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官方微信。《厦门日报》创办于1949年10月,是福建乃至海西地区发行自费订阅率最高、日均版数最多、广告营收最大的党报,也是本地最具权威性、公信力、亲和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大报。荣膺2013年全国“百强报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确认了:今年首次上调! ·  昨天  
厦门日报  ·  小孩扔鞭炮引爆沼气,天价赔偿?当地回应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金价大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厦门日报

过完假期,一键切换“工作模式”太难?这份“收心”指南,请收好!

厦门日报  · 公众号  · 厦门  · 2025-02-04 08:32

正文


即将告别春节假期
你有没有
不想上班、不想上学不想起床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
还不太适应?
如何调整“节后综合征”?
这份指南请收好↓↓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看看你“中招”了吗


长假后,出现失眠、疲乏无力、精力不集中、情绪不太好,甚至有些人会感觉心慌胸闷,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这就是“节后综合征”


哪些因素会导致“节后综合征”?专家提示,如果你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 睡眠紊乱。假期期间,身体缺乏充足的休息,人体生物钟被打乱,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 手机沉溺。假期长时间刷手机,不仅会过度依赖手机,还会因长期低头或久坐,引发头疼、颈痛、腰背痛等不适。

  • 疲劳焦虑。节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烦闷等心理问题,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疲乏无力等情况。

  • 肠胃紊乱。假日里大吃大喝过后,有人可能会出现胃负担重、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痛、恶心、腹泻等。


如何调整“节后综合征”?


假期即将结束时,“终点效应”容易引发人们内心的遗憾。从医学角度来讲,“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如何调整才能元气满满地投入到节后的工作中?



 调节睡眠生物钟 

北京安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谢江表示,在假期后半段,要有意识地去限制睡眠,不要让睡眠过长,避免出现“星期一综合征”(即上班前夜睡不着,到工作那天就非常疲劳的状态)

 节后上班不在状态?
 这样调整就对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区主任刘竞介绍,假期后刚开始工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烦意乱,或觉得注意力不够专注、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不高的状态。此时,可以通过放松、正念冥想、闻香,还有其他的一些运动,来调整状态。


如何帮孩子“收心” ?

这份指南请收好!


对于成年人来说,缓解“节后综合征”,恢复被打破的生活规律相对简单。但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假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增加,“节后综合征”的情况相对更明显。


儿童青少年“节后综合征”的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低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李瑛表示,这些症状一般都找不到明确的器质性因素,个体差异较大,在这个群体当中,大部分孩子可能很快地去调整自我,但是会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节后综合征”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伴随电子产品使用过多的情况。帮助这部分孩子调整情绪,很重要的一步是帮助他们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李瑛介绍,在电子产品使用上,从心理角度的建议一般是替换策略,创造更有趣的时间,去占用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而不是强有力的管控。


AI生成图片

专家介绍,帮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刀切。在初期,家长可以寻找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纪录片,陪伴他们一起观看。经过三到五天的调整,大部分孩子都能消除“节后综合征”的症状,适应规律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

避免假日“心脏综合征”


假期期间,饮食的不规律和作息的颠倒等问题,除了会容易患上“节后综合征”,还有可能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因此,假期休息还要警惕另一种综合征——“心脏综合征”。


专家提示,假日“心脏综合征”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可能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大部分人是由于疲劳和生活节奏改变引起的。此外,对于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加重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几率。

专家介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许能让症状在短期内消失,如改善睡眠、清淡饮食,少饮酒不酗酒等。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来说,哪怕是熬夜,都可能会使得疾病变得更加严重。假日期间,更应该合理安排作息,规律服药。如果通过改善不良习惯,症状不能得到缓解,则要及时就医。


看完这篇文章
你想分享给谁?


来源:央视一套、《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



恭喜!他要结婚了

刚刚!破100亿!全球第一

跌破10℃!厦门正式进入……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