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世界
传播科学知识 倡导科学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 建设科学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观察感言 | 张海龙:稻城对望余杭! ·  12 小时前  
宇宙解码  ·  童年记忆,湖南农村野果知多少? ·  2 天前  
科学世界  ·  这些虫怎么都蛇里蛇气的......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世界

麦穗成精? 不,这是一条夷陵虫

科学世界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9-19 18:16

正文

在寒武纪之前的埃迪卡拉纪,出现了以相互交错的分形结构为特征的埃迪卡拉生物群。 这类奇特的生物缺少运动能力,在寒武纪前即全部灭绝,通常被认为是演化的盲枝,与寒武纪之后的动物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在寒武纪之前只有海绵、水母这样最低等的动物(位于系统树基部)保留有化石证据。 但是,分子生物学却认为此时已经出现了其他较进步动物的祖先。


2019年9月5日,中科院南古所陈哲研究员等,在Nature上报道了迄今为止在寒武纪之前发现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虫子——夷陵虫。


左为夷陵虫,其余为典型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分子

其实,夷陵虫的发现并非偶然。 在去年,陈哲等就已经报道了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灯影组的足迹化石,证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能够运动的两侧对称的分节生物。 这一次,则是找到了一种脚印的真身。 研究人员甚至发现了生物化石和足迹化石同时保存的场景。 也就是说,这些夷陵虫在5.5亿年前时,长眠在了行进的途中。

夷陵虫化石(左)、足迹化石(右)与复原图(中)

两侧对称和分节这两个特征为什么重要呢? 因为两侧对称让动物的身体分出了上下前后,而分节为各体节向不同功能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两个特征,才出现了头尾的分化,运动能力的增强,生理分工的开始,以及最重要的,蕴含了形成寒武纪大爆发时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的可能性。 现在地球上绝大部分的动物,无论是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还是脊椎动物,归根结底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夷陵虫的化石与复原图,展示了头尾的分化和体节。

因此,这两个特征表明了夷陵虫有可能是现生动物的直接祖先。 动物世界的黎明不再局限于寒武纪,而是拓展到了埃迪卡拉纪。 这条不起眼的虫子,为早期动物最重要的演化环节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划重点!~


两侧对称 的意义:使动物的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趋向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逐渐集中于身体前端,这些变化促进了动物头部化的产生。


身体分节 的意义:身体分节,体外分节,体内也相应分节,而且许多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神经等也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不仅增强了动物运动机能,而且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因此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一个极重要的标志。


动物 运动能力 的产生:开始了主动的对环境及生态进行改造,虽然在埃迪卡拉纪已经发现了许多的遗迹化石,但是,造迹生物是什么一直是一个谜。由于遗迹化石形态变化很大,只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我们才能准确的确定造迹生物的类型。而遗迹化石与体化石相连保存在一起,是最直接和直观的证据。新报道的化石具有明确的造迹生物以及活动的遗迹。



论文链接: Death march of a segmented and trilobate bilaterian elucidates early animal evolution


订阅链接




回复“ 订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