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
把最优秀的期货分析师报告和最顶尖的期货投资者观点分享给每一个从事期货交易的人,也欢迎大家投稿,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认识。Tony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米汽车  ·  株洲国际赛道 ... ·  17 小时前  
比亚迪汽车  ·  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  2 天前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2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连亏两年,经纬恒润“压力”不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

【开源宏观】2024年政策观察——两会政策干货及解读

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  · 公众号  ·  · 2024-03-18 00:05

正文

| 何宁宏观

|


【核心观点】

一、 政府工作报告:“以进促稳”的关键是向改革要动力

2023年圆满完成目标,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也就是向改革要动力。5%左右的经济目标或有四层含义,若经济实际表现与目标有差距,观察年中政策是否继续加码。 宏观调控方面,测算由一般赤字和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组成的广义财政赤字共9万亿元,广义财政赤字率可能为6.6%。货币精准有效,预计继续降准降息,关注信贷新特点和稳定资本市场相关举措。工作任务方面,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内需方面关注设备更新、县域经济、三大工程、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等;三方面改革(经营主体活力、统一大市场、财税金融改革);防止系统性风险。

三个维度理解“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首先,这是落实落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释放扩大需求的积极信号。其次,落地措施方面:设备更新可能围绕“资金支持激励+准入机制倒逼+标准提升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则以补贴激励为主,遵从消费者主观意愿。最后, 我们测算2024年有望拉动设备更新投资超3300亿元,拉动设备更新贷款3000-6000亿元,每1000亿“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或拉动社零消费超8000亿元。

二、 财政与货币:发力支持稳增长,且保留一定加力空间

1、2024年财政预算温和扩张,实际完成力度仍需观察。 2024年财政发力较为适度,收支增速平稳。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假设偏乐观,但实际财政力度或不及预期。财政或需年中继续加力。若假设2024年地方政府性收入增速为-5%—-10%,则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或比预算减少约3400-6700亿元。此外,2023年地方结转结余收入缺口约2800亿元,若2024年收入不及预算的情况延续,且年内无增量财政收入来源,则财政或有一定压力。

2、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量增价降、结构优化。 一方面 ,潘行长强调“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指向年内有望继续降准、降息。 另一方面 ,央行将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降低对产能过剩行业投放,提升货币效能。

三、 发改委“《计划报告》”中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线索

2024年或开展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将影响物价水平。 发改委《计划报告》提出,2024年3%的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还提及“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这指向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一方面可能拉动PPI和CPI上行,另一方面或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打开新的可能性。

四、 地产供需端政策积极,“白名单”持续推进

1、供给端政策加速推进,需求端保障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所有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一视同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发改委计划报告表示要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2、短期和长期房地产工作的部署:

(1)城市更新主要布局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完善;

(2)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一是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新机制,二是重点规划“三大工程”、建设好房子;明确提出“要有力有序推进现房销售”

(3)当前的地产市场调控从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三个维度入手。首先稳市场, 需求端 要因城施策,给予城市调控自主权。其次防风险,继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上报的“白名单”项目超6000个,审批贷款2000亿。倪部长特别强调, 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 第三促转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两手抓,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五、其他部长发言重点:以旧换新、金融等手段支持扩大内需

扩内需方面 ,商务部指出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要坚持以市场为主、政策引导;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同时金融部门也强化支持力度,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等。

金融监管方面 ,将规范减持、推动分红;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李云泽指出,接下来金融将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下沉。

六、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目录



正文

1

政府工作报告:“以进促稳”的关键是向改革要动力

核心观点: 5%左右的经济目标或有四层含义,重视新质生产力,上半年是政策观察期,若经济实际表现与目标有差距,观察年中政策是否继续加码,以及关注三中全会的相关改革。

1、政策基调:2023年圆满完成目标,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对于“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解释,会议指出“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旨在通过结构调整、改革开放、提升质量等方面来促进稳,也就是向改革要动力。

2、主要目标:5%左右的经济目标或有四层含义,我们认为需要更强的政策支持,若经济实际表现与目标有差距,可关注年中政策会否进一步加力。 (1)5%左右的经济目标或有四层含义:短期稳就业和防止风险“水落石出;长期实现2035远景目标;与潜在增速匹配;国际比较增速居前列。需要看到,当下经济存在两大不确定性:一是12省化债对基建的影响;二是地产需求改善仍存掣肘。要完成5%经济目标,则或需比2023年更强的政策对冲。不过从结果来讲,今年可能是“左一点右一点”都可以。(2)CPI目标为3%,我们测算2024年CPI可能在0%-1%之间,结合会议隐含的名义GDP增速为7.4%,可关注后续是否有价格改革、扩大需求等举措。

