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浪淘沙
严肃知识分享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伊朗最新警告:“标定好了打击目标”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文化自信 | ... ·  1 周前  
中国能源报  ·  俄副外长警告:若美恢复核试验……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浪淘沙

卡斯特罗和古巴“虽败犹荣”的社会主义

大浪淘沙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12 18:49

正文


(一)卡斯特罗的骄傲与妥协

 

我们先来看一下地图,美国跟古巴的位置:



可以看到,古巴跟美国非常之近,古巴就像美国的“后花园”,大致可以等同于台湾对于我们的地位。古巴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著名的海权论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在其著作《海军战略》就明确地指出了古巴的重要性:古巴是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共同构成“地中海”的北边界,是掩护美国舰队通向墨西哥湾后方的一处十分重要而又有用的位置。

 

历史上古巴最早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美国在不断扩张中对古巴一直垂涎欲滴。在西班牙的占领下,古巴奴隶起义和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而崛起的美国适时地利用古巴起义军,企图达到驱逐西班牙在中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势力的目的。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向古巴承诺支持古巴独立并绝不会占领古巴。在美西战争中,古巴革命军牵制了西班牙相当一部分军力,美国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等到了1898年12月签订的美西巴黎和约里,规定西班牙放弃对古巴主权,但是条约还规定,随后古巴由美国占领,而且合约没有规定美国对古巴的占领期限。

 

随后美国人用武力强行遣散了古巴革命军,并派遣了殖民总督,妄图把古巴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赶走了西班牙这个恶鬼,又来了美利坚这个阎王,美国人的背叛深深地在古巴一带人心里留下了烙印。在上一篇文章的评论里,有网友质疑古巴凭什么跟美国搞意识形态对立,而不是跟美国合作,这样被封锁不是咎由自取么。我来告诉你凭什么,因为古巴跟美国“合作”是这样的下场:

 

美国势力独占古巴后,古巴基本上就成为了美国蔗糖生产基地。1929年大萧条期间,美国为了转嫁危机,开始实行关税壁垒政策,古巴的糖厂和种植园纷纷倒闭,美国用了三四年时间就从危机中缓过劲来,随即美国资本趁机进入古巴大规模抄底。到了1945年,被美国资本家直接或间接霸占的土地占古巴全国土地面积的25%,高产土地的75%。例如,“古-美糖业公司”就占有约14万公顷的土地,比古巴全国126个市中的96个市面积还大;美国垄断组织“金化牧厂”的土地面积比奥连特省和卡马圭省还大。

 

这些大的跨国公司成为了古巴的“国中之国”,它们组成了“联合果品公司”,雇佣了当地大量生活贫困的奴工作为廉价劳动力,攫取了惊人的利润,并用获得的利润不断购买新的土地,同时还修铁路修港口,甚至自订法律自设军营,任意逮捕和抢杀工人。联合果品公司还同加勒比海各国反动势力相勾结,操纵各国政治,活脱脱就是拉美的东印度公司。这些被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国家被叫做“香蕉共和国”,它们经济结构单一、政治严重腐败、国不将国、民不聊生。

 

面对美国的压榨,古巴人民从没放弃抵抗,历史也在“起义-镇压”“选举-政变”独立-附庸中匍匐前进。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钦定”的代理人巴蒂斯塔在一次军事政变中上台了。在整个巴蒂斯塔执政期间,美国对古巴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古巴失业率也在飞涨,在农村古巴农民中的70%只占有全国12%的土地,还有50万农民没有任何土地。巴蒂斯塔还同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军事上古巴都成了美国完全意义上的附庸国。在巴蒂斯塔的领导下,古巴成为了美国上层社会的避税天堂、毒品天堂、卖淫天堂、度假天堂,同样也是下层社会的贫困地狱、愚昧地狱、疾病地狱。

 

就像毛主席说的,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社会要发展,这是客观规律,你想挡也挡不住的。古巴下层人民不甘心做畜生,要站起来做人,要争取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卡斯特罗只不过是站在历史风口浪尖,被人民选择的领袖。

