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手册
百万妈妈交流育儿经验,教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手册

妈妈一句话毁孩子一生,聪明家长绝不会说!

妈妈手册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3-10 20:59

正文



作者 | 蛋蛋妈


在家庭中有人生病或者出现紧急情况时,面对孩子的疑问,你最常说的话是什么?

我猜大概是:“大人的事,小孩子懂什么,别管!”

有孩子的家庭大多数都像是在温室中养花,怕外面的风吹雨打,也怕自己的照顾不周,所以小心谨慎的把孩子与外界隔绝开来。

但就是这样一句“别管!”会让孩子从家庭关系中剥离出来,对家庭失去参与感和共情心,对父母长辈的亲情也会慢慢变淡。

谁能想到, 这句看似保护孩子的话却会让他与你渐行渐远。

很多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长大了跟我不亲?”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个从未让孩子走进的家庭,又何谈亲近?



1

家长太管事,孩子不懂事


前段时间,一篇《妈妈手术22岁女儿说:你们去医院,谁给我煮中饭》的文章引起热议,文章中说了这样一件事:

22岁的女儿面对即将去医院做手术的母亲,不仅不愿意陪同照顾,甚至没有一点关心之语,还只顾自己的问道“你们都走了,谁给我做饭?”

而即便是女儿这样的态度,生病的母亲也只是说了句:“小孩子,不去就不去,去了也不顶事。”


22岁的女儿,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孩子,但她的所做所为却宛如一个不满十岁的孩童。

是的,她做错了,但 错的更离谱的是父母的教育。

他们没有告诉过女儿爱是互相的,所以面对母亲的疾病,她所表现的是疏离,是事不关己的漠然。

他们同样是溺爱的,始终把女儿当做小孩不舍得责怪一句,所以孩子从没长大,可能对于生死的概念都很模糊。

这位母亲用一句“孩子去了也不顶事。”无形中把女儿推开了,将女儿从家庭中剥离了出去。

“不懂事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个太管事的家长。”

有一个太能干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吃穿住行被一手包办,什么事都不用管,反而会让孩子想要逃跑,让亲子关系渐渐疏远。

就像电影《囧妈》中强势到严格控制儿子喝水上厕所时间的妈妈一样,在这段母子关系中,妈妈做得越多,在孩子看来是错得越多。

以至于长大后的儿子不知道该怎样与妈妈相处,更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自己的家庭关系。


你以为他做不到,所以他也就没学着去做过;你以为他不知道,所以他也就没试着去了解过......

学会放手很难,但被禁锢的孩子永远没法长大,就像被绑住翅膀的雏鹰永远没法飞翔。

你的“管事”不会换来感激,还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多管闲事”。


2

孩子比你想象得更勇敢


因为孩子小所以承受能力比大人弱吗?

事实上孩子的勇敢会让很多家长大跌眼镜 ,在某些大事的看法上,更加豁达乐观。

在一部讲述自闭症天才医生的电视剧《良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热爱运动,讲话俏皮的小男孩被确诊为癌症,生命仅仅只剩下一年,年轻的父母恳请医生不要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男孩。


他们想要孩子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开心的过,他们怕孩子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自怨自艾。

然而谁也没想到,聪明的孩子其实早就知道了自己命不久已,他不忍戳穿父母善意的谎言,他怕他们伤心,所以依然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最后,他甚至用一如既往开玩笑似的语气安慰父母道:“嘿,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看,有时候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懂,他们聪明得令人心疼,也勇敢得让人刮目相看。

有时候家长所谓的保护,在孩子坚强的内心面前是这么的微不足道,看上去是家长在保护孩子,但孩子又何尝不是在守护我们呢?


3

爱他,就给他平等和尊重


是亲人更是朋友 ,这是我能想象最好的亲子关系。

把孩子当做亲人,要爱他包容他同时也要教育他,是朋友,要了解他尊重他更要平等的对待他。

孩子是独立的,他们的内心是丰富的,是多彩的。他们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感到难过,也会因为你的愤怒而惊慌失措。

如果你还在苦恼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那显然,你还没有真正的去把他当做朋友认真了解过。

在电视剧《小谢尔顿》的一个故事里,面对爸爸的突发疾病,妈妈和外婆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妈妈没有说明任何情况,只是一再强调让孩子乖乖待着,然后匆匆出了门。


显然孩子们都因为这个突发情况而被吓了一跳,但是他们比起吃晚饭,更想去医院看看爸爸的病情。


外婆则选择告诉孩子们一些实情,让他们好能安下心来。


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显然后者更具有说服力,并且能很好的安抚孩子。

“孩子有时候比你想象的更关心你。”

孩子是家庭中重要的一份子,他们想要有参与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和父母在一起,一起共渡难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