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于2004年创刊,由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担任总编辑,以“同步传真国际循环进展”为办刊宗旨,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思想,采用全媒体组合报道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广大心脑血管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linic門诊新视野  ·  结构性心脏病2024年度报告|经导管先心封堵 ... ·  2 天前  
华商报  ·  春运期间高发!警惕→ ·  2 天前  
华商报  ·  春运期间高发!警惕→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影像解剖:肩关节磁共振断层解 ·  3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耳术能详」FLX丨双分叶鸡翅型左心耳封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际循环

【CHRS2017】储慧民教授解读长程持续性房颤:杂交手术还是左心耳封堵?

国际循环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1 22:22

正文

编者按

  长程持续性房颤一直是房颤治疗领域的一大难点,研究者一直在不断探索其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今年第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上,来自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储慧民教授,就内外科杂交手术和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两种新治疗方案,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治疗价值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与展望。


宁波市第一医院 储慧民教授


杂交手术,值得期待


  目前来说,外科治疗虽具有不可忽视的优势(复发率低、直视、可解剖切除左心耳),但也存在固有缺点(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麻醉要求高、无法验证电学隔离);内科介入治疗虽具有实现电学角度隔离能完成二尖瓣峡部消融(MVI)和TVI等特殊部位电隔离、恢复快、可多次手术等优点,但也存在未达透壁风险增高、消融线规划和双向阻滞问题、左心耳封堵器不能适应所有心耳解剖、不能处理靠近心外膜的自主神经节和Marshall韧带等局限性。内外科联合的杂交手术则能实现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的优势互补,为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内外科杂交手术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治疗值得期待,总体成功率略高于心内膜消融。但是,不同卒中中心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有待进一步优化减少并发症、改变手术方式、提高成功率。此外,目前内外杂交手术的开展仍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其成熟开展需具备专门的杂交手术室、强有力的心外科团队、内科消融术者需要丰富的应对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等多方面的条件。


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隔离,前景乐观


  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或隔离对于房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大量RCT数据的支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推广。后来研究发现,先行左心耳封堵再行消融并不会影响封堵器的稳定性,具有可行性;在射频消融时联合左心耳隔离有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消融后患者抗凝出血风险,与单独封堵和单独消融相比可减少卒中或症状事件的发生,可改变消融策略、增加术后窦律的维持,安全性更加有保障、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


  目前,国内已经有10余家中心常规开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随访结果乐观。相信,未来我国在这方面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注册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循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