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篇读罢
历史坑很深,普及需谨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药渡  ·  恒瑞医药海外征战的“英雄史诗” ·  5 天前  
药渡  ·  好书推荐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篇读罢

读史手记-不容青史尽成灰,不信严谨唤不回

一篇读罢  · 简书  ·  · 2017-11-29 15:08

正文

引言:昨天粉丝破万,诚惶诚恐。因为我不知道这是自己努力更文的结果,还是平台的作用。前文我为什么不写时评与热点?说了我不写什么,图穷匕首见,本文主要想说“我为什么写历史?”并探讨一下“历史学该输出什么?”。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零星地提过,有些新关注的粉丝可能没读,因而,通过此文系统地重申一下。

图1-我的学史自述

大学毕业时,导师送了我两句话。第一句是“你有锋芒,以后工作要注意,多些历练,心会沉下来”,第二句是“我们今天的经管研究还处在西化阶段,落不了地,你做学术,要了解历史”。那时,我自以为学了一身武艺,并想成为职业经理人,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工作以后,我仍保持着读书的惯性。跟大学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借书读到买书读。涉及到自己掏钱,选择书籍也变得谨慎了,即尽量让自己买好书。由于自己阅读水平有限,还是买了一些畅销书、鸡汤书。这就使我日益认识到选书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事情,需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但是,怎么练?当时并不清楚。

在这种惯性的读书中,我购买了大量的经管书籍。买历史书,纯属偶然。从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开始,陆续买了一批历史类书籍。当时,我是以经管为中心来构建知识体系的,历史类书籍仅仅作为外部环境来粗略了解。这个知识体系中心的转变,是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开始的。这本书既涉及到市场经济又涉及到近三四十年的历史,我读后的感觉是:我身处的时代是由官方主导变化的。单纯从经济上看并不能透视问题。等到读完张五常《经济解释》和陈春花《管理的常识》,我就彻底地相信:经管理论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背景,其适用也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不懂产生与适用的社会文化背景,便会出错。这样,我以经管为中心构建的知识体系,就从内外两方面开始动摇。

但转换为以历史为中心重建知识体系,还有一段时间。造成这段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我高中所学历史(官方史学)与历史事实(专业史学)的矛盾。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起初的困扰是辨别二者谁真谁假,后来的困扰是我知道官方史学不对,但我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因为,我读49年以后的历史著作,几乎全是用马列史观指导。读历史典籍,也几乎全是用儒家史观指导。所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就必须从史学理论上解决。冯天瑜的《封建考论》帮我解决了马列史观的困扰,蒙文通的《古史甄微》帮我解决了儒家史观的麻烦。这样,读完顾诚《南明史》,我就彻底走上学史之路。《南明史》一书让我被史学求真与严谨感动,也让我看到史学研究的魅力。

确定以历史为中心重建知识体系之后,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得大量的历史史料和研究著作。最开始我在百度上寻找各个断代史、专题史的推荐书单,然后在网盘上下载。对于重要的经典著作或者自己找不到电子版的书籍,就买纸质版。随着自己学史的深入,百度寻找书单和断代史著作已经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了。追踪学术最新进展与更加全面细致地构建知识体系促使我开始阅读学术史以及学术权威论文。任何一个历史学家对某一时代的研究都离不开历史学家所处的时代以及所研究时代的学术脉络。而史学家研究的凭借,就是史料。如果对史料的准确性和版本年代解读不确,就会影响研究的结论。找不到这两条线,就很难读他们的著作,也很难判断他们的结论正确与否。

但是原先以经管为中心构建的知识体系,并没有随着以历史为中心的重建而消失。两者同时存在于我的脑袋里,便需要考虑如何兼容?即以经管为代表的社会科学等学科,在以历史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个问题,我受严耕望《治史三书》的启发,即它们可以为解释历史作贡献。而史料学和研究著作,是以考证历史真相、还原历史过程为主。

等我把这个新的体系建成以后,自己便对专业史学的故作高深与通俗普及著作的浅尝辄止不满。这就萌生自己写文章的想法。最初写文章是想梳理一下自己的学史心得,之后转变为严谨地普及历史。这就不是我一个人写文章的问题了,我需要与大量的其他作者、其他文章竞争。竞争的是如何满足读者对历史真相的需求。这其实是一个历史学的功能问题,通俗地说,即历史学有什么用?

一个人,无论物质贫富,都有精神生活,都有精神方面的需求。差别是不同的人满足精神需求的手段不同。它可能听评书,也可能听音乐会。吃大蒜与喝咖啡,并无贵贱。而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人们有更多的支出来满足精神需求。历史学的作用,就是满足人们对于过去事情的好奇心与对历史真相的探索。有人爱听八卦野史,也有人愿意听治国之道。

我的写作定位在那些想了解历史真相的读者。然而,读者自己并不会主动探寻历史真相,所以,在写真相之前,需要培养读者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在当下的现实,还需要消除读者对历史的误解与反感。以上三点,是我历史文章的全部主题。

下面,说下我的历史知识体系的要点:

1、我们所知的历史是由官方史学、专业史学与民间史学共同塑造的。

2、历史研究的全过程是:考-释-论-著-讲-鉴。

3、学习历史需要经过:兴趣-入门-进阶-高阶,几个阶段。

4、在历史的血学习阶段需要有正确的、可逆的路径。这个路径不是随意就能摸索出来的。

5、以史学统摄一切学科。任何理论主张、任何事件人物,都在历史的特殊背景下产生。

6、历史过程不可能完全复原,但可以无限逼近,用数学极限的定义来说,无限逼近的极限就是历史真相。

7、中国历史的特点是连续性,要明白清朝,就要懂明朝,以此类推,最终必然追溯到先秦,没有一个全局的视野,就陷入“有限的深刻”。断代史、专题史是不得已做得区分,史学研究贵在通古今之变。

8、在各个专题史中,政治史和社会史是两极。二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制约着其他方面的历史。

9、在复杂的历史过程中,历史发生的动力是人心和环境。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试图解决人心的问题。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试图解决环境问题。究天人之际是历史学、哲学等人文学科试图解决的问题。

图2-回顾完毕

不容青史尽成灰,我们要继承前人的成绩,也要保存发扬历史的任务。不信严谨唤不回,我们在保存发扬历史的时候,要摆脱将历史段子化、娱乐化、恶搞化的倾向。

这是我继续坚持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