 

古巴革命成功后,是曾经想跟美国建立平等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的,卡斯特罗又不是一个热血冲脑的蠢货,古巴离美国这么近,肯定优先考虑与美国的关系。等革命后国内局势稍稍稳定,卡斯特罗就第一时间踏上了美利坚的领土。在这里美国给他准备了一卡车的糖衣炮弹,一场又一场有好莱坞明星、选美冠军参加的舞会、酒会,妄图搞定卡斯特罗。美国的想法很简单嘛,收买这个家伙——在美国佬的心目中提着头造反不是为了钱、色、权、名嘛,不过美国这一次太小看这一位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了。

美国的意图很明显:你打败了巴蒂斯塔,无所谓,在我看来这只是食物链底端的优胜略汰,那你来做我的代理人,古巴继续做我的半殖民地和附庸国,古巴上层人可以在把屁股卖给美国中牟一点利,古巴下层人继续当我的奴工和牲口。卡斯特罗的原则也很简单:独立、自主、平等、互惠。那么自然就谈不拢咯,开打。

 

卡斯特罗访美两年之后,美国就策划了阴谋颠覆古巴革命政权的“猪湾登陆”。其实讲道理的说,卡斯特罗等人闹革命的时候虽然都拿毛泽东的游击战、革命根据地建设理论当教科书,但是革命成功后对国家的道路并没有一个非常明晰的规划,古巴的革命是非常严格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殖民、反帝国主义、反官僚买办资本,在革命成功之初,古巴新政府的“激进”政策也仅限于没收殖民公司土地、清理买办资本的层面上。不得不说,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背后有美国不少“功劳”。就在1961年4月17日猪湾登陆的当天,卡斯特罗为首的核心领导做出了决定,将古巴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卡斯特罗在同年5月1日集会上宣布群众集会上宣布:古巴革命“是一场贫苦人的、由贫苦人进行的、为了贫苦人的社会主义民主革命”,古巴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国家。1965年,古巴共产党成立,古巴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正式纳入了国际共运的历史潮流。

 

彼时社会主义阵营正处在中苏论战期间,对于究竟是亲中还是亲苏古巴内部也有不小争论。亲中派的代表人物是切·格瓦拉,他本身就是毛主席的小粉丝嘛,卡斯特罗早期也是倾向亲中派的,毕竟都是看着老毛的《论持久战》打游击的,有不少特殊的感情。再加上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苏联怂了,引发了古巴从领导人到普通人民的广泛不满,这时候中国一如既往地硬气,不但在舆论上力挺古巴,还勒紧裤腰带挤出了不少援助。可以说,整个六十年代是中古关系的蜜月期。


1960年11月19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切·格瓦拉)

 

面对倒向中国的古共苏联从未善罢甘休1962年就曾支持埃斯卡兰特阴谋夺权,后备卡斯特罗等人粉碎。然而在古共内部,支持倒向苏联的声音从未消失,以经济学家、中央委员卡洛斯·罗德里格斯为代表的亲苏派,更多的从古巴切实经济利益考虑,希望能加入苏联这个成熟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市场,并获取更多援助。因为学习中国有些过了头,卡斯特罗模仿“大跃进”,在1963年提出了1970年蔗糖产量1000万吨的口号,结果跟中国大跃进一样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为许多土地不种庄稼种蔗糖了,导致粮食供给出现了危机,苏联也借此向古巴摊牌,用极其丰厚的物资援助逼古巴站队。再加上切格瓦拉出国闹革命了,亲中派少了一个最重要的领袖,最后众所周知,古巴就像这样,向苏修势力低头了:


我在《礼崩乐坏: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这篇文章里说过,小国在国际社会只有一种生存法则:认爹。从古巴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种悲哀,刚刚成立的古巴面对美国可以傲气,可以不接受你的继续奴役,然而人少国弱、力量微小的古巴立足于这个世界实在是困难重重,就像把一个婴儿丢到了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人帮助的话注定是死路一条。理想情怀和骨气不能当饭吃,卡斯特罗走着走着就发现了,不认这个美爹,就得认这个苏爹。

