了命运。高中去了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大学顺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毕业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上研究生毕业,不畏将来。


@陈志庆

我正在火车重庆北站候车。候车大厅的吊灯坠落,引起旅客的本能求生大逃亡,有跌倒者被踩伤。发现此情况,我立即贴墙站立,并大声说我是福建人,经常经历地震,这地震不大,大家不用慌。果真附近的人也就情绪明显缓和。


明白生死只是一瞬间,后来一直跟人说:活在当下。不必计较得失,坦然面对人生。


 

@郭雨晨


那年我初二。地震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很凶的警告后排同学不要摇我的椅子,结果他们一脸无辜地看着我。


几秒钟后,反应过来是地震,窗户在猛烈地摇晃,墙壁瓷砖随着地震脱落,全校乱成了一锅粥。班主任老师家住学校旁边,只见她穿着拖鞋睡衣就奔到操场上清点同学人数。那时候通讯已经断了,联系不到爸妈,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鼓起勇气步行走回家属区。


因为害怕余震,爸爸公司家属区所有人都从家搬出了床垫,桌子等生活用品。庆幸我们这里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于是之后的几天,停工停课的人们,开始在广场上斗起了地主,打起了麻将.......


我想,天性乐观的四川人,在重灾面前也无所畏惧,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匿名

那年我18岁,去朋友家玩的时候突然地震,整个房子都在晃动。

 

后来那段时间特别害怕,不敢睡觉、不敢一个人出门。总觉得随时会有余震,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夺去生命。


有个远房的姨母,地震时失去了女儿。之后就想再要一个孩子,但是一直要不上,好容易怀孕了结果是儿子。她就不是很喜欢这个孩子,和老公也天天吵架。当时我们都觉得她有点癫狂。


不过渐渐的也好起来了,这几年看她状态平复很多,对儿子也很有爱。我想,大家都能走来的吧,虽然那个过程的痛苦是外人是体会不到的。


那些地震关注者们


@王颖影

当年我高二,当时在上自习课。

那年,我通过新闻联播里龙阿姨的手机号认识了一个叔叔,他是北川小学的老师,我们保持联系到现在。他们把我当女儿看待,我很珍惜。


我们第一次见面是16年12月,然后是17年11月,这次十周年我已经买好机票再去团聚。



@程家辉

当年我刚毕业参加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公司组织大家捐款,我们当时收入不多,尽微薄之力捐了100元钱。


我记得在电视中看到一个乞丐将自己讨回来的钱也捐给了灾区。他说,此刻他们比我更需要。我鼻子酸酸的。


五年前父亲突然病故,如厄运灾难般降临,几乎击垮了我们整个家庭。但是我们相互鼓励,不断努力,将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稳固起来。同时我也更独立、更坚强了!




@茹秀梅

那年我在新疆,每天帮忙家里做农活。

还记得电视中难忘的镜头,一个记者正在做现场报道,一个三十岁的男人就站在记者背后,让镜头拍到他。他是想让家人看到自己,知道自己平安无事。这是一种很无奈,却令人感动的保平安方式。


这十年我经历了结婚、生孩子、然后又离了婚。我和孩子分开了三年多,去过很多地方,却没找到自己的港湾。因为不小心加入了直销公司,导致身无分文,从服务员开始做起。但我会努力,一切经历都让我明白很多。


 

@匿名

当年我在上初中,地震给我的感觉是很震惊。当时我捐助了30元钱,那对我来说是一大笔钱。


现在研究生毕业,在医院上班。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折磨,更健康的生活下去。这是我强大的信念,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肖博文

当时我正中午加班。算机突然弹出好友推送的汶川地震8级链接,看到后我全身紧绷。


大脑立即想到在重庆的她,打电话却无法接通,我就一直打一直打,直到打通。确认她安全。并知道重庆影响不大,心情才稍微释然。


汶川地震,一个民族的创伤回忆

 

汶川地震无疑是我们集体的创伤回忆。


心理学上,创伤被定义为“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它的发生都是突然的、无法抵抗的。通常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或是无助感。

 

比如,地震中有受灾者失去亲人情,这让他们丧失了世界中的依靠感与情感连接。而在灾难中的无能为力、没能帮助到亲人会让他们又产生了内疚感,这些感受都需要用长期的时间做调整。

 

而当时所有关注者,在电视上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也会意识到生活的不可控,以及生命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渺小。那些生离死别的画面也会打开他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mirrorneurons)功能,让他们体会着受灾者的痛苦与绝望。


 

当我们谈起“创伤”时,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它给个体发展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影响。它让我们感觉到恐惧、无助、悲哀等强烈的负面体验:


在生理上可能出现晕眩、胃痛与腹泻、麻木感、手脚感到刺痛或沉重、食欲发生改变等;


在认知层面,可能出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改变、对环境的警觉性增强甚至经常做恶梦等;


在情绪层面可能更多的体验到没有安全感、被冷漠或疏远、心情低落、易怒、失去信心、自尊等;


在行为层面可能出现退缩或远离他人、回避、敌对或好攻击等等。

 

但创伤100%就是不好的吗?心理学研究发现,会有35-75%的人在经历了创伤后获得成长。他们有力量度过了那些负面事件,在和具有高度挑战性的生命境遇抗争之后,经历了积极的心理变化,由此发展出了比原先更高的适应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识。

 

当然,并不是所有经历过创伤的人都能获得成长,创伤并不是促进成长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们发现,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们尝试与创伤抗争、最终幸存下来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决定了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长。

如何在创伤后,获得积极成长?


十年过去,汶川地震早已离开,所以更重要是如何看待那场地震,和如何重建你的生活。

 

如果你停滞不前,那你需要问问自己,是否曾经的地震后的情绪未能被处理,而成为你心中的隐患,使你不能够重新开始。如何摆脱创伤,积极重建自己的生活?“青音约”与你分享几条实用的小建议。当然,这些建议并不止适用于汶川地震的创伤。

 

  • 找到是什么阻碍了你重建生活


在汶川地震十年后的今天,房子重新修好,遗失的财产也可以再一次的储存。所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都好修复,而像内心这种看不见又摸不到的地方,即难被注意,又难被修复。


十年后你是否重建了你的生活,这同时包括你的内在。如果现在你依然觉得你过不好,或者没有能力过好,我想这可能并不绝对来源于你的能力,更重要你的潜意识动机可能是想用过不好现在的生活而回馈你内心的“阴影”。真正去理解为何过不好当下的生活很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莓辣MAYLOVE  ·  2.5 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更致痘
18 小时前
于小戈  ·  轰动全网的性Q案,反转了
昨天
于小戈  ·  热搜躺枪,她又怀了…
3 天前
硕士博士读书会  ·  《太阳之下》俄罗斯偷拍的朝鲜纪录片!
7 年前
北京吃货小分队  ·  那些颜值颇高的樱花季限定人气美食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