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泰餐饮旅游
【华泰旅游团队】首家实现全覆盖的研究机构,全面但不失深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孥孥的大树  ·  故事来了~ ·  11 小时前  
道与术抓妖  ·  DeepSeek不出个10倍吗——2.18 ·  12 小时前  
投资明见  ·  徐小明:高位震荡(0218) ·  19 小时前  
美股投资网  ·  美股 下一个PLTR HIMS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华泰餐饮旅游

【华泰社服(教育)|动态点评】深化产教融合,企业主体地位上升

华泰餐饮旅游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12-21 11:32

正文

职业资格号:S0570516080001


梅昕/社会服务行业


核心观点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原则、目标和举措。《意见》的出台响应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培养方针,更是在当前我国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匹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顺应了国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家庭教育投资回报。

看点一: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整个教育体系

与先前政策相比,本次《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顶层设计,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


看点二: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破解“校热企冷”难题

由于产教融合长期面临“校热企冷”的问题,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意见》强调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提出企业办学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实行“引企入教”改革,健全企业实习实训制度等,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支持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由人才“供给 - 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 - 需求 - 供给”闭环。

看点三: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之间的边界

尽管产教融合理念提出较早,但是长期以来政策层面,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次《意见》要求减少行政命令式资源配置,侧重加强企业行为信用约束,强化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促进中介组织和服务型企业催化,打造“互联网 + ”信息服务平台,化解校企合作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

政策引导企业办学渠道放宽,紧抓校企合作投资机遇

《意见》重点聚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强调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与社会协同参与的格局,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政策体系。建议关注进军职业教育 / 高等教育战略明确、实力雄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上市公司,重点推荐开元股份(旗下恒企教育作为线下会计培训龙头,建立集训基地,携手高校共育管理会计人才)、东方时尚(携手北京万通汽车学校、昆明理工大学等培养汽车、航空驾驶人员)。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达预期风险,社会环境变化风险;企业经营风险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原则、目标和举措。《意见》的出台响应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培养方针,更是在当前我国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匹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顺应了国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家庭教育投资回报。

12 19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 统筹协调,共同推进;服务需求,优化结构;校企协同,合作育人 ”的原则,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 10 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 ”的产融结合战略目标。我们认为本次《意见》强化了企业参与办学的政策指导,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产融结合进一步指明了发展方向,并且明确了主要的政府负责单位。



人口红利结束,产业升级带动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提升,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增强,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不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6 年我国 15-64 岁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 72.56% ,人口总抚养比达 37% ,我国 65 岁人口比重达到了 10.8% 。当前低生育率和高期望寿命下中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的技术型劳动力需求提升。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网数据, 2015 年我国职业技术人员市场供给规模与社会企业需求数量存在严重失衡,尤其是高级技能人员、技师、高级技师类和高级工程师的人才供需比低于 0.8:1



本次《意见》的出台是是中央政府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思路的延续和强化。 此次深化产融结合的指导意见响应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培养方针,更是在当前我国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匹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顺应了国内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提高家庭教育投资回报。



看点一: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整个教育体系

与先前政策相比,本次《意见》首次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完善顶层设计,强调发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重要主体、人才培养改革主线、社会组织等供需对接作用,搭建“四位一体”架构,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

看点二: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破解“校热企冷”难题

“校热企冷”问题凸显,企业端合作意愿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提出职业教育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核心。目前我国存在政府主导校企合作、以企业为主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五种模式。然而现实中校企合作往往存在着“校热企冷”企业方意愿不足、合作缺乏深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调查数据显示,大约 67% 的被调查企业中每年新招聘员工不到 20% 来自职业学校,大约 60% 的被调查企业所委托职业院校培训的员工数量占全员的比例低于 5% ;而 90% 的被调查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

校方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不对等是主要根源。 校企合作在实践层面存在问题包括: 1 )学校将企业当成实习基地,而在校生往往经验不足、为企业创造效益有限,中小企业注重短期效益不愿投入资源办教育,大企业数量稀缺难以满足高校需求; 2 )学校倾向于寻找行业领军、技术研究实力雄厚、能够长期合作的企业,门槛过高限制了校企合作范围的扩展; 3 )校企合作缺乏有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做依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难以得到补偿。

由于产教融合长期面临“校热企冷”的问题,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根本形成,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脱节,“重理论、轻实践”问题普遍存在。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意见》强调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提出企业办学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实行“引企入教”改革,健全企业实习实训制度等,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支持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由人才“供给 - 需求”单向链条转向“供给 - 需求 - 供给”闭环。




看点三:合理划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之间的边界

尽管产教融合理念提出较早,但是长期以来政策层面,缺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整体性、系统性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还不到位,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健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本次《意见》要求减少行政命令式资源配置,侧重加强企业行为信用约束,强化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促进中介组织和服务型企业催化,打造“互联网 + ”信息服务平台,化解校企合作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

政策引导企业办学渠道放宽,紧抓校企合作投资机遇

本次《意见》要求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拓宽企业参与途径,有利于更多上市公司参与到学校运营 。《意见》重点聚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强调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与社会协同参与的格局,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政策体系。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细化标准、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改进办学准入条件和审批环节。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建议关注进军职业教育 / 高等教育战略明确、实力雄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 A 股上市公司 ,重点推荐开元股份(旗下恒企教育作为线下会计培训龙头,建立集训基地,携手高校共育管理会计人才)、东方时尚(携手北京万通汽车学校、昆明理工大学等培养汽车、航空驾驶人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