 

然而正所谓“两爹相认取其亲”,跟美国比一比苏联这个爹还是看起来很亲的,毕竟苏联从战略上讲非常想在美国的后花园埋下一颗钉子,给古巴开的卖身的价码也比较高——不需要你当我的仆从国,也不殖民你,反而给你很多援助很多优惠。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的时候,古巴发表声明明确支持苏联,代表着古巴外交政策的彻底转向。这件事情我不知道卡斯特罗的内心有多无奈,反正中国跟南斯拉夫是没少骂他,毛主席当时“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指的就是卡斯特罗。有的时候跪着活比站着死更需要勇气,至少也要看到,古巴能从苏爹这里换来那么多优惠,这是跟卡斯特罗硬杠美爹分不开的,要理解这个因果关系。

 

再多说两句我跟许多互联网圈创业的朋友聊天他们都认为现在创业成功的标准变了之前是创一个BAT算是创业成功现在是公司被BAT买了算创业成功BAT垄断着几乎所有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不被他们买下就是死路一条。下面这张图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引用过,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稍微小成规模的创业公司全是BAT旗下的了。有个创业的前辈跟我说,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卖肯定心疼,但是不卖呢,BAT分分钟做出来一个完爆你的同类公司,要么收购你的竞争对手,一样分分钟完爆你。与其让孩子饿死,不如就卖了算了。某种程度上,小国跟小公司有着同样的悲哀。


(二)开进死胡同的列车


社会化大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融合规模越大越好、要素流动越顺畅越好,各种公共服务的跨域外溢效应越来越突出,这些都越来越体现一个统一大市场的作用。从根本上说,这个市场越大越好、最理想就是全球是一个无差别的大市场。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就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是从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出发点得出的。理解了一个大市场有多么重要,就能理解为什么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古巴的经济形势比较理想,也能理解美国的封锁会带来怎样毁灭性的影响,以及古巴经济能够维系至今的不易之处。

 

在倒向苏联之后古巴加入了著名的经济互助委员会(Сове́т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взаимопо́мощи,简称:СЭВ)。有句讲句,苏联虽然死得挺惨,但是留给后世可供参考的实践还是不少挺有价值的。像经互会,就是以苏联为领导,在全世界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除了中国)施行跨国的计划经济,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制定规划,以达到效率最大化。类似朝鲜、古巴这样的小经济体,都是经互会的受益国,要知道朝鲜在八十年代可是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了,非常之惊人。古巴在经互会中的角色主要是提供蔗糖、烟草及其他热带农副产品,考虑到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古巴在整个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主义国际大市场中是处于受益一方。这一段时间古巴靠着苏联带来的经济红利,主要做了三件微小的工作,第一件就是构建非常完备的社保体系,确保社会主义的光辉照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第二件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军事力量,毕竟睡在美国旁边,搁谁谁也不安稳;第三件就是大力发展医疗和教育。

 

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小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向朝鲜就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要知道,在 1989 年以前朝鲜在粮食生产方面至少是自给自足的,而古巴则有 57%的粮食要靠进口,这是因为其农业,尤其是国有农业部门主要集中于大规模供出口的食糖产业化大生产。然而古巴相对成功地扛过了这一波危机。实事求是地讲,这一点要给卡斯特罗和古共领导层记上一功。

 

在苏联解体和美国加紧其禁运之后,古巴的贸易损失了 85%,而其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农业投入(化肥、农药、石油等)减少了 50%以上。在随后发生的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有些地方,每天的粮食配给量就是每人一根香蕉和两片面包。古巴针对这种情况发起了全国动员以重建其农业。古巴领导层迅速做出反应,决定将60%的甘蔗田转为牧场和种植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关闭71家糖厂,改造、更新糖厂的设备。(《古巴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与经验》,房宏琳、单吉堃,2009)

 

同时也要感恩热带地区土地的高生产率古巴在高效的行政命令之下迅速建立起了先进的立体农业——这一成就至今还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道

