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证券报  ·  超60亿元!“挑花眼了” ·  10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大范围雨雪天气来袭 ·  昨天  
华泰睿思  ·  初二 | 阖家同欢 福祉悠长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财经早报】4部2亿,历史最多! ·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300641,涨超830%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54.29亿股!股权激励火速扩围,上市公司“打激素”有讲究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9-14 06:00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热情?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已在股权激励中找到答案。

 

今日,辉隆股份披露股权激励草案,拟授予2878万份股票期权,成为8月以来第75家拿出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这75家公司的股权激励涉及股份数(限制性股票或期权)高达19.94亿股。年初至今,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达307家,涉及股份数则为54.29亿股。对比2015年、2016年全年,相应的数字分别是225家、273家,以及30.65亿股、45.38亿股。显然,今年A股市场的股权激励热度空前。

 

在业内人士看来,凭借操作便捷、挂钩业绩等特质,股权激励已成为上市公司“捆绑”员工利益最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限制性股票由于风险收益对称性更明显,正逐步占据主流。正因如此,以限制性股票为代表的股权激励也是观察上市公司运营前景的绝好窗口。

 

不到半个月 20余家公司推激励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上市公司要想留住人才,除了开出合理的薪酬,利用股权工具进行激励也相当有效。”沪市某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该高管认为,股权激励由于跟股价、业绩挂钩,能最大程度地令员工与股东利益相一致,在成熟市场使用已非常广泛。A股市场多年来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激励模式,从高管激励到员工持股计划,都产生了一定的反响。与之相比,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今年以来备受关注。

 

9月以来,推出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一天三四家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不仅如此,这些公司在股权激励的力度上也更加“慷慨”,激励涉及股份数大多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部分甚至接近10%。

 

以力帆股份为例,公司按计划将向包括14名董事、高管在内的646名员工定向发行800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日公司总股本的6.37%,其中7121万股已于9月5日授予,授予价格为4.33元/股。

 

铁汉生态的股票期权涉及股票数量则更多,根据公司9月6日公告的股票期权激励方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多达1.5亿份,对应约1.5亿股公司股票,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9.87%,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2.90元/股。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将员工利益与股东利益进行捆绑,从而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已成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共识,为了做大做强业务,股东们也愿意将股份分配给员工。与业绩、股价挂钩的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能够较好地平衡风险收益,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限制性股票为何渐成主流

 

梳理各式股权激励方案,不难发现,限制性股票类的激励计划出现得越来越多。据业内人士介绍,限制性股票占据主流,正是由于其在风险收益设计上更加平衡,更符合市场化的要求,能够起到更强的激励作用。

 

首先看激励条件,按现行规则,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都要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且应包括公司指标和个人指标,而此前使用较多的员工持股计划则无需设定,这意味着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更多地关注公司本身业绩成长,而非中短期的股价起伏。

 

太阳纸业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方案便是如此,公司拟向674名员工授予不超过5677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告时公司股本的2.24%。在解除限售的条件上,方案设置了2017至2019年的业绩考核目标,即以2016年净利润为基数,上述三年对应净利润增长率不得低于60%、80%和100%。若未能完成,则所有激励对象对应考核年度的限制性股票不得解除限售,由公司回购注销。

 

再看风险收益配比,与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相比,限制性股票更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这也恰恰符合激励的初衷。

 

“限制性股票一开始就需要员工掏出真金白银买入,虽说设计有回购机制,但与股票期权完全不需要先掏钱相比,这就足以令员工产生达到业绩目标的压力。”沪上某私募人士表示,这是限制性股票所体现的风险要素。

 

其认为,限制性股票的正向激励作用同样显著。按现行规则,限制性股票可以让员工按照五折价格购入股票,一旦能够达标解禁,收益除了股价上涨部分,还有折价部分。而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则没有折扣,少了折价部分的丰厚收益。

 

与上述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相比,员工持股计划则更加难以达到平衡:一方面,难以大折扣获得股票,变相缩小了未来的收益空间;另一方面,却需要员工一开始拿出真金白银,即使有实际控制人的资金兜底,至少也要承担与限制性股票类似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

 

看待激励仍需谨慎

 

那么,设计了股权激励方案,将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捆绑”,是否就意味着公司业绩和股价表现能蒸蒸日上了呢?

 

沪上某私募人士表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都是为公司发展定下了目标,既然是目标便存在无法实现的可能,如果仅以此作为判断公司业绩和股价是否有前景的标准,未免过于简单。

 

如参照成功率较大的限制性股票来投资,即使公司完成了预期目标,外部投资者的收益也将明显小于获得激励的员工,毕竟少了折价认购部分的收益。而从历史数据看,股票期权类激励计划的成功率更低,甚至低于50%,即约一半的股票期权无法行权,显然,外部投资者的收益更难以保证。

 

“不过,结合公司的基本面状况和行业的完整性分析,愿意推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这样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依然值得关注。”该私募人士称。

 

记者注意到,近期推出股权激励的公司中已有不少是“明星公司”。例如,多氟多拟向801名员工授予2288万股的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3.65%,授予价格为12.23元/股,公司9月13日的收盘价则为29.02元/股。

 

世联行则于近日宣布,拟向746名员工授予6000万股股票期权,涉及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93%,行权价格为11.95元/股,公司9月13日的收盘价则为12.27元/股。

 

在该私募人士看来,由于上市公司对于行业和市场较为熟悉,其往往在市场较为低迷、而行业有所发展的情况下推出股权激励。当前A股市场整体尚处于低位震荡之中,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的安全系数都相对较高。

 

(记者乔翔、李少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制作:何永欣 ┃ 图编:比由 


严正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感谢关注,上海证券报为你每日发送最权威最具深度的财经新闻,欢迎订阅!(微信号:上海证券报)。如你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你也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浏览更多财经资讯可登陆:

http://www.cnstock.com/

获取文章授权,请点击“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中国证券报  ·  超60亿元!“挑花眼了”
10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大范围雨雪天气来袭
昨天
华泰睿思  ·  初二 | 阖家同欢 福祉悠长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财经早报】4部2亿,历史最多!
4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300641,涨超830%
5 天前
武志红  ·  “生而为人,对不起。”
7 年前
东馆  ·  【东馆日常】018+019+021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