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一双“铁脚板”,服务群众“多跑腿”,当好社情民意“传声筒”;巧用一张“婆婆嘴”,化解纠纷“多磨嘴”,做好身边群众“解忧人”;怀揣一颗“赤诚心”,推动社会力量“多联手”,成为法律法规“宣传员”……
扎根基层16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思儿亭社区党委书记、福建省妇联基层“法律明白人”刘倩文多年如一日地行走在调解矛盾纠纷与普及法律知识的最前线,并在工作中创新提炼出“刘三多”工作法,在收集和反映群众法律需求、化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中发挥带头作用。
85岁的阮阿婆和大儿子林先生因房产过户问题结下心结,多年缺乏交流。刘倩文主动上门了解情况,耐心听着阮阿婆讲述过往的点点滴滴,感受到老人那份深藏的亲情和对团圆的渴望。于是她从阮阿婆和林先生两方立场抽丝剥茧找到矛盾症结,围绕遗嘱继承、老宅征收等中心问题逐条分析,联系律师、公证员等人对双方释法析理,消除误解,圆满解决问题。
一直以来,刘倩文立足基层群众“家长里短”法治需求,整合资源,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帮助,当好群众“贴心人”。
刘倩文热心公益事业,发挥自己所学专业和基层调解特长,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成长为福建电视台《帮帮团》栏目的一名金牌调解员,并在基层调解工作中持续深入探索,成立了“刘倩文调解室”,将“情理法”相融合,帮群众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
在日常调解中,刘倩文总是耐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和诉求,并通过“多磨嘴”协调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就是这么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多磨嘴”,练就了刘倩文一副“公鸭嗓”,而这也正是她化解社区里无数大事小情的法宝。
为做好普法工作,刘倩文邀请各党建联盟单位轮值,开展具有本单位专业特色的普法宣传活动。在宣传形式上,她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制作并张贴标语、横幅,发放传单,将普法宣传融入社区治理、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社区各项活动。
她还联合法院、检察院、司法所等多方人才力量,在全市首创“小小调解员”公益课堂,传授孩子们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把孩子们培养成同龄人之间、家庭内外关系的“调和剂”“缓冲剂”,赋能未成年人,助其成长为身心健康、乐于担当的一朵朵法治“蒲公英”,把法治的种子撒向幸福之城,赓续传承志愿普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