 

古巴建立起的现代农业包括有机农业、永续农业、城区菜园、畜力以及生物性肥料和害虫管理,是这些多种形式的混合。就国家的层面而言,古巴现在可能拥有世界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最好的农业。短短四年时间,古巴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以前的水平,而且更加健康:古巴生产的农产品,80%左右是有机的,同时人们的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1999 年,瑞典国会因这些成就而向古巴一个农民组织颁发了优秀民生奖,即人们所讲的“另类诺贝尔奖”(Right Livelihood Award,这个奖项每年在诺贝尔奖颁奖前夕在瑞典颁发,表扬在全球对民生最有建设性贡献的实践经验

 

古巴囯小力微没有办法一过搞工业化但是弄一个现代农业体系还是很值得称赞的

 

其实古共领导层能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是因为他们早就在未雨绸缪了。卡斯特罗早就觉得戈尔巴乔夫那一套药丸:早在1986年,苏联改革就波及到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也效仿实行了一波“放开经济政策”。然而放开经济政策迅速出现了腐化堕落、贫富分化的“不良倾向”,卡斯特罗认为古巴形成了一个富人阶级,在克服理想主义错误时,“却犯了经济主义和重商主义的错误”。因此,古巴在80年代末掀起一场“纠正错误和不良倾向的进程”,基本消除了戈尔巴乔夫胡搞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公开性”和苏联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时,卡斯特罗强调“古巴环境特殊”,“受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入侵”,因而“不能抄袭别国的经验”。古巴的纠偏运动虽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苏东剧变的冲击下保持了社会和政治的基本稳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1991年10月古共召开“四大”,提出“拯救祖国、拯救革命、拯救社会主义”,要坚持“不放弃革命原则、不放弃人民政权、不放弃为人民造福”的“三项原则”,同时要采取灵活政策,使古巴的“制度适应当今世界的现实”。

 


然而不管怎么吹古巴旧的经济模式已经走进死胡同了——很简单这就是客观规律。就像有些人就是身体弱,或者就是喝凉水都长胖,他们这一辈子一千米都跑不进四分半,有的时候你不能怪他们不努力,真的是先天客观条件决定的。古巴就是这样一个孱弱的身体,还被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封锁,你就是打死他他也玩不出花样来。在现实面前,理想的卡斯特罗又一次低下了头。

 

199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发表讲话,正式宣布古巴要改革。这个改革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开放、下岗。比如设立经济特区,给外资企业税费优惠,比如放开外汇管理政策等等。1993年古巴下岗人数超过10万人,按照全国1100万人口的比例来看,相当于中国下岗1000多万人;而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我们当年下岗人数在3500万左右。再考虑到我们下岗的同时还全国范围内废社保、废福利、白菜价卖国企,再再考虑到我们国家的体量和经济状况比当时的古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么一比就显出了古巴的坚持难能可贵了。

 

卡斯特罗毕竟是有理想有情怀有底线的,有一些能改,有一些不能改。卡斯特罗认为“没有计划就没有社会主义”,“不能放弃一切计划,不能把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交给市场的盲目规律”,“市场是一个无人驾驭的疯狂的野兽”。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在经济指导思想中,计划经济仍起主要作用,同时“在国家的调节下,已给市场机制打开了一个空间”。

 

俗话说得好自助者天助之古巴也是运气好成功的续了两波命这第一波就是本国油田的发现,伴随着苏联解体的坏消息,古巴的新油田不断被发现,初步探明油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储量14亿吨,可开采35年。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1991年石油产量52.6万吨,1999年达到213万吨,加上天然气产量4.6亿立方米,可满足发电需求的22%。不要小看这点能源,朝鲜整个国家都瘫痪了就是因为没有电,要么他们一直在叫嚷只要中国给朝鲜通上电,分分钟坦克推平汉城。

 

