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成霞
第一批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1953年4月12号,朝鲜战争已经进入了尾声,此时距离板门店停战协定签订还有三个月时间。一位名叫陈驭强的志愿军休养员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潘捷、夏青写了一封信:《祖国的广播鼓舞了我们》。
时隔60年,我在潘捷的家中读到了这封信,刊登在1953年5月20号《广播业务》内刊上,摘录几段如下:
“潘捷、夏青同志:我是一个志愿军休养员,名字叫陈驭强。我只是从收音机里听到您们俩的名字,如果写错了,就请您们原谅并指正。为什么我要写信给您们呢?正如很多同志已经告诉过您们的一样,就是因为,祖国的广播——您们的劳动,曾经鼓舞了我们,教育了我们,安慰了我们,我们曾经从您们的声音里得到力量,得到启示,得到温暖。我们感谢您们,因此要写信向您们道谢。”
“我们出国以后,经过和凶恶的敌人几个战役的搏斗,并取得胜利以后才有可能安定下来,才有条件收听祖国的广播,当我们又重新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时候,我们是多么高兴啊,就像见到了久别的母亲一样,聚精会神地听着,小心翼翼地把手搁在收音机上,就像怕它跑了似的。我们强制自己呼吸的声音,使它减弱到最轻微的程度,但是又怎样阻止内心的激烈跳动呢 ……”
“我们听到了你们广播的魏巍同志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每听到‘志愿军叔叔’这个无限亲切的称呼时,我们志愿军里那些可爱的小鬼就向着收音机笑着说:同志,我今年才十几岁,怎么能当您的叔叔呢,我当您的哥哥吧,我要保卫您们,要尽力的保卫您们。”
志愿军与朝鲜小女孩
也许,因为《对志愿军广播》是潘捷调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的第一个节目,这封信被她保存到了现在。她记得,刚开始播音没多久,就收到了很多朝鲜前线战士的来信。陈驭强的这封信便是其中之一。半个月后,潘捷、夏青两位播音员便联名给陈驭强写了一封回信:《我们要更好地完成宣传任务》。回信发出之后,又从前线寄来了更多的信,贴满了备稿室的墙板。
志愿军战士们把信和诗句写在纸上,写在桦树皮上,甚至写在缴获的尼龙衣上。《对志愿军广播》鼓舞了前线的战士,志愿军战士的故事,同样也鼓舞着话筒后方的播音员。他们又何尝不是志愿军战士眼里“最可爱的人”呢?
潘捷依然记得,战争结束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传达室里经常聚集着归国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想要见见潘捷,潘捷则一次又一次地陪着这些“最可爱的人”去逛天安门城楼,听他们再讲一次志愿军的故事。
1953年第三次赴朝慰问团总团长贺龙讲话
慰问团总团长贺龙将军讲话,他说:“敬爱的同志们(掌声),我们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今天在这里开慰问大会。向你们——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表达全中国人民对于你们的感激和热爱。祖国人民都用感激和爱戴的眼光看待你们,都亲切地称呼你们为“最可爱的人”……
这段珍贵的历史声音,来自1953年中国赴朝鲜慰问团总团长贺龙将军在朝鲜的讲话,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志愿军广播》播出。
1953年齐越在朝鲜前线录制节目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对志愿军广播》节目,齐越、姚琪等播音员先后赴战场采访报道、对敌广播。夏青、潘捷等在后方担任了《对志愿军广播》的播音员。节目开播后,就收到了很多前线战士的来信。82岁的潘捷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依然激动不已:
潘捷:信很多很多,回信都来不及,不止上百封。我和夏青联名写了一封回信,写的非常热情的一封信,回信以后反映很大,接着又来了很多的信。
五十年代初潘捷、齐越正在播音
前线的战士们在艰险恶劣的环境下,冒着枪林弹雨收听《对志愿军广播》。大量来自朝鲜战场的捷报、书信,以及消息、通讯通过《对志愿军广播》播送出去,回响在朝鲜的上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由魏巍创作、齐越播音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从此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当这些“最可爱的人”在战场上听到播音员亲切朴实的播音时,他们感受到的是亲人般的温暖,于是播音员潘捷,也成了他们眼中的“最可爱的人”。
潘捷:路过北京,都来电台找我,要跟我见个面。说他们战友的故事,说着说着就大哭,在天安门城楼上,周围的群众都看着我们。
60年的光阴过去了,鸭绿江水依旧奔流,而当年那些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朝鲜战场的热血儿女,如今早已是耄耋之年。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对志愿军广播》的播音鼓舞了炮火和硝烟中的战士,而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也深深地鼓舞了祖国人民。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对志愿军广播》搭起了一座桥梁,让志愿军和祖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出品:难忘中国之声工作室
总策划:蔡小林
监制:李伟、武俊山
记者:章成霞
播讲:长悦
新媒体编辑:韩健、周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