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正略管理评论,是正略咨询旗下的公众号。以“洞悉-让世界更简单”为使命,以读者的管理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思想、视野、品性、经营的逻辑与方法等维度展开内容。察宏观大势,析经营规律,评管理之道,论卓越之理。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负光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谈理说法  ·  信用卡不良,大爆发 ·  13 小时前  
谈理说法  ·  信用卡不良,大爆发 ·  1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开发区改革:大部制改革的三条思路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 2019-05-28 21:00

正文

作者:正略咨询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组长:董翔

副组长:于佳、颜廷文、秦檀、龚平

组员:赵福兰、李祥祥、卢兆弘、郭振华

张延清、田可、韩瑜、陈盼

陈庆康、王怡然

指导专家:赵家俊、付百航、李必峰、平浩

来源:正略咨询(ID:zlzxwx)

本文系正略集团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上述来源号获得授权。



开发区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决策、执行、监督的分离与协调问题,更深一步需要综合考虑系统配套问题,这些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小机构,大协调,大服务”的大部制。



开发区为什么进行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进行了7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一次进行了机构改革。此次改革依然延续大部制改革思路,对机构重叠、职能相近或交叉的部门(单位)进行合并调整,将改革前的100多个调整为改革后的26个。当然,大部制改革不仅仅是机构数量上的加减法,更是从根本的机构职能上作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调整。


大部制改革的目标和作用 来说:


一是整合职能 ,减少职能交叉,减少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打通关键环节,有利于各项工作统一安排,建立高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二是整合权责 ,建立决策、监督和执行相互协调又适度分离的行政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权责一致;


三是优化“放管服”改革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减工作流转环节,可以实现办事成本双向降低;


四是整合机构 ,机构数量减少,人力资源成本随之减少,由此产生的行政成本大幅降低。




开发区机构改革该怎么改



开发区成立初期,社会事务较少,机构比较精简,工作人员数量也比较少。随着开发区的发展,社会事务逐步增加,行政权限从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到社会管理权限,辖区面积也逐步扩大。开发区一方面职能不可避免地扩大,一方面要保持开发区精简高效的优势,同时又受到严格的机构编制限制,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和挑战性。


正略咨询通过咨询实践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发现16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内设机构数量最少的六七个,最多的三十多个,十二三个的居多。


结合相关实践,总结了 开发区机构改革的三条思路


1.借鉴最新党和国家改革机构改革思路,整合优化组织,将一些原来独立的直属机构、事业单位按照职能相关性整合至内设机构,减少机构数量,加强管委会整体的管控能力。


如某国家级高新区在机构改革前,有十几个内设机构、十几家直属事业单位。这些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规格比内设机构低半级,受管委会直接管理。加上下属的几家街道办事处,管委会直接管理的机构多达三十多家。由于机构数量众多,管委会对部分业务单一、行政权力较少的直属事业单位的关注度较少,导致这些单位管理不善,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管委会整体管控与协调力度不足。同时,管委会十几家内设机构下辖四十多家相对独立的二级机构,部分内设机构对二级机构的管理力度不足,部门整体协同性不足,管理效率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该高新区进行了机构改革,将原所有事业单位按照职能相近和与市级相关部门对口原则,整合进内设机构,并参照国家最新机构改革政策,对内设机构职能进行拆解、补充和重组,完善职责的同时大大精简了机构数量。更进一步取消了大部分原来的二级机构,在内设机构内重新划分科室,加强内设机构的管控能力。


2.以精简高效、权责一致为原则,将职能相近、服务对象相同的部门进行整合,减少职能交叉,构建大部制。 就行政角度来说,开发区机构改革重在转变政府职能,回归公共服务的定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济南高新区、徐州高新区、昆明高新区、潍坊经开区等开发区通过机构改革,实施综合执法、综合审批,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公章管审批”。


部分开发区在机构整合时有一些通用做法,例如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由同一个部门为企业提供经济与科技服务;将国土、规划、建设、房管等职能整合到一个部门,由一个部门管理开发建设及其后续;将安全监管、食药监管、工商等整合到一个部门,成立市场监管局,即统一管理市场主体,减轻了企业负担且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