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琢磨先生
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
首先,阶层固化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次,我们判断阶层是否完全固化,有个很重要的判定标准就是,是否通过努力再也没有上升阶层的可能性。
最后,一个人要在这样一个趋向固化的进程中突破阶层,就必须拥有拼搏精神和做到顺势而为。
我最近经常听到一个论调,中国的阶层已经固化了,已经不再流动了,普通人逆袭的机会几乎已不存在。论据有这么几个:
一是上层富豪已经完成了财富积累,并且已经牢牢掌握了最安全的资产,比如一线城市房产,那就意味着永远享受着政策的福利,世代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与医疗资源。而其他人只能把自己辛苦赚得的薪水以房租的形式交给他们。
二是底层群众、大量的农民已经“被城市化”。在这些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慢慢被承包,农民完成了向农民工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几乎再也没有了出头的机会,只能被农场主雇佣。这个底层群众还包括隐藏在城市里的底层城市人,看似生活在城市里,却几乎享受不到城市的福利。一场疾病、一个意外,就足以夺走他们的一切,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游离在城市的边缘。
三是中产阶级,虽然享受了经济发展与货币增发的福利,却正在被剥夺分享财富的权力。有个说法是中产和屌丝的唯一区别,就是中产的负债更多一些。中产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拼命工作,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35岁的尴尬年龄,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拼命理财,却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股市征收智商税,一套一个准,楼市虽然是为数不多让中产运用杠杆的地方,但随着政策的收紧,限购了、限贷了、限卖了,资金也就被锁定了。
所以整个社会看起来的景象就是,富豪们如上帝般俯视着人间,做什么都赚钱。中产们拼命使出浑身解数想爬上去,却始终触摸不到上层的门槛。底层群众根本就没有上牌桌的机会,只是在旁边吃着瓜围观,准备随时把掉下来的中产嘲笑一番。
这么看起来,的确有固化的迹象,但我有几个略微不同的观点。
首先,阶层固化是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纵向看历史,周朝就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天子分封完大家就按部就班,不但这辈子按部就班,子孙还可以继承爵位。清朝也有所谓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之分,帝王为上九流之首,娼妓为下九流之末。再横向看日本德国,那都是等级森严,日本固化到一辈子在一家公司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突破等级的可能性。德国人瓦尔特写的《反社会的人》这本书中,揭露了德国社会的固化已经令人绝望,上层正在全球掠夺,根本无心德国。中产辛苦为整个社会付出,下层阶级因为高福利被剥夺了社会的参与性分工。
甚至你就随便看看微博就能了解这种景象。刚开始的时候百花齐放,后来资源慢慢被集中到大V手中,某个明星的一声叹息就可以吸引百万粉丝关注。普通人只贡献流量,想要变成大V,那是难上加难。所以这个所谓阶层固化的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任何一个趋向稳定的地方,都存在固化的现象。反而眼下的中国,是整个历史朝代和世界各国中,正处于阶层固化最不稳定的阶段。
其次,我们判断阶层是否完全固化,有个很重要的判定标准就是,是否通过努力再也没有上升阶层的可能性。我想目前的社会还没有让人绝望到这个程度,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来了大量的机会。这点不像美国和日本,日本基本每个细节都已经被考虑清楚了,所以几乎没有创业的可能。美国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美国大大咧咧不屑于去做这种改善。中国则有很多商业空白,而中国人又想活得很惊喜,所以就有很多商业的可能性。比如马桶盖,如果你真的能有工匠心态做好,都有无数的需求等待着。
最后,一个人要在这样一个趋向固化的进程中突破阶层,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拼搏精神,永远不认命,我在沿海城市和大学的MBA课堂,见到了无数这样的人,在自己的熟知领域精益求精,在自己不熟知的领域勤学好问。这些人才是国家的希望,当一个人对新生事物嗤之以鼻的时候,差不多就老了,这种思维的僵化最为可怕。李鸿章当年去英国,转了一圈说:无甚可观。一个帝国就已经垂垂老矣。
二是顺势而为,要观察大趋势,借力发力,而不是固步自封。我们看到当下的中国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时间被互联网冲击的支离破碎,各种新技术正在蓄势待发,雄安特区正在做千年大计,大区域规划打破了大城市的虹吸垄断,正在向周边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资源,那么你有没有利用自己的专业角度去分析,自己在这个趋势中可以做哪些埋伏?
勇者在任何一个时代,看到的都是突破的希望。
弱者在任何一个时代,看到的都是绝望的壁垒。
亲爱的读者:推荐同时关注我们的备用微信号“经济学人”,ID:zhongguojingjixuere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
扫码关注▼
另外欢迎大家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阅读连接。有意进群者请添加经济学人小助手为好友,再受邀入群。
小助手3▼
* 每晚十点,群内会额外推送2-3篇好文,群友专享~
感谢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如觉侵权,请于后台留言,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ID:economistchina
热文推荐:(关注公众号后回复数字)
回复104☞ 从日本物价看中国未来
回复105☞ “鲁吹一号”名头背后:山东经济失去的10年
回复106☞ 一场中产阶级注定要回归的集体出走
回复107☞ 奇点临近,23年后无人幸免!
回复108☞ 人大教授:中小学残酷竞争的后果!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