这第二波续的就更久了1998年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美国从八十年代起,在拉美搞了二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可以说搞的天怒人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拉美左翼政党纷纷赢得大选,古巴作为世界上仅存的社会主义独苗,自然被这些左翼政党奉为灯塔、精神领袖。查韦斯上台后,对内放弃了新自由主义的内政政策,实行社会福利好制度、抑制大资本集团、改善下层人们生活水平等具有左翼性质的改革,同时颠覆原有的外交政策传统,削弱了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联系,古委关系迅速进入你侬我侬的热恋期。古巴利用在革命后的优势,开始对委内瑞拉实施大规模医疗援助,换取委内瑞拉的廉价石油能源供应,两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变得更加明显。 



2004年12月,委内瑞拉和古巴达成“玻利瓦尔美洲”共识,即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体化”。所有参与国应该实现经济互补、能源一体化,加强各国资本在本地区的投资,维护本国文化和民族性。古巴和委内瑞拉的政治经济关系有了实质的进展,双方达成“石油换医生”的合作协议,委内瑞拉每天向古巴提供5.3万桶优惠价格原油,古巴派3万多名医生、教练和老师到委内瑞拉工作。双方还签署了15个领域116项新的合作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左翼拉美国家加入“玻利瓦尔共识”,古巴的地缘政治环境大大改善,一个统一大市场的功效也开始发挥作用。

 

同时,政府还加大科技投入,生产朗姆酒(甘蔗酒)、保健商品、建筑材料、甘蔗渣发电和提取酒精等以增加附加值。这些措施初见成效。尽管甘蔗产量仍保持在400万吨,但成本减少一半。

 

随着种种对症下药的政策实施,古巴经济从1994年开始恢复,2004年增长5.1%,2005年达到11.8%。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取得重大成就。第三产业比重显著增加,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提高到占60%。旅游、生物制药、冷冻海产品、矿业等新增长点,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目前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但是,这一波续命在续了十五年左右已经走到了尽头。国际油价一路下跌,委内瑞拉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整个拉美左翼政权纷纷败选、玻利瓦尔经济共同体分崩离析,再加上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古巴的社会主义列车终于开进了死胡同。


 

(三)虽败犹荣的社会主义

 

卡斯特罗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情怀的,他不可能对现实看的不清楚,不然就不会那么屈辱的向苏联低头了。他知道现在的古巴必须要改,但还保留了一个共产主义老人最后的倔强。2008年,卡斯特罗正式卸任国务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和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等职务,把自己的弟弟推向了前台主持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就跟改革开放差不多,遵循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宿命,古巴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有的时候不能傻坚持那就是不识时务也不能轻易放弃那是意志薄弱有时候这二者的区别往往只在一线之间这一念间的抉择往往就体现了大智大勇之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卡斯特罗不断地向现实妥协还要给他“虽败犹荣”四个大字,因为他在种种客观条件地限制下,努力做到最好了

 

社保。古巴的社会保障开支从1959年的1030万比索增加到1985年的10.15亿比索,2001年的18.62亿比索,近年来约占政府总支出的11%。加上文化、教育、卫生等项开支,古巴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5%,如果把企业亏损和价格补贴计算在内,则占70%。对于普通人民来说,这样大的福利开始是非常大的利好。

 

1963年4月古巴颁布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即“第1100号法”,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念,建立了统一的社保制度,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这部法律一直实施到1979年。该法律确定了古巴社保制度普遍、团结互助、统一和公正的原则,确定了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确认了所有劳动者及其家庭享受疾病、生育、工伤、职业病和老年、遗属等保护;确立普遍就业原则;取消工资劳动者缴费义务,建立雇主承担所有费用的制度;将社保覆盖面扩展到所有工资劳动者(包括农村地区工资劳动者)及其家庭;建立统一和连贯的待遇制度;将劳动事故和职业病纳入覆盖范围,摒弃过去的“职业风险”理论,采纳了预防、援助、康复的社会标准;确认了生育保障;首次将一般疾病待遇和一般事故待遇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承认所有时期、任何种类劳动的工龄累加计算。在家庭福利方面,设计了包括教育、卫生、食品和住房4个方面内容的全面保护。这些保护有:免费教育、面向所有人的免费医疗、食品补贴。在住房方面,先是减免50%的房租,后来又通过支付固定费用使承租人成为所居住住房的所有人(当前85%的古巴家庭是所居住住房的所有者)。

