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莫迪到访前,美国放话施压 ·  21 小时前  
卢克文工作室  ·  他们为什么“穷”得如此稳定? ·  昨天  
卢克文工作室  ·  天启特朗普、西厂马斯克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俄罗斯一油轮突发爆炸!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印度“从零开始”研发AI芯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一个优秀老板,必须经历3次蜕变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3-27 09:19

正文

  • 文 / 施炜,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领衔专家;苗兆光,华夏基石高级合伙人、副总裁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 编自施炜、苗兆光合著《企业成长导航》一书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1

创业阶段:

会讲故事、能求人、使劲造梦
创业期企业的创始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在业务方向处于探索之中、业务模式没有走通时,如何让员工和相关利益者相信企业有未来。如果没有“相信”这一基础,企业的目标机制、激励机制等就很难建立。

1.创业成功的优秀企业家,大多具备愿景型领导力
那些富有激情、精力充沛、善于描绘未来、与员工分享梦想的企业创始人,具有更高的成功概率。愿景型领导通过高远的目标、宏伟的抱负唤起创业团队对未来的信心、追求以及责任感、使命感,使员工向着超出想象的、似乎遥不可及的目标和理想不断前进,使创业期企业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小米的创始人雷军都在这方面表现出超凡的能力。后来成为 华为轮值CEO的郭平就曾回忆说,当初加盟华为完全是因为“和任老板聊了一晚上之后,相信以后的通信行业一定会有华为的一席之地”。 而那时的华为,还仅仅是一个销售额在千万级的贸易商。

  • 雷军创立小米时,同样面临“规模小,甚至连产品都没有,如何组建极强的团队,如何让员工和投资人相信小米能做大”的问题。 雷军采用的是“笨办法”,一个一个谈,“花大量的时间”,“平均找一个员工要花费10个小时”,最终雷军建立起一个雄心勃勃、志向高远的创始团队。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创业伊始就提出了若干个宏大目标:要建立一家生存百年的公司;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

  • 马云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表达和描绘梦想,而且在于将其移植、注入了创业团队的精神世界和心智空间之中,使他们同样为梦想而燃烧和奋斗。“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实现了呢!”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会让多少人热血沸腾。

2.愿景型领导欲使创业团队“相信”梦想

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梦想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而是有客观依据和逻辑结构的。只不过“客观依据”是在更长远、更宏阔的时空背景下发现和洞察的;“逻辑结构”是更贴合未来趋势、更具解释力、更有穿透力的认知范式。 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创始人都需要是理论家,他们的创业蓝图往往来自于直觉和智慧。

任正非的梦想依据和逻辑是“全球通信领域技术创新,网络更替和需求爆发”;马云是“海量厂商、海量用户基于平台和网络的连接”;雷军则是“新生代消费者的价值追求”。对企业创始人来说,梦想要有想象力,但梦想还需真实——一种本质的(底部性的)真实和预见性的真实。

第二, 大的梦想由小的梦想组成;企业创始人通过实际行动和一步一步的成功,使创业团队确信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跟着X总打胜仗”是创业团队信心之源。企业创始人当初说过的“大话”,一个个都实现了;创业团队中的“老人”信念无疑会愈发坚定。一批批有理想的新人在这一过程不断加入,不仅丰富了共同愿景的内涵,而且将企业不断推上新的高度。“梦想——实现——新梦想——再实现……”是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庸常到卓越的内驱成长之路。

02

机会成长阶段:

主心骨、“英雄”、人格魅力驱动激情团队
1.企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是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从创业阶段进入机会成长阶段,在产权关系上无论一股独大还是相对均衡, 企业主要创始人(领导人)是企业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创业阶段,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创业团队,素质参差不齐,是“一只狮子率领一群小狗”(小米群体创业的情形比较少见;即使群体创业,雷军也是主心骨)。企业领导人的视野、魄力、决断力远远超越其他人员,他们带领企业冲出蒺藜、突破瓶颈。当外部机遇出现时,通常也是企业领导人率先洞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及营销创新,奋力强拉、强推,使企业登上了新的台阶。 这两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企业成长的前期),都是英雄创造历史。

2.领导人驱动的激情组织,“冲上山头分成果”
此时,企业组织尚未进化成为正规部队,但已经有了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运行特征看,机会成长阶段的组织,属于激情型组织:

