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幕味儿
迷影 历史 档案 策展:中国电影资料馆每日影讯及北京文艺片放映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引翼提示 | 国考成绩可以用四次,你知道吗?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里斯本丸沉没》无缘奥斯卡 ... ·  4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  线上一键预约领票!中央戏剧学院票务系统,重磅上线! ·  4 天前  
中国电影资料馆  ·  国漫年底“最后一舞”,《雄狮少年2》满意度居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幕味儿

影向标 | “眼泪收割机”来了!

幕味儿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5-03 21:59

正文


 影向标第一百九十二期 

评《何以为家》


得分7.0分


1.刘宇清9分

电影学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影片亮相北影节,被喻为“眼泪收割机”,可是我却没有为它掉一滴泪,甚至连“哽咽”的感觉都没有,只是疼痛、沉重、近乎冷酷的清醒……最深重的苦难,带给人的不是泪水,而是“铁石心肠”。

奥斯维辛之后不写诗。看过很多难民电影,故事片、纪录片、历史的、现时的……《何以为家》还是让我震惊: 导演是怎么做到的?如果没有对生命真正的悲悯,即使在难民营调研十年,也只会麻木无获。娜丁·拉巴基导演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还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电影最崇高的价值,不外乎史,不外乎诗。《何以为家》的艺术技巧
(叙事和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但正如《美丽人生》一样,最终让人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愿每一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2.风间隼8分

影评人。

世故、沧桑、天真、热血,看到一半不禁啧啧称奇,剧组从哪儿找来这么个浑身是戏的小男孩?看片尾才知道原来是真人自传式电影。适合带孩子去接受一下苦难教育,其实上两代人之前,中国还不如他们呢。难得的是呈现出了父母、店主各方的声音,颇为公允。还涉及非洲劳工问题,可谓以小见大。至于“控告父母”什么的,蜜罐子里泡大的天朝小皇帝们就别跟着瞎起哄了。

 

3.秦婉7分

凤凰电影策划。

导演拉巴基这次太狠了,居然这样拍孩子。当然,在戛纳不狠一点又怎能脱颖而出呢?此片题材取胜,当你看到一个小男孩拖着一个无亲缘关系的婴儿满街求生之时,实在很难不被触动。难民生存问题、超生难负荷后带来的贫穷问题,酿成各种悲剧,最终上升为生而为人的抗拒。在内容选择和铺排方面,拉巴基比过去更为扎实,并且她延续一贯的明亮色调,反而增强了悲剧感。小男主角外形很有力量,结尾还专门给了“一笑倾城”的镜头,整体也呈现了年龄感反差极大的表演。



4.陆支羽7分

影评人,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著有《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或许是放低期待的缘故,反倒觉得挺对味;即便卖惨无所不用其极,所幸并未过分煽情。2.小男孩真心演得好,喜怒哀乐各得其所,不得不佩服拉巴基的调教功力。3.结尾刻意拔高,但触动于那句“无法养活孩子的父母,还是不要生小孩了”。

 

5.大奇特7分

老电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带有编导对贫民窟的细微观察,这些无家可归、在大街上挣扎的孩子,很难不为之动容。不过剧作设计的痕迹明显,编剧懂得如何操纵观众的情绪,过分煽情,尽管周期性的法庭镜头打断了整体叙事,为观众带来了喘息的机会。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应该记住的不是故事细节,而是一个勇敢、满口脏话的男孩眼中对黎巴嫩阶级分化的印象。某些程度上,很像新时代的《雾都孤儿》。非职业演员的演出很扎实,尤其小男孩的表演非常精彩,结尾的定帧甚至想起了《四百击》。



6.路西法尔7分

文艺学博士。

每当我想对此类问题电影说点什么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这片是中国拍的我会作何反应——我怕是会笑醒。包括结尾加字幕的方法都值得国产片借鉴,因为完全感受不到“正能量”。好评都集中于小男孩对于父母的控诉,但我觉得这个控诉是偏的,哈吉自己也卖掉了更小的孩子,也用锁链锁住了“弟弟”,那条在影片中不断出现的锁链难道不是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吗?

 

7.赛人4分

影评人。

情感真挚,也有着恰到好处的催泪效果。纯从观影角度来说,最好的是两个小孩的表演,小婴儿都那么有表现力,足见导演在选角上肯花功夫。小男孩父母的形象有些粗糙,脑补一下的话,他们应也是良善之辈,要不然,自己的长子,他的纯良又从何而来。还有,黑妈妈对小男孩的快速原谅,也根本不想制造更加直指人心的道德困境。另则,全片控诉欲太强,关于身份议题的讨论也就只能浅尝辄止。严格来说,影片不太善于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点偏于柔化。



投稿请至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进影迷群请至公号对话框「勾搭」备注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