 

 1979年8月古巴颁布新的《社会保障法》,即“第24号法”,于1980年1月1日生效,一直实施到2009年1月。这期间,古巴社保制度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第24号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一种制度,不仅为劳动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广泛的保障,而且扩大了覆盖面,那些基本需求(包括生活和医疗条件)没保障的人和没有社会帮助就不能渡过难关的人,以及无家属照顾的老年人也得到保护;在统一的社保制度内设计了两个体制,即社会保障体制(Régimen de Seguridad Social)和社会救助体制(Régimen de Asistencia Social)。社会保障体制包括面向工资劳动者及其家庭的一般计划,以军队、内务部成员、自雇者、从事特定艺术活动的劳动者、应用和造型艺术创作人员,以及农业合作社成员为对象的若干个特殊计划。(《古巴社会保障制度:成就与挑战》,靳呈伟,2016

 

然而这一套福利制度随着经济的困难也终于走到了尽头:2008年12月27日,古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的《社会保障法》,自1962年确立的雇主缴费制(国家作为雇主缴费)终止,工资劳动者开始缴费。


教育。古巴实行全民免费受教育,所有古巴人都有免费看病和免费住院治疗的权利。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古巴人的文化素质在世界领先,医疗卫生也居世界前列。教育经费1959年人均12比索,2001年212比索,2002年古巴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4%。从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学费和书本费全部由国家负担。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经合组织的统计表明,截至2002年9月,有关教育的7项指标中,除一个分项(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略低于其他两国外,其余均居世界第一或与发达国家处于同样优先地位。古巴20世纪60年代末普及了小学教育,70年代实现普及初中教育。按人口比例计算,古巴教师最多,每42.23人中就有1名教师,多数教师具有大学以上水平,数万小学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数千大学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在经济困难时期,教育投入仍保持先前水平。古巴1100万人口中每14个人就有一个是大学毕业,450万就业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人为大学毕业。2002年开始新教育改革计划,提出普及高等教育目标。目前古巴全国共有63所大学,2.5万名大学教员。根据这一计划,全国所有14个省和169个市都将办大学或大学分校。如今,18岁至24岁的古巴青年中50%是大学生,约有50万人正在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古巴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挑战与改革》,袁东振,2009

 

古巴能够迅速地从苏联解体后的粮食危机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国内大量的高等教育人才。古巴又没啥工业,这些人才全都堆到了农业上,平日里可以维持一个高生产率,一旦有问题也能够迅速找到转型的出路。

 

早在1990 年的危机之前,古巴科学家就开始了关于解决农业化学制品的大量使用带来的负面效果以及应对的研究。他们开始研发生物杀虫剂和生物肥料来取代化学制品的使用。在早期生物制剂试验基础上,古巴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两阶段的计划:第一个阶段发展小规模的、地方化的生产技术;第二个阶段发展半工业化和工业化的技术。这一基础使得古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危机爆发的时候能够快速地生产出大量取代农业化学药剂的替代物资。自 1991年以来,古巴已经建立了 280 个中心来生产生物制剂,它们利用当地所特有的技术和物资。现在古巴的生物制剂(生物肥料、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工程全世界领先,不但满足国内需要,还有相当一部分供出口。


医疗。古巴的医疗可以说是享誉拉美,一枝独秀,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卫生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9%以上。古巴1100多万人口,拥有6.9万名医生,8.2万张病床。1984年建立健全了“家庭医生制”,全国分381个医疗保健区,接受保健的居民占居民总数的98.2%,家庭医生为每个居民建立了健康状况看下图,横轴是经济发展水平,纵轴是儿童存活到五岁以上的比率,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卫生水平:


可以明显的看出,上图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呈线性正相关,然而又一个例外,就是红箭头指的古巴,医疗卫生发展水平远超经济水平,全世界只此一家。