第一,强势领导人高度集权。 事无巨细,都是企业领导人说了算。价值链各个环节,创造价值的各个要素,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由企业领导人亲自掌握。

第二,流程化、规范化程度低,缺少管理体系,内部分工不十分明确,人治色彩浓厚。 企业内部连接协同的基本方式是领导人的指令。

第三,机动灵活,注重机制。 由于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企业领导人决策多变,反应灵敏。在流程体系、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为激发内部活力,面向一线营销等团队构建利益和自律机制(如承包制、利润分享制等),以机制替代管理。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所说的“高度集权”和“机动灵活,注重机制”并不矛盾。领导人驱动的团队,灵活机动是就领导人的行为而言的。也就是说,企业领导人既集权又多变。而利益、自律机制主要适用于一线营销团队和人员——它们是半市场化的,未被完全纳入企业内部。

第四,专业管理职能(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管理等)薄弱。 表现为专业职能机构、专业管理人才欠缺。当企业内部决策支持体系(职能体系)缺失时,企业领导人的集权、多变就难以避免。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集权和多变惯性,又会妨碍决策支持体系的生成、发育。

第五,团队文化具有营销文化的鲜明特色。 受外部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方式(营销拉动、以奇胜等)影响,加之这一阶段企业领导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于营销及销售领域,团队文化张扬激情,崇尚“狼性”(这是典型的营销文化)和“亮剑”精神,强调速度变化,弘扬英雄主义,注重执行,偏好军队的有关仪式……这种营销文化有一定的军队文化色彩,但缺少军队文化的专业、理性特质,总的来说比较感性。

第六,组织规则隐含着情法理秩序。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契约比法定契约成分更大。情感乃至义气是粘合团队的主要因素。与这种组织规则相关联,企业内部沟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非正式沟通(私下谈话、聚会等)。

第七,以短期绩效为导向,采取霸道管理模式。 高目标、高压力、高激励;不允许员工和企业讨价还价,不允许找完不成任务的借口;只问结果,不问或少问过程;重视效率;有时看上去混乱,但能收到“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奇效。

有的读者或许会问:机会成长型企业中有没有不采用霸道管理而采用王道管理的?王道管理一般是指儒家式管理:尊重、关爱员工,以德治企,中庸平衡;企业文化的基本类型是家文化。从概率上说,肯定能找到机会型企业采用王道管理的例证,但似乎不是主流。其实,霸道并不意味着不尊重员工权益;现实情况往往是:报酬很诱人,管理很霸道。

03

系统成长阶段:

分权让利、建制度、建组织,退居舞台中央
系统成长阶段的高速增长,为企业未来发展壮大提供了物质和人才储备; 主营业务的突飞猛进,通常会激发进取型企业家多元发展的雄心壮志。在此背景下,显然需从软性因素角度打破组织束缚、激发组织活力、释放组织能量。 就像一个年轻人,身体长得很快,眼看就是大块头了,需换上宽松的衣服。

第二次管理整合的任务是为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这是一次整体性、结构性变革,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内部责任、权力、利益关系的调整、变化;外部表现则是组织形态和组织架构的替换。

体制变革的主题词是“分”:一是分权,二是分利。这两个“分”常常是有关联的,下面我们将它们整合在一起,说明体制变革的主要方向和举措:

第一 ,逐步释放股权,吸纳外部战略投资人和内部员工成为股东,从财产权利角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化程度和公共属性 。这是企业成为大规模共同体的前提,也是企业优化治理结构的基础。

第二 ,与上条相关联,在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上,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经营层的决策权限划分 。尤为重要的是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作用,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各类股东选派真正具有决策能力的代表进入董事会),适当提高外部董事的比例;确定并追究董事会成员的决策责任,对董事会成员的决策行为进行客观评价,使评估结果与董事报酬关联;完善董事会决策程序。借助本次管理整合基本建立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要求的治理结构,解决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第三,提高决策民主化程度。 一些民营企业需改变长期存在的老板一言堂决策现象。通过委员会制、“红军”“蓝军”辩驳机制、合理化建议制等组织机制,集思广益,扩大参与范围,开放权力结构,提高战略性决策的理性、准确、贴合实际的程度,避免出现颠覆性风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