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化优化追赶到局部创新,再到完全自主创新的突破,最后实现全产业链创新领跑,我国一直在不断应对攻关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打造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圈。
行业特点决定创新是突破发展的关键。在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主要特点是“三高”:高风险,产品风险等级高,监管严格;高壁垒,技术集中于欧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森严,创新门槛高;高投入,该领域除研发之外,注册和临床投入巨大,在国内上千万元人民币,欧洲上千万欧元,美国投入更贵。且行业典型的创新产品研发周期很长,从产品预研到设计定型、动物实验、临床、随访、产品注册,产品的平均研发周期为6-10年。该领域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医工结合紧密,贯穿于产品开发到上市的全过程,广泛交叉、深入融合。因为手术类产品用于医生做手术,所以医生对产品的想法和建议,对产品的创新和病患的救治异常重要。
另外,在该领域内必须提到医疗器械的监管和政策。医疗器械领域存在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但主要需要满足几点要求,一是国内首创,拥有核心知识产权和临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其次是对知识产权的公开时间、发明授权等有所要求,或者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的申请已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开,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出具检索报告,报告载明产品核心技术方案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
除前端的监管政策,后续的销售、采购政策也是该领域内的要点。2024年,我国发布了国家集中采购扩大联盟的相关文件。举个例子,血管介入类的耗材由河北省药监局、医保局牵头进行联盟采购。目前医疗器械的形势很严峻,集采可能是挑战,也有可能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