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逻辑
这里,聚集着新闻媒体、政法调查记者、刑法学者、刑辩律师、公安刑事、检察公诉、刑事一、二庭、刑法政策研究等诸多长期从事并专注于刑事法科学术及实务研究的人群,分享办案经验,传递人间正义,将事业与爱好融为一体,做人与为学合二为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  ·  老年公寓迎来“春天” ·  昨天  
中国民商法律网  ·  程啸:连带责任的法定化与部分的连带责任 | 前沿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九届全国检察“三微”优秀作品展播|微动漫: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逻辑

吴伟召:反抗平庸之恶读感

法律逻辑  · 公众号  · 法律  · 2020-02-23 18:14

正文

疫情肆虐月余,这是我第一次,有可能是最后一次,蜗居这么久,不间断地沉迷于通过网络新媒介,获取更多外界的信息。说的好听点,是对未知事物和病毒的恐惧,促使你如饥似渴地探求点什么。说得不好听点,就是自制力不强。当然,我不认为,这期间,网络新媒介没有带来真正的思考,没有带来独立的深度思索,每个人,都在藤缠蔓绕间,努力寻找真知。

二月下旬 空空的街道

与以往辩护工作不同的是,我们的目光不再往返于证据事实和书本既有理论之间。而是更为关注新事实、新说法、新理论、新谬论,甚至谣言,这些都是已出版发行的书本上所没有的。于是,普通瓜民,包括我,使劲搜索着深藏不漏的哲人、自然科学大咖,通过各种渠道,新媒介发出的声音,他们自信地阐述专业的结晶,齐刷刷如同雨后春笋般,着实令一位社会资浅观察家暗暗惊叹。

官媒一贯的四平八稳,信息总是姗姗来迟,而且总是在有意无意间,擦拭新媒介迸发物的痕迹,这应该是一种奇异的感觉吧,我们不便揣测。

我特别同意诗人 W.H. 奥登的话( W.H.Auden :

相比于私人领域的公共面孔

公共领域的私人面孔

更智慧,更优雅。

哲学家们普遍认为,从柏拉图时代开始,思,就被定义为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的对话。

它是自我相伴,甚至某种程度上自娱自乐。自然科学家也是,思考本领域、本专业的事情,往往也是一桩孤独之事。

但是,对它的需求,很自然地在大事件屡屡爆发的时代产生,在这样的时候,人类平稳生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异常严峻的考验,公共生活如此黯淡,夜幕降临,思考的人,开始拼尽全力反抗死寂的平庸。

我们尽力探求新媒介为何爆发如此之大的力量,那些反抗平庸、无知的人,感觉好像自己必须四处去寻找自我一样,用其专业的常识,告诉公共领域的人们,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独立?什么是真正的思考?

许多国家有心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理解,要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就需要重新思考过去,思考未来。把过去的财富和灾难(非典)当做他们自己的财富和灾难,重新确立起来。

当然,没有自由和基本的文明,这些渺小而伟大的声音,任何公共生活领域的思考,都不可想象。因为,过去几乎没有发声的渠道,现在有了,且很多。你在某一 APP 的封杀,并不代表,我在另一种媒介发不出声音。

公共生活领域,从来没有像这次大病毒爆发以来,充满着批判和理性的思考,反抗平庸之恶,瞬间激情满怀。

我试着用一种法律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来解读这个现象,我所观察到的公共事务领域,信息爆炸的问题,各种各样新媒体发声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是独立人格的意识觉醒。人格,来自拉丁语,在欧洲各种语言中,都隐含着一种意思,最初指的是演员的面具,这个词源解读很好,像我们大多数戴着面具,每日重复饰演平庸亦或中庸的职场人群,城市公共生活领域的主力军。面具主要是掩盖戏剧中人物,因为角色设计而遮挡住的“私人”的面孔。面具的嘴巴部位,预留一个大的开口,演员独特的、未被掩盖的声音得以从此口发出。后来,能够发声的人,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人, PER-SONARE ,经 ..... 发声,被引申为人格。在罗马法中,人格是拥有公民权利的人,它绝对不同于人,当时语境下,指的是奴隶或者动物一般人。

其次,是法治的平等的公共空间治理。当我们在社会中享有公民发声的权利时,预设的前提往往是公共空间平等化。我们总是按照我们职业阅历所赋予的角色被识别,然后,传达我们的认知,继而相互认知,故而,我们才不会迷惑于一种或多种遽然天降的病毒大事件。这是人民历经百年反抗得来的,是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而我们也必须接受的。为了一件公共事务,可以说,公共空间是鼓励更多“公共人物”、“专业人物”坦然出现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