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著名的“下饭神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在吃货们苦苦等待四年之后终于要在正月初四开播了!
萃花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和推广大使(其实就是大家说的吃货),立马将这一消息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收到了好多书法大家的评论
。
嗯?这是怎么回事?一条朋友圈炸出了这么多书法家中的吃货吗?怀素和黄庭坚为什么那么喜欢笋?张翰家乡的鲈鱼和茭白又有什么特别之处?柳公权有什么特殊的吃瓜技巧吗?
别急!一切尽在今天萃花的《美食·书法大讲堂》!
怀素、黄庭坚
都喜欢吃笋
草书大家
怀素
是一个对美食很有研究的人,他在《苦笋帖》中提出苦笋和茶的味道很赞哦!
▲ 《苦笋贴》,绢本墨迹,纵25.1厘米,横1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 释文:苦笋和茗茶两种物品异常佳美,那就请直接送来吧。怀素敬上。
《苦笋贴》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之一,绢本墨迹,共2行14字,书法俊秀,结构舒畅。其用笔的节奏尤其好,上疏下紧、上轻下重,笔墨有浓有淡,线条柔中带刚,曾经被许多收藏家收藏,作品上盖满了各类鉴赏印。
除了怀素,
黄庭坚
也对苦笋情有独钟,他还为此写过一篇《苦笋赋》。
▲《苦笋赋》纸本,横51.2cm,纵31.7cm,共11行,181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赋文开头就写到“余酷嗜苦笋”,接着又说笋“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
(多吃一点对人也没有伤害)
”。
黄庭坚的口味很独特,对苦笋“情有独钟”。他的书法也很有个人魅力,很多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此贴中就很明显。如“苦”、“锺”、“人”、“食”等字左边撇、横加长,右边缩短,像不像一个人拿着平衡杆在走钢丝?
再如“余”、“谏”、“动”、“谈”等字,则中间收紧,四周向外延伸,就像一朵朵含苞开放的花朵。这些都显示出黄庭坚书法的纵逸豪放、流畅典雅。
吃韭菜要配羊肉
相比怀素、黄庭坚只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记录下来,
柳公权
就更胜一筹了。他专门写了《尝瓜帖》教大家怎么吃瓜。
大家不要误会!这个“吃瓜”真的就是字面上的“吃瓜”(至于吃的是西瓜还是黄瓜,萃花也不太清楚,不过柳公权的吃瓜技巧我们还是可以借鉴的)
“瓜一颗,时新,第一割而尝之,味又甘好”,柳公权建议大家吃瓜第一口是最重要的!同时你也可以把这第一口让给长辈“以表汝之孝也(以表现你的孝顺)”。
掌握了吃瓜的方法,我们再来赏析一下这幅字。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其自创的"柳体"结构严整,骨力遒劲。
但这幅《尝瓜帖》是一幅行草书作品,用笔圆润,线条流畅,比之“柳氏楷书”别有一番趣味~
除了柳公权,
杨凝式
也在《韭花帖》中分享了自己吃韭菜的心得。
“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zhù 肥羔羊)实谓珍羞(用它来佐食肥嫩的羔羊肉,实在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原来吃韭菜也有这么多学问啊,萃花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试一试!
杨凝式不仅懂得吃韭菜,他的书法尤其好。这《韭花帖》就被誉为“天下第五行书”。纵观此帖,最夺人眼球的就是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大量的布白,但这又不影响每个字之间的气脉贯通。整体结构清秀洒脱,闲散有致。萃花之前专门写过《韭花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戳这里
《韭花帖》
吃货的自我修养
知道什么好吃,懂得怎么吃,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吃货眼里,美食永远是最重要的事!
书法家怀素(是的,还是他)自幼出家为僧,但不戒口腹之欲。常常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其《食鱼帖》就记载了他初到长安时因吃肉被人嘲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