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物流竞争加剧,快递迈入三角竞争时代。2017年6月以来,从菜鸟网络与顺丰的数据之争,到京东停用天天快递、“拉黑”百世、圆通,折射日趋激烈竞争下商业利益冲突。随着天猫京东电商双寡头格局形成,平台竞争延伸至快递物流领域,电商巨头或打造平台、或自建物流,以提升物流体验作为发力重点。平台入局将快递竞争推向三角竞争时代:平台之间、平台与快递、快递之间。
国际经验:亚马逊物流的“飞轮效应”。亚马逊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自建物流+Prime会员提升体验和粘性,形成良性循环的“飞轮效应”:1)持续加码自建仓储物流,2016年仓配成本达176亿美元,占营业开支比例提升至13%,北美/海外仓面积达924/561万㎡,带来2日达甚至当日达的高效物流体验;2)向第三方卖家开放物流,2015/16年使用FBA的三方数量增长50%/70%,改善物流同时贡献收入(2017Q1第三方佣金和物流收入达64亿美元,占总收入18%);计划建设航空货运中心和租用40架货机,或渐威胁FedEx和UPS蛋糕;3)高效物流为吸引Prime会员付费主要原因,叠加其他福利形成强粘性,目前会员数攀升至8500万、续订留存率高达90%以上,且人均消费较非会员高1.5倍。
平台与快递物流边界相互渗透。京东模式:1)自建物流,仓储面积达580万㎡,高效物流匹配消费升级趋势,规模和口碑效应下2017Q1每订单物流成本降至12.3元(2011年为23元),活跃用户数达2.4亿(同比+40%)且平均购买频次持续攀升;2)第三方商家GMV占比已达40%+的背景下,开放京东物流,利用冗余、降本增收,对卖家持续渗透或将分流部分第三方快递业务;3)推出PLUS会员对标亚马逊Prime,但与非付费会员的权益差异化仍待提升。菜鸟模式:沿袭平台模式,掌握订单仓储的流量数据优势,变第三方快递为运力提供方;但建设仓配网的终极目标实际上越过了快递干线运输。顺丰模式:依托全直营的物流网络,上游延伸布局电商,向下组建丰巢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构筑自身大数据生态。
快递何去何从?独立或方能走的更远。2013-2017年间,通达系快递在淘宝天猫的份额此消彼长、在15%-25%区间波动,而其他中小快递份额占比则从20%提升至30%。主要快递公司来自阿里的业务量占比7成以上,对大平台较高的依赖度和较低的份额集中度,使快递相较大平台的话语权较弱。电商巨头入局快递竞争及今年以来矛盾冲突正面化,警示快递企业需做大规模、提升份额,同时减少对单一平台的依赖程度,从而在电商平台之间、平台与快递之间再度爆发冲突之时,才不至于被利益挟制而失去独立的话语权和发展空间。
风险因素:竞争加剧、成本持续上涨;平台电商对快递物流领域的渗透。
投资策略。快递物流行业正步入更加复杂的多角竞争阶段。从亚马逊物流的经验看,物流体验对于构建平台良性循环生态至关重要,而电商自建物流的开放趋势也将触及第三方快递的蛋糕,但也表明快递链价值的核心地位。不必依赖某些平台仍能持续健康增长、提升份额和话语权的优质规模快递,或方能走的更远。行业估值已能匹配需求增长,且旺季将至,上调中通至“买入”评级,新增覆盖顺丰“增持”评级,维持申通和圆通“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