 

很多时候就怕货比货,新自由主义在拉美推行了30年,经济增长却远远低于没有采用新自由主义时的20世纪50——60年代,2002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有的国家经济上即使有一点增长,也不是靠产品的升级换代,而是依靠出口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的,结果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使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和外债负担越来越大。新自由主义还给拉美的社会领域带来灾难性后果,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目前拉美的基尼系数为0.43,高于亚洲和非洲。早在1980年,拉美地区1.36亿人处于贫困线,占人口的40.5%,其中6200万人低于贫困线。而26年后的2006年,拉美地区贫困人口已增至2.05亿人,7900万人低于贫困线,失业率高达9%,非正规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的7/10。与此同时,10%的富人控制了45%的国民收入,1%的土地所有者控制了56%的土地。

 

古巴与此相反,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社会贫富差距不大,没有两极分化现象,失业率低于2%,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均识字率、儿童入学率、大中学生普及率、居民卡路里摄入量和人均拥有医生数等等人文指数,都居于世界前列,有的甚至高于或相当于美国。现在,古巴每年还向拉美和非洲地区派出数万名医生从事医疗服务。

 

有很多人评价卡斯特罗用“独裁者”诸如此类搞笑的话,简直不值一驳令人发哂。很简单想一想,这个世界是穷人多还是富人多,肯定是穷人多啊。古巴这个政策又搞社保又搞教育又搞医疗,贫富差距这么小,受惠的不都是穷人嘛,他们不支持卡斯特罗还要支持美国啊,当真古巴不搞选举啊?总不能说民望高、执政年份长就成了“独裁”的证据了吧。卡斯特罗的古巴从来没搞过封锁政策,人民想走从来是来去自由既往不咎,说句通俗点的“大西洋没加盖,喜欢美国就游过去啊”。古巴人也确确实实一直在进行着“用脚投票”,在相隔180海里的美国南部,存在大约150万个具有较强经济实力、随时企图颠覆古巴革命政权的古巴移民及其后代,很正常嘛,古巴要搞土地国有化、要打到殖民公司,肯定有相当数量的代理人阶层利益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但是看看人民用脚投票的结果:古巴1100万人口,跑出去了大概10%,一目了然。

 

还有一点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从来都是搞选举的。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实行普选的国家是哪个么?说出来你们可能会以外,是苏联。苏联以宪法的形式确立了最普遍意义上所有人的选举权,在当时的西方世界,穷人是不能投票的,妇女是不能投票的,黑人等少数族裔是不能投票的。那时候苏联妥妥的是“民主的灯塔”,资本主义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普选”,都要等到二战以后了。当然,不管是苏联选苏维埃,还是我们选人大代表,这里面的问题你不说我也知道,这涉及到社会主义国家官僚体系普遍的僵化与低效,这就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为什么古巴作为一个只有11万平方公里、1100万人口的发展中小国撑过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撑过了拉美新自由主义浪潮,撑过了一波又一波和平演变。美国能够颠覆乌克兰、埃及这些中东、东欧、中亚的国家,却从来都奈何不了近在咫尺的古巴。

 

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确实是十分重视社会问题的。尽管它的经济还比较困难,人均收入也不高,但它却始终坚持全民免费医疗(包括看病、住院和每年两次全面体检),免费教育(包括学龄前教育、小学和中学的义务教育、考入大学和读研究生),以及对食品、住房、水、电、煤气、公共交通、通讯、生活日用品等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补贴。在任何社会里都存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困难家庭救助问题、贪污和浪费问题等在古巴都曾很好地解决。这样的政权怎么会不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呢?

 

20世纪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走了21世纪是精致利已主义者的天下谁也想不到,对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最久的竟然是卡斯特罗整个半路出家的共产党人。无论怎样,古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坚持都称得上“虽败犹荣”四个字。当未来的人类在锐意进取探索前进的方向时,再回望曾经的历史,卡斯特罗和他的古巴会是一份伟大的经验和财富。


大浪淘沙

knowledgewealth

客观   理性   思辨