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的文献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么?实时当然不是这样的,追求高大上的人可以不用看了这个了,因为,这篇文献,基本上连三分都没到。
是的,这篇文献是发表在AM J CHINESE MED上的,豆瓣评分,呃,不是,是影响因子,只有2.959分,四舍五入之后吧,就是足足有0分了……呃,还是别四舍五入了……
今天就给你深度解读一下这篇比较低蜂的文献,当然,我相信,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虽然觉得这种文献很low,但换成是他们自己,也未必能看懂。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种药物,是的,是一种中药中提取的化合物,具体的名字呢,就是2,4,6-三羟基,5,8-二甲羟基……blabla,我胡说的……不管是什么吧,这玩意能用于治疗癫痫。
接着我们看看整篇文献的实验结构,基本上都是下面这样:
首先,检测的分组是空白对照,癫痫模型,然后是在癫痫模型的基础上少量加药和大量加药这四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看加药后,癫痫的症状减轻了没。
也会用柱状图来进行对应,第一组图他们做的是尼氏(Nissl)染色,这种是对神经原浆细胞中尼氏小体(Nissl body)染色。(尼氏小体大而且数量多的话,说明神经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较强;相反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尼氏小体的数量会减少甚至消失。)按照这个逻辑,就是癫痫模型上加上药之后,这个尼氏小体的量就恢复成为原来正常状态了。
接着他们做了一个TUNNEL的染色实验,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呢,DNA会产生大量断裂,那断掉的DNA会被TUNNEL试剂染上色,于是凋亡越多,染色就越深。
从TUNNEL实验上也能看出来,在加药后,癫痫模型的凋亡降低了。
接着,他们有继续追着这个凋亡来做文章了,因为查文献发现呢,癫痫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坏死性凋亡,于是这之前的凋亡就被定性为了坏死性凋亡。那就要抓几个能对这起事件负责的典型,也就是相关明星分子了。于是他们做了相关的免疫组化和WB,来验证这俩明星分子的表达:
当然,癫痫,在别的文献里提到也和自噬有那么点关系,于是,他们就又做了一遍自噬相关的实验:
好了,整个文章就证明完毕了,这个药物加了之后,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以及诱导自噬治疗癫痫。
李莫愁博士: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献的思路:
1)首先是这药物肯定和疾病(癫痫)有关系,这点应该很好理解吧:
2)既然是疾病,那肯定有相关文献研究过机制,那查阅文献就能知道,相关的内容应该是什么,这里癫痫涉及的是坏死性凋亡和自噬(这些心理历程都能从Introduction里看到):
3)接着,那坏死性凋亡和自噬要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呢?以往的套路告诉我们,必须要有表型实验,还要掺和一些明星分子作为机制研究,嗯,就是这样的:
4)那么,坏死性凋亡和自噬相关表型实验和明星分子有点啥呢?大概就是这些,当然做实验必须要有个实验对象,既然是研究癫痫,那就要有癫痫相关的疾病模型:
5)最后,用加完药物后的疾病模型,去做上面的这些实验,这篇文章就可以了……
这篇文章的实验,就是这么设计的,因为涉及的机制实在很少,所以发的分不可能很高,有2.959已经算是不错了。
什么?除了这些之外,这篇文献还告诉我们什么?
呃,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美国中药学杂志2.959分,美国中药学杂志2.959分,美国中药学杂志2.959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的,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