3、宏观调控:测算广义赤字率可达6.6%,货币精准有效,关注信贷新特点。 (1)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测算广义赤字率可达6.6%。具体看,赤字率3%,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2023年实际预算赤字率3.8%、专项债3.8万亿),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假设2024年名义GDP增速为7.4%,广义财政赤字由一般赤字和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组成,测算共为9万亿元(4.06+3.9+1万亿元),广义财政赤字率可能为6.6%。此外,会议指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建设”,预计将利好水利、交通等基建。(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预计继续降准降息,关注信贷新特点和稳定资本市场相关举措。

4、工作任务: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关注三方面改革;防止系统性风险。重点关注几个方面 :(1)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新质生产力,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人工智能、平台企业)。(2)着力扩大内需,关注制造业技改、县域经济、三大工程、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等。(3)坚定不移深化改革,聚焦经营主体活力、统一大市场和财税金融改革,关注三中全会。(4)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止系统性风险。地产端,对房企合理融资一视同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房建设,指向供给端政策加速推进;化债方面,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此外,加强粮食、水网、能源、数据等安全能力建设。

2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何影响?

三个维度理解“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首先从政策背景来看: 一是落实落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释放了扩大有效需求的积极信号,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政策思路更重视“两条腿”走路、有利于供需形成协同。 其次,落地措施需要关注资金来源和推进机制: 设备更新可能围绕“资金支持激励+准入机制倒逼+标准提升行动”,其中资金支持主要包括专项再贷款、财政资金、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性减税降费、企业绿色债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等,发改委将从生产销售、资金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对企业施加节能水平限制,引导企业出清老产能、升级新产能,此外3月13日国务院提出“实施标准提升行动”,三大机制共同推进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则以补贴激励为主,遵从消费者主观意愿,并且中央财政与地方联动,有利于疏通土地收入下滑和化债背景下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堵点。 最后从效果来看 :我们测算2024年有望拉动设备更新投资超3300亿元,拉动设备更新贷款3000-6000亿元,每1000亿“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或拉动社零消费超8000亿元。

3

财政与货币:发力支持稳增长,且保留一定加力空间

1、财政预算报告体现出2024年财政目标。 2024年财政发力较为适度,收支增速平稳。预算内投资的发力方向未出现明显转变;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假设偏乐观,但实际财政力度或不及预期。财政可能在年中继续加力。若假设2024年地方政府性收入增速为-5%—-10%,则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或比预算减少约3400-6700亿元。此外,2023年地方结转结余收入缺口约2800亿元, 若2024年收入不及预算的情况延续,且年内无增量财政收入来源,则财政或有一定压力。

2、货币政策仍有空间,量增价降、结构优化。一方面, 潘行长在记者会上强调“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或指向年内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较高。 我们认为,2024年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我国完成经济目标或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扩张需低利率环境配合的背景下,货币或延续宽松。但央行仍会考量银行负债成本、汇率稳定等因素。

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将注重融资供给结构调整。 “约束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供给”或表明央行将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更多向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倾斜,降低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提升货币的效能,支持高质量发展。

4

发改委“《计划报告》”中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的线索

2024年或开展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 国家发改委《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在2024年居民CPI目标段落提出,2024年3%的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计划报告》在改革篇章也提及“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我们提示,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 一则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其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 CPI ;二则水电燃气等价格变动还将影响其他生产性行业尤其是中上游高耗能行业的运行成本,从而通过PPI 间接向CPI 传导。

从更广泛的影响看,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机制调整一方面会拉动居民消费指数上行,另一方面或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打开新的可能性。

5

地产供需端政策积极,“白名单”持续推进

1、供给端政策加速推进,需求端延续支持力度。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对所有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一视同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指向供给端政策加速推进。发改委计划报告强调要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需求端力度不减。

2、短期和长期房地产工作的部署:

(1)城市更新的重点任务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地下管网完善等,并提出2024年将再改造5万个老旧小区;

(2)完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两机制和两举措。 在机制上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完善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在实施上重点是规划三大工程、建设好房子。短期致力于推动“三大工程”实质性落地见效,中长期或将开展房地产市场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改革。

(3)针对当前的地产市场调控,从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三个维度入手。 首先稳市场,需求端要因城施策,给予城市调控自主权;其次防风险,继续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上报的“白名单”项目超6000个,审批贷款2000亿。倪部长特别强调, 对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的原则,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 ;第三促转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两手抓,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6

其他部长发言: 以旧换新、金融优惠等手段支持扩大内需

扩内需方面,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将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坚持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此外,扩大服务领域开放,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同时金融部门也强化支持力度,金融监管总局提出 研究降低乘用车贷款首付比等。

金融监管方面,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三方面监管重点:严把入口、狠抓日常、畅通出口。 提出将规范减持、推动分红;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和拨备总额超过50万亿元,可以抵御风险的家底非常坚实。接下来金融将(1)服务新质生产力,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2)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下沉。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表示,将加大6G研发力度,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风险提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