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oncology
《肿瘤瞭望》于2014年初创刊,由著名肿瘤科专家徐兵河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肿瘤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肿瘤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业管理资讯平台  ·  关于年前结清物业费的温馨提示 ·  5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微信公告:集体下架! ·  5 天前  
哈尔滨日报  ·  建黑高速等5条高速封闭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oncology

郑军华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中国肾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分析

ioncology  · 公众号  ·  · 2022-07-16 18:42

正文


点上方蓝字ioncology关注我们,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2022年7月4日,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杂志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郑军华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对肠道菌群与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关系进行了新探索,有望为将来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一种可能的新方法。


肾癌是世界上主要的泌尿系统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肾透明细胞癌(ccRCC)占肾癌的70%,是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虽然一些预后标志物,如BAP1和PBRM1可以预测肾癌的预后,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标志物可以诊断肾透明细胞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肾脏与肠道菌群通过“肠-肾轴”相互作用,例如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物如三甲氧胺(TMAO)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损害。因此,肠道菌群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可能存在关系,具有作为早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郑军华教授研究团队主要成员陈扬博士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健康人的粪便分别进行16S微生物测序,然后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健康人肠道菌群进行α和β多样性分析,发现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健康人,且群落结构与健康人差异较明显。课题组随后进行肠道菌群组成分析和LefSE差异性分析,发现包括Blautia, Streptococcus,[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 Romboutsia和[Eubacterium]_hallii_group在内的多种菌属在肾癌患者肠道菌群中占优势。课题组随后基于上述五个菌属构建了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模型,发现该模型可以有效区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健康人(AUC=93.3%)。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粪便中成功分离培养Streptococcus.lutetiensis菌种,qPCR实验证实其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种含量较高,并将菌液上清与肾癌细胞株共培养进行细胞功能实验。EdU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Streptococcus.lutetiensis可以提高肾癌细胞株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Streptococcus.lutetiensis可以通过TGF-β通路促肾癌。总体而言,肠道菌群可以用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并且可以通过TGF-β通路促肾透明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这一重要的发现从微生物角度阐述了肾透明细胞癌可能的发病原因。

上述研究结果证实肠道菌群未来作为肾透明细胞癌诊断标志物可能性,并从分子机制上解释了肠道菌群通过调控激活TGF-β通路促进肾癌的发展,使我们对肾癌的病因学有了一个新认识,并为将来肾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能的新方法,即通过特征性肠道菌群构建诊断模型,通过干预特定肠道菌群来影响肾癌发生。

总之,肠道菌群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靶向干预特征性肠道菌群亦具有作为肾癌治疗手段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icb.2022.913718/full


郑军华 教授

主任医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

上海世博展览馆方舱医院、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院长、总指挥

国家卫生健康委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感染炎症学组组长

中国医院协会大学附属医院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文化建设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兼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

全国优秀党员

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国务院特殊津贴和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得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3项,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版权声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