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党魁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指出,追求种族、社会和文化的纯净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把雅利安人视为优秀民族,而把斯拉夫人、犹太人视为劣等民族。在经济大萧条的年代,德国民众也乐于找到一个替罪羊来发泄不满,善于经商、普遍富裕的犹太人自然首当其冲。于是,一幕幕人间惨剧在当时的欧洲上演,无数犹太人死在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在希特勒的眼里,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是最高贵的人种。他曾授意党卫军头目希姆莱制定一个净化人种的计划。许多金发碧眼的婴儿在出生后不久便被迫与父母分离,由党卫军抚养成人,自幼接受纳粹风格教育。在第三帝国覆灭的前夕,纳粹残党销毁了这个计划的证据。迄今为止,欧洲有多少这种“希特勒婴儿”仍然是个未知数。
如果说只有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才能被称作优等民族,那有一件事很尴尬,希特勒自己就第一个不合格。
雅利安人同样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宫崎市定编著的这本《亚洲史概说》中,对雅利安人有着较为详尽的介绍。
按照书中的记载,“雅利安”(Aryan)原本是这个种族的自称,意为“高贵种族”,与“伊朗”(Iran)一词出自同一词源。这个民族集团诞生于中亚,在距今约4000年前分裂成两部分。一部分向西推进,形成了伊朗民族;另一部分则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并在这座肥沃的土地生存了下去。他们仍自称“雅利安”民族。
在侵入印度西北后,雅利安人进一步向东进入了土地肥沃的恒河平原。印度的原住民达罗毗茶人逐渐被雅利安人所同化。一部分人沦为奴隶,另一部分人则到印度南部,发展出了达罗毗茶文化。原住民蒙达人则在达罗毗茶人和雅利安人的入侵下逐渐消亡,勉强生存于现在印度中部的高原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所谓的“雅利安人”,实际定居在印度和伊朗,和纳粹德国的日耳曼民族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印度曾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20世纪初,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星星之火逐渐燃起。宫崎市定在《亚洲史概说》中提到了圣雄甘地所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但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这种政治倾向。印度独立运动志士苏巴斯·钱德拉·鲍斯就一再抨击甘地的政治理念,他相信任何改革必须依靠流血斗争才能完成。
鲍斯相信“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他离开印度前往苏联,辗转来到柏林,面见了和英国交战的希特勒。在法西斯同盟的帮助下,鲍斯收编了在战争中被俘虏的英属印度士兵,成立了纳粹印度军团。在1942年,这支由印度雅利安人组成的军团正式向希特勒效忠。
然而鲍斯很快看清楚了对方的本质,希特勒只不过是想将这支军团当做征服苏联的炮灰,他对印度的复国事业并没有任何兴趣。于是在日本的帮助下,鲍斯乘坐潜艇回到印度,并组织起印度国民军反抗英军。但这股势力很快就随着法西斯集团的覆灭而失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