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关注「为你读诗」公众微信,每晚10点,您将收听到一位不同行业的特别嘉宾,为你读一则动人的诗篇。「为你读诗」希冀以读诗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中奔忙的人们,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昨天  
为你读诗  ·  雨水:静宁见春,清欢度春 ·  2 天前  
做書  ·  漓江出版社2025年春季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为你读诗

你读过的诗,都成了你的气质

为你读诗  · 公众号  · 文学  · 2025-02-16 21:25

正文

当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回头看才知道古诗词究竟有多美。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没想到连金钱这等俗物,在诗歌面前也变得如此雅致。”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在一个阴雨天,本来心情很压抑,但看到这句诗的那一刻,心里的天空瞬间就被点亮了,李白就是有这样的魔力。”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喝醉后在河边晃荡,看到水中的万家灯火,突然想起这句诗,我又哭又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悲伤的夜突然变得浪漫起来……”


那是因为,古诗词不止音韵美,更有包容万物的意境。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没有什么能比诗歌,更抚慰人心的了。


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


不读诗词,我们无论形容什么,都只会用“好”字:东西好吃,风景好看,游戏好玩。


想要表示好吃程度的不同,也只有“好吃”和“太特么好吃”两种区别!


久而久之,我们就失去的,不只是情感的表达能力,更是对生活质感最基本的感受力。

周国平曾说:


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以前总是不解,直到发觉自己头脑空空,语言苍白时,才惊觉:


古诗词,才是现代社会能容易拥有的奢侈品啊。


而当读诗成为一种习惯,也会由内而外的改变一个人:


比如 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比如 叶嘉莹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林徽因(上)和叶嘉莹(下)

离开校园,我们以为距离古诗词很遥远,但其实, 它们早已刻进我们的基因里。


告别父母时 ,心里默念的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和老友聚会时 ,感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多年后才发现,我们在古诗词里看风景、说情怀,而更多时候,也看见了自己。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到暮年,一首《听雨》便是一生 ,无尽的回忆和惆怅,都化作了雨丝,点滴到天明。


就在这时,偶然听到了她的声音:


诗歌碰触的是人类内在的心,它是一个小宇宙,无所不包。

那些深刻传神的诗句,像是从我们心里掏出来似的。


简单两句话,就把我的心勾住。


从此喜欢上听她讲古诗词,一遍两遍都不过瘾。


对于古诗词,人们往往是爱其美,但不知其真,甚至是截取片段产生误读。


而后,听她讲完,才真正懂得古诗词里的乾坤世界。


她,是古典文学女神:

她讲的古诗词,让多少人放下了意难平

她是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很多人认识她是从听她解读的《红楼梦》开始的, 其实她对中国古诗词解读,更加深入人心。



时光闪回到小时候,偶然间她得到一本看起来破破烂烂,版本也不够精美的诗集, 但打开扉页,她却感到光芒万丈,如获至宝。


那是一个和现实截然不同的境界,虽然当时读不太懂但却觉得迷人至极。


从此,她便和古诗词结下了一生的羁绊。


大学专业毫不犹豫选择了古典文学,古诗词也是她学术研究的开始。


一辈子浸润在古诗词里的她,有着与这个焦虑时代,完全不同的优雅面容。


年过50,却依然不见岁月痕迹。



北大副校长 王博 曾直言:从没见过欧丽娟,但通过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就已经成了她的粉丝。

香港教育大学郑吉雄教授 ,更是不吝对她的赞美。

在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20多年的欧丽娟,更是被学生称为 “古典文学女神”

她的古典文学课,首次开讲就吸引了300多万人观看,一举斩获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杰出教学者奖」。

从教授学生,到卖菜商妇,无数人疯狂爱上了她!


▲2021 年 9 月 28 日,欧丽娟受邀入驻B站,弹幕满屏都是“老师好”

一位单亲妈妈听她讲完《诗经》中幸福的妻子、思妇、弃妇的女性形象后,崩溃大哭。


过去让自己陷在受害者的悲痛里,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太不值了。


重新走出来后,仿佛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生命。


不由得感慨: “感觉以前的诗都白读了!”

正如欧丽娟所说, 当一个人面临了极大的精神困境,痛苦得无以复加,却无法从现实里获得抚慰时,都可以从古人那里寻得慰藉。


因为古人的咏叹和境界,比你更深刻,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也更透彻。


恋爱观、婚姻观、出世入世的人生观…… 你遇到的问题,都能从对古诗词的正解中,找到答案。


即使人生劳苦,我们仍然还是可以诗意地,以美好的姿态,存在于人间。


对古人古诗词的“误读”,她一语点破

古诗里,藏着为人处世的哲学智慧

网上不少人喜欢田园视频,这种心态,其实可以追溯到千百年前, 我们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向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初夏时节,草木茂盛的生长着,房前屋后在一片绿意里,看着就治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白天悠然采花看山,傍晚人鸟相伴一起踏上归途,想来晚上也会有美梦相伴。


而在陶渊明的世界里,不仅有怡然的风景和心情,也有身体的劳苦和生活的困苦。


那是一个更加真实的田园生活。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然而披星戴月的劳作,却不一定有同等的回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甚至有时候颗粒无收,不得已乞讨。


飢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因为饿火中烧,驱使他出门去乞讨。


一个读书人,居然沦落到去沿街乞食的地步,那种羞愧又让人怎么跨得出脚步?所以陶渊明虽然走出了大门,却不知何去何从。


但是还是得往前走,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鼓起勇气上前去敲门,门开了,主人问他有什么事,可这个时候陶渊明却说不出话来了。


当然不是陶渊明口才不好,而是他内心的羞愧,让他没办法把要饭的来意给说出口啊。

人生哪有容易的,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想要享其福,就要吃其苦。


这里对陶渊明有个很大的误解。


陶渊明辞官时曾感叹:“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很多现代人断章取义,用“不为五斗米折腰”作为逃避职场辛苦的理由, 任性裸辞


而陶渊明这一段话的关键并不是“折腰”,而是“折腰的对象”。


对陶渊明而言,高尚品格的君子要去屈服于没有品德的小人,那才是最不能忍受的事。


所以他宁可辞官,宁可挨饿,至少可以保全内心对品格的坚持。


这也是陶渊明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你不仅要有面对中途转弯甚至从零开始的勇气,也要有生存下来的智慧,这才是最令人敬佩的。


听她一一道来, 真的会豁然开朗,瞬间多了几分底气!

不必惊讶,这就是欧丽娟讲古诗词的真正力量,让人越听越想听。

也是十点君想向你推荐这门课的原因所在, 60堂 深度解读,旁征博引 200多首 诗歌,涵盖人生 20多个 主题;


帮你理清那些对诗歌的误读和偏见,以诗歌之气安顿当下焦躁的心灵。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购课学习】

订阅仅需 99元

一节课不到2块钱

(课程可永久保存,随时回放)


60堂 深度解读 + 20个 人生命题

浸染在 200首 诗歌的意境里

邂逅 47位 诗人的高洁灵魂

每天20分钟

听欧丽娟解读不一样的《醉美古诗词》

开启诗歌新唱法,打开人生新活法

带你获得表达自由、情感自由、人生自由



60堂深度古诗词课

带你在“根文化

找到中国人的精神核心



这60堂古诗词大课

你不能错过的3个理由


丰富语言、思想,

1、横跨7大时代,感受中国根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三千多年前,黄河流过的大地就已经传唱着许多美丽动听的诗歌。


闻一多先生曾言,神话是一切文化、文学的源头,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