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大明
如果小明不见了,就到这里来找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药闻  ·  雷平在清华大学调研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作 ·  21 小时前  
食安安徽  ·  滁州市召开食品召回工作交流座谈会 ·  昨天  
中国药闻  ·  做好稳外资“加减法” ... ·  昨天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  科普 | 个儿大的就是激素草莓?这些谣言不能信 ·  昨天  
质安选  ·  原来AIB审核神器是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秦大明

好的教育,让人认清现实,但不失希望

秦大明  · 公众号  ·  · 2019-08-26 21:04

正文

这几天又是开学季,于是大家聊教育聊得很多。几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1. 高考的确会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很多人会拿出阶层固化那一套来说高考在改变人的命运方面,越来越无能为力了,但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的确,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供给侧」变革,资源和流量越来越往头部主体聚集。在产品市场如此,在要素市场也有了这个迹象。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西方国家早我们几十年经历了这个阶段,所以我们总听到有人诟病美国教育体制其实非常僵化。这不是教育问题,是经济规律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来说,高考仍然是配置劳动力这一要素的重要机制。很多人通过这个机制得以释放出自己的价值信号,并最终获得相应的回报。


要素市场的集中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头部垄断」格局,需要比产品市场更长的时间,因为中国的要素市场是割裂的,是受行政管制的,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这对于处于「底层」的民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比如,现今的高考仍然按省录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割裂的要素市场。想象一下,如果把全国看做一个统一的市场,择优录取,这样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来说,才算是真正的灾难。


2. 大学里越轻松,后面会越艰难,反之亦然。


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就放松下来,笑谈自己的巅峰时刻在高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大学毕业后反倒成了一个只会抱着手机刷朋友圈的傻子。


这不是一件值得自嘲的事情。


总体上,我认为大学里过得轻松,几乎对应着后面会更加被动和艰难。反之,大学里过得艰难辛苦一些,毕业了出身社会可能就会更加从容一点。很多人不信这句话,用了四年去实践,结果发现的确如此。当人们发现真相时,往往为时已晚。


我一再强调,无论你读的什么学校,念的什么专业,学科专业的硬知识,务必要重视。不要盲目相信在大学校园里颇受欢迎的「读书无用论」「考前突击论」「和实际脱节论」,毕业后工作了,你就会发现知识有多重要。


很少大学生会提前布局自己的未来,比如学业/职业规划,不少人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事实上,车到山前可能是悬崖。往往那些早你一两年开始计划未来的人,就是毕业时拉开差距跑在你前面的人。一步被动,步步被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3. 毕业后要拥抱不确定性,要学会和概率世界打交道。


这个是学校里和社会上最大的不同。


学校里都是确定的:确定的课程安排,确定的考试答案,确定的大学规划(无非是刷成绩、刷社团、刷实习等几条路)。一旦毕业,什么东西都变得不确定起来,甚至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也不知道自己未来三年的路在哪里。所以很多人大学毕业后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因为丧失了航行当中的「锚」。


确定意味着有参考标准,有锚。不确定则意味着没有现成的参考系,没有锚。后者才是我们漫长生活里的常态。这个时候有了一个新标准,就是概率。


学校里的时候,我们追求的往往是确定的结果,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社会里,我们做很多事都未必会有确定的结果。在学校里你努力学习就可以获得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但是职场里,可能你很努力工作,也未必会升职加薪,更不用说那些努力创业的人。


凡是能通过努力达成的事,都是简单的事 。学校里的事情,大致都是如此。但在社会的丛林里,努力只是提高结果达成概率的一个因素,有太多时候,努力也是无能为力的。 一些时候,努力不是为了证实,而是为了证伪 ,很残酷,但是现实。


和概率打交道,就是要做赢面大的事情,但也做好准备接受输的可能。这样的思维,才会重新燃起对未来的憧憬和斗志,也才会重新找回消失的锚。否则,抱着确定性的学生思维,只会迷失自己,或者在生活的挫折面前,弱不禁风甚至一蹶不振。


4. 好的教育,在于不断迭代的开放性,在于让人认清现实,但不失希望。


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终点。但很多人误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终点,这样的想法会导致自闭、狭隘和保守。


为什么30岁左右的人,会感觉自己迅速在变老,不是因为年纪变老,而是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大部分都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学校知识认为大学里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工作技能经过几年磨炼也差不多了,可能也结婚生子了,人生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


但好的教育,一定是终身进化的。它就像人工智能里的算法一样,在无数的数据进入模型后,不断自我更新和迭代,这就是教育的开放性。没有开放性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对个人对家庭对任何群体,都适用。


此外,教育这件事,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效,就是帮助人认清现实,但